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比较流行的观点是:
1.王安石本人的性格缺陷:执拗;
2.王安石不会用人,用的全部是小人;
3.王安石过于急躁,变法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循序渐进。
第1和2两点,需要考察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大背景:北宋三冗(冗兵、冗官、冗费);
小背景:庆历新政的失败。
大背景北宋三冗的来源,主要还是五代十国的战乱。持续70多年(907-979)的战乱,使所有人包括武夫都有了反战以及厌倦的情绪,北宋建立并平稳过渡(太祖->太宗),民意基础也是这一点。为了彻底断绝战乱,就有了两项主要政策:招流民为兵(冗兵),善待士大夫(冗官);以及由此带来的花费(冗费)。
小背景庆历新政其实是宋朝养士的成果。开国之初,宋朝信得过的读书人,只有赵普(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人,可见其没文化)等,为数廖廖。所以需要养士,培养自己的读书人。
太祖谓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但欠为世宗一死。质与王溥为世宗顾命大臣,王溥时以拟冯道,盖皆不为宋祖重视。宋所信赖者惟赵普。然普为相后,宋祖常劝其读书,乃时时披览论语。以宋初大臣与唐代相较,所逊远矣。此宋治之所以不逮于唐也。
主要政策就是极端优待:高待遇和荫官制度,前者还不错,后者却是大灾难:只要当官到了一定级别或是一定资历,可以推荐别人做官,于是官员数量跟吹气球一样涨起来了:
仁宗皇祐时――官二万余员。
英宗治平时――总二万四千员。
但是养士的结果,却是养出了这样的德性:
在真宗时,宋朝文教算是培养到相当程度了,然而一旦强敌侵凌,则相率主张迁都。和约签定后,又诱导皇帝来做封禅巡狩的勾当。说是“欲假以动敌人之听闻,而潜销其窥伺之心”。
而到仁宗时,范仲淹为首,开搞庆历新政,具体政策是:
这些措施说到底,是得罪文官集团的,尤其是第二点,针对是荫官(也就是北宋的体制内淘汰)。
结果是显然的:
现在回到开头,公认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两个原因,显而易见是不对的。
1.王安石本人的性格缺陷:执拗;
实际上,为政者需要的就是坚持,不能朝令夕改,要不你就没威信,没威信你就别想干下去了。另外,王安石不注重吏治,本来就是回避士大夫利益集团的变通策略,范仲淹的教训是实实在在的。
2.王安石不会用人,用的都是小人;
但是,全是君子的庆历新政又如何呢?不也是灰头土脸?
王安石本人也是认识到用人问题的,而且他的策略宏大得多:培养自己需要的人。
第三个原因:
3.王安石过于急躁,变法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循序渐进。
评价这个原因,超出了我现有的能力,但是黄仁宇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里评价一条鞭的说法或许可收攻玉之效:
山西距离京师之近尚且如此(其时山西商业极发达,晋商是谓),别的地方更不用说了。
说明:除了黄仁宇一段,其他引用全部来自钱穆先生之《国史大纲》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谢谢忙总,再求教 雕栏砌玉 字226 2010-12-20 03:43:47
🙂文景贞观耗时太长,人亡政息,他又不是皇帝 wfan 字0 2010-12-20 08:21:01
🙂就我自己粗浅的历史历史来看,王安石性格有缺陷,固执 53 wqnsihs 字628 2010-12-20 06:13:24
🙂借给忙总的回复,再说一下王安石。
🙂最近在看邓广铭先生写的《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1 wqnsihs 字16 2010-12-24 07:29:36
🙂三联书店居然出了两个版本的 大溪水 字239 2011-01-13 03:16:02
🙂邓先生是宋史大家,他的书必然是好的。 1 手表不准 字240 2010-12-24 08:00:25
🙂钱穆的《国史大纲》看过,不过我觉得吕思勉的书更有味道 1 wqnsihs 字0 2010-12-24 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