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转基因农产品正在如中国于世界之作用那样被妖魔化 -- 黑岛人

共:💬863 🌺2538 🌵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过好像我们都有误解。。。

我倒不是说青贮饲料怎么样,事实上现在也还在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凋零和无人问津。我只是想知道蒋是不是在炒作一个新名词而已。生态农业其实也在做,做的人也不少,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奋斗,也不是说只有他一个人有了新理念。我知道有人搞“推拉策略”治理虫害的,很纯生态吧,但也没见他们就喊着要和Bt对立起来啊。

蒋的很多理论我也不是很赞同,但是他也不是那种乱来的人,也不是炒作的人。我曾经上过他的课程。当年他去内蒙古做项目的时候,跟当地的牧民打成一片,很踏实很认真的。

我的本意不是将生态和bt对立,而是bt这个东西搞的时候是否还要考虑生态的一些问题,比如,万一这个基因散布到近缘物种中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而虫子会针对bt发展处什么样的应对策略。

事实上我现在做的就是双方的结合,正是因为在作这个结合,才让我越来越觉得,在分子手段逐渐重要的情况下,需要找到传统方法的位置,和传统方法的价值。因为那种来自传统方法的灵感,是有时候分子方法给不了的。当然,分子手段有的时候真的是化石成金。

我做的工作就是把物种挑出来,由一个师兄进行分子鉴定。但是能发文章的数据都在他那边,我是发不了文章的。因此也比较苦恼,这段时间的确是有这个问题。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的确很强,至少在发文章这方面,它需要大量的资料积累,需要样品的形态比较,有些问题还不好解决,比如全球不同地区的样品的形态比较,没有那么好弄到样品的。而分子的话则到ncbi里面去下点数据就够了。

其实我们在工作中也大量的引进分子的技术,比如我们现在有望利用分子和传统方法,厘清某几个物种的分布,和用分子方法进行环境样品的初筛,从而找到新种。当然,找新种传统方法是少不了的。

国内的申请课题是很乱的事情,您老要是回国去主持点这种活动,尤其是名牌高校以外的那些活动,您就会发现什么奇怪的事情都有。您如果都是在十大重点名校和全国最好的几家研究所里面混,那自然会有另一种感受。如果您看的是sci的话,那自然都还不错,如果您看看国内的那些所谓的核心的话,那就不是那么令人感觉愉快了。基本上就是一个实验抄过来抄过去。我周围的环境还算是好的,但是对其他地方是略有耳闻。

现在做传统生物学的,国内的人很少。各个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标本鉴定人员都是后继无人的。我们这边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头一个都老的快死了,才想起来培养第二个,前几年就听说有个师兄刚上博士,他的导师就老死了,他是他导师的唯一的学生,他导师给他留下一柜子的最老能到上百岁的书。但是,光看书他是没有用处的,他真要是想上手,还需要自己慢慢的来钻研,而能指导他的人国内已经没有了。

很多事情,对立起来看就越看约有矛盾了

具体到课题组,现在我们的方向也越来越向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倾斜,我并不排斥这个事情,但是毕竟很多问题,有的时候还是要有个直观的认识,基本的生理特征和基本的分布啊,基本的生殖策略啊,这些东西作为底子。而中国基础研究薄弱的现状,其实是很危险的。我在我另一个跟帖里面说了,现在给我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内的研究人员的种名list很可能是有鉴定错误的,而我要做一个后人可以参考的库,自然就很麻烦很麻烦。这些国内的鉴定人员也都老了,他们也是后继乏人,他们一旦离去,这个类群的生物就没有人认识了,只有一堆他们留下的并不完美的资料。同时,国内的分子生物学等方向,您应该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吧。可能,我的说话里面,的确有不少情绪化的成分。

国内的陆地生态学远远好于海洋生态学,所以我现在做的是弱势中的弱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