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年永定土楼行(1) -- raindrops
两个月前,一看到厦门爱乐乐团将要在龙岩永定土楼文化节的新年音乐会上演奏交响乐《土楼回响》的消息,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趁此良机,去看看土楼,去听听《土楼回响》,去看望久已思念的 Maestro 郑小瑛。
奇特的客家土楼、俊秀的闽西山川,吸引着中外专家、学者、游客接连不断前来考察、参观、浏览,一个风靡全球的“土楼之旅”正在兴起。永定县近两年来,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宣传土楼,推销土楼,要把土楼作为旅游资源,为贫困的闽西山区开发出一道财源。于是,龙岩地区决定在新年之际举办一个“ 永定土楼旅游文化节”,并邀请厦门爱乐乐团在文化节的新年音乐会上演奏交响乐《土楼回响》,为文化节锦上添花。
(来参加旅游节的游客们)
龙岩永定土楼文化节的新年音乐会就是在“土楼王子”--振成楼里举行的。
(厦门爱乐的艺术总监和副总监在土楼前)
(乐团的大号和定音鼓运到了)
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分内外两环,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外环楼是土木结构,内环楼是砖木结构,中堂大厅是由四根石柱和雕花的石梁支撑的。振成楼的主体是以八卦楼布局。前门是八卦中的“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环楼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二井,为阴阳两极。内环楼有2层,内外环之间有浴室,鸡舍,猪圈。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振成楼的内环楼)
(内环楼里的祖堂)
(振成楼每卦之间的隔墙)
(振成楼内外环楼之间的一口井)
振成楼有楹联曰:“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楼主林鸿超是清末秀才,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当选过全国参议员,曾与孙中山等共事,黎元洪曾于振成楼落成时赠匾“里堂观型”。
(振成楼的第一代楼主)
(祖堂两边的对联、字画)
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是永定客家人。她是客家人的骄傲!当她回到故乡,被故乡的土楼所展现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深深感动,于是和作曲家刘源一起创作了一部以客家民间音乐为素材,颂扬客家精神的交响乐《土楼回响》。
Maestro 郑小瑛曾经写过一片充满激情的介绍交响乐《土楼回响》的文章,登载在厦门爱乐乐团的网站上。(外链出处) 因为这个网站比较慢,我把她写的这篇“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在闽西龙岩山区回荡”转载在这里。链接出处
当天振成楼里举行的音乐会的来宾有福建省,龙岩,厦门,永定的大小官员,几百个中外旅游者,还有数不清的记者。音乐会是由福建电视台实况转播的,内环楼里,楼上楼下,到处架着大大小小的“探照灯”,有的灯架和相机的镜头简直就伸到了乐队队员的脸前。新年夜的永定又奇冷,气温降到0℃一下,乐队队员们都穿着单薄的黑色演出服,女队员们还都是穿着长裙,手冰冷发僵。
(左边是省地市县的官员们在依次发表讲话;乐队队员们冻得鼻子通红,手发僵)
这一切好像离“欣赏”交响乐的音乐环境相去甚远,但是高昂而热烈的《土楼回响》却冲破了寒夜和杂乱,在人们的心里掀起一阵阵热浪。
Maestro 郑小瑛深情的指挥,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厦门爱乐乐团全力以赴的演奏,永定湖坑乡的农民歌手、75岁的“闽西山歌王”李天生在家门口与交响乐队合作,高歌了一曲苍劲高亢、牵肠挂肚的客家山歌--“过番歌”;龙岩民间艺人詹晶晶在弦乐和钢片琴的伴奏下用树叶吹起了那首清脆悠远、凄婉的“树叶与长笛”二重奏;40多名永定的中学生,用自己的家乡方言,为来自六个国家和国内各地的游客演唱了“客家之歌”;在乐曲尾声中,郑小瑛教授转过身来,指挥全体观众一起加入合唱和击掌,乐队里只有打击乐强烈的节奏支持着人们的高歌,其他演奏员也加入了热烈的歌唱,一时间,所有的来宾都被音乐的奇效震撼,土楼内热浪滚滚,整个气氛达到了高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新年永定土楼行(1)
😁支持,支持!奇怪了,我的图片怎么就没有加广告! Highway 字186 2005-02-21 23:00:17
😨欺负人!!(now all pictures are replaced.) raindrops 字195 2005-02-21 23:10:34
那环形的振成楼是不是就是美国卫星看到的导弹发射井啊? 齐若散 字0 2005-02-01 10:12:05
美国卫星看到了 N x 导弹发射井 raindrops 字142 2005-02-01 11:30:07
That's ok, waiting for you. :D 齐若散 字0 2005-02-01 13:13:10
😮听来的故事:CIA和土楼 3 raindrops 字1175 2005-02-01 21:59:25
这个有意思 齐若散 字74 2005-02-01 22: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