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凌乱的回忆 -- 中国农民

共:💬11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王兆国拒绝“批邓”赢得邓小平青睐

高新《领导中国的新人物》/曾经担任过半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王兆国,终于重新进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回想自己整整二十年的政治蹉跎,当年曾以最年轻的党中央领导人自豪而如今已经年逾花甲的王兆国,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青少年时代因为生活所迫读书较晚,二十岁时才有机会进入大学校门的王兆国,与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友。一九六一年,比王兆国年轻三岁的李长春与王兆国同时入校,前者入读电机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后者入读动力机械系涡轮机专业。两个人也都是一九六六年大学毕业后即被迫留在学校参加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八年才被分配工作。李长春去了沈阳开关厂,王兆国则到了地处湖北十堰地区的第二汽车制造厂车桥厂担任技术员。

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的前十年时间里,王兆国担任过车桥厂团委副书记、总厂团委书记、总厂党委常委、厂政治部副主任兼车箱厂党委第一书记。湖北省专门为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立和发展成立了政企合一的十堰市后,他又同时兼任了十堰市市委常委。

一九七九年,座落于湖北十堰深山沟里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要安排政治、业务“双突出”的中、青年干部进入总厂领导班子。于是王兆国被提拔为总厂副厂长。

当时,除了业务过硬之外,王兆国“政治可靠”的突出表现是在一九七六年“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坚持“生产第一”,拒绝在他主管的车箱厂组织“批邓”活动。不管当时王兆国的这一举动出于何种原因,毕竟是押对了宝。

一九八零年,邓小平君临湖北武汉,特别抽时间到第二汽车制造厂视察。该厂主要负责干部推荐王兆国汇报工作,并特别向邓小平强调了王兆国一九七六年拒绝在车箱厂组织“批邓”的难得表现。

高新《领导中国的新人物》已由明镜出版社出版,以五十万字篇幅,系统、全面介绍中共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二十七名领导成员的家庭身世、从政经历及仕途走向。既是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政治工具书,也是一本满足普通读者知情兴趣的人物传记。该书下册介绍十六名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及两位书记处书记,图为下册封面。(多维社)

一九八二年九月,王兆国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会后到中南海怀仁堂,与胡锦涛、江泽民、李鹏等所有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接受“老同志”们的“亲切接见”。王兆国是当时最年轻的中央委员,胡锦涛则是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

接见过程中,由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王照华顺序唱名,总书记胡耀邦逐一介绍每个人的简历。当胡耀邦特别强调第一个站到“老同志”面前的王兆国是“小平同志发现的人才”时,引起“老同志”们的满堂喝彩。

当时有谁能够想到,几年之后,正是这位带头为“小平同志发现的人才”王兆国鼓掌的陈云同志竟会对王兆国作出了“不能重用”的评价。

党的十二大开过两个月,王兆国又成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从此开始,包括王兆国在内,中共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班子的成员中,许多人都有过担任共青团领导的经历,加之胡耀邦本人在“文革”前连续担任了三届团中央第一书记,因此外界便有了胡耀邦在中共内部营建“团派”之说。事实上,当时让待提拔的“青年干部”从团的领导岗位上过渡一下,并不是胡耀邦一人的主意,而是被邓小平等中共元老认可的一条突击提拔青年干部的捷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