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赫德的预言》 -- 黑岛人

共:💬76 🌺18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51,52年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氢弹原理试验,一个是氢弹试验

维基百科中文页面对氢弹的说明同时写了1951.5和1952.11.1两个时间点,两段描述对每个时间点具体做了什么比较含糊,容易让人误解。

这两个时间点涉及到氢弹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即氢弹原理试验和氢弹试验。核大国首先试验成功的都是裂变原理的原子弹,然后才是聚变原理的氢弹,这个大家都肯定知道。但氢弹在原理和在设计上与原子弹都完全不同,所以各国在制造氢弹过程中走的都是一条先氢弹原理试验(或者叫氢加强原子弹,或者就叫加强型原子弹)后氢弹试验的路线。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只是在原子弹裂变中加入了少量聚变过程,用以在氢弹试验前验证聚变的原理和设计,或者用于增加实战时原子弹核爆炸的能量。只有爆炸当量在百万吨以上,并且聚变反应提供能量在30%以上的核武器才能称为氢弹。自然,两者在设计上的难度也完全不一样。

维基百科英文页面对这两个时间点的描述更清楚一些,1951年的“乔治”只是验证了聚变的“基本概念”的氢加强原子弹,并且是“很小的当量”,而1952年的"Ivy Mike"是一个“全当量”的“Teller-Ulam型”氢弹试验。

The "George" shot of Operation Greenhouse in 1951 tested the basic concept for the first time on a very small scale, raising expectations to a near certainty that the concept would work.

On November 1, 1952, the Teller–Ulam configuration was tested at full scale in the "Ivy Mike" shot at an island in the Enewetak Atoll

同样,中国也是走的先氢加强原子弹试验,后氢弹试验的路线。首次氢加强原子弹试验是在1966年5月,首次氢弹试验是在1967年。

因此,说到第一次氢弹爆炸,还是应该在1952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