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长津湖上的冰与火之歌 -- 妖猫drake

共:💬133 🌺137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长津湖上的冰与火之歌(七)

7. 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战术

志愿军在30日夜间对下碣隅里Hagaru-ri发动的两面夹击再次令美军的防线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中国人的第一个目标是在美军防区西南面的陆战队I连,午夜刚过,志愿军又如幽灵般突然出现在美军面前。但这一回,美国人竟然先知先觉了。

当G连苦战“East Hill”的同时,看守西南面的I连疯狂的抢修工事,挖深战壕,加密鹿砦。志愿军痛击Task Force Drysdale德赖斯戴尔特遣队使下碣隅里的美军判断志愿军必然会在未来从西南面和南面再次发动致命的背刺,因此将不少重武器布置在I连的防线中,重机枪、81毫米迫击炮和地雷一应俱全,随德赖斯戴尔特遣队到来的陆战队坦克也有几辆埋伏在附近,美军的间瞄火炮翼载磨刀霍霍,准备向进攻的志愿军张开血盆大口。

而志愿军为了这次攻击也集中了不少轻机枪和迫击炮,据后来美军老兵回忆,中国部队这次是在空前凶狠的轻武器火力支援下同美军的重火力拼的旗鼓相当,但是一线部队的勇猛不能抵消志愿军58师在进攻计划制定上暴露的问题。由于志愿军部队是长度奔袭,因此缺乏重火力,无法在进攻中利用步炮协同预先破坏美军阵地前的障碍物,只能通过爆破的方式大概狭小缺口,这种情况下,美军可以迅速的集中优势火力封锁我军付出巨大代价才打开的突破口。

而我军仅有的迫击炮不可能压制敌军的拦阻火力,本身却可能被美军发现并摧毁。作为短促突击的大师,实际上我军曾经面对过类似的状况,那就是第五次反围剿国军利用堡垒步步为营的时候,使用短促突击战术的红军便在敌军优势工事优势火力面前遭到巨大伤亡。所以我军才在后来的作战中强调攻敌不备强调突然性,志愿军在之前的攻击中也是用飘忽不定的攻其不备加上凶狠的夜间短促突击无数次撕裂美军的防线。

但这回,志愿军第58师却在海军陆战队I连得到间瞄重炮、坦克、重迫击炮和大口径机枪加强的坚固防线前一次一次的撞的头破血流,美军老兵回忆志愿军的战士多次冲击同一地点,美军推测中国部队一定是在政工干部指挥下作战的,与志愿军以往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诡诈不同,这次中国部队的进攻简单粗糙,即便在判明美军已经集中火力的情况下,仍不惜伤亡一次次的针对同一点发动冲击。

不知脑子中哪根筋搭错的指挥员似乎是认为只要进攻兵力足够,冲击次数足够,就能一点点的磨掉美军的防线。个人认为,正是因为有这种对“集中优势兵力的短促突击战术”的不当使用,志愿军的进攻战术才会被简单总结为“人海战术”,甚至人海战术本身也被异化为这种简单原始的糟糕战术的代名词。

最终,志愿军在I连阵地前遗尸超过700具,美军却损伤轻微,看到这一段的记述,小猫心里并不好受,我们的烈士,我们最可爱的人的鲜血和生命绝不应该这么浪费,下碣隅里这个目标确实值得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在当时的战场形势下,转进其他方向再次发动进攻也许是更明智的。

志愿军在对下碣隅里西南面的美军I连发动正面冲击的同时,“East Hill”上的志愿军部队也猛虎下山,一个冲锋便将西面山坡的美军一扫而空,随即猛插进山脚下的美军防区之中。这段1100码防线是由隶属于美国陆军第7师的第31坦克连把守的。夜色之中,志愿军战士快速冲过措手不及的装甲铁疙瘩,端着明晃晃的刺刀直奔懵懵懂懂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员而去,惨烈的近战和白刃战随即在美军防区中打响。

但是美军坦克这回却没有发呆、更没有围观。他们反而向前行驶,阴险的切断了志愿军的第二梯队,其他方向的美军部队逐渐靠拢过来,志愿军的近战优势渐渐无法抵消敌人的兵力优势,穿插部队有被敌军围住吃掉的危险。在黎明之前,志愿军决定后撤,事后统计,超过200名中国战士在“East Hill”方向的夜袭中血洒疆场。

与此同时,困守Yudam-ni柳潭里村的陆战一师7团1营营长Lt.Col. Raymond Davis雷蒙德.戴维斯中校正绞尽脑汁的琢磨怎么把孤悬主要补给线(MSR main supply route)南大门“Fox Hill”上的F连救回来。12月1日,戴维斯中校带着临时挑选的500人踏着暮色出发,没有人想得到,他们将以“Ridge Runners”之名名垂陆战队的战史。

通宝推:忘情,李根,匆匆过,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