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浅说北宋东京人口的一条史料及考证 一 -- 毛锥子

共:💬129 🌺367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宋朝如何做到的那?另外宋朝一贯钱多少个?

现在的冰芯,年轮等的客观科学研究都已经确认,11-12世纪和公元初年是这3千年来最冷的时期,远比明朝灭亡的小冰河期冷。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到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华北已不知有梅树了。宋朝诗人苏轼(公元1036—1101年)有“关中幸无梅”的诗句。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嘲笑北方人误认梅为杏,他的咏红梅诗有“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的句子。从这种物候的常识,就可知道唐宋两朝温寒的不同。

十二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还可以通车。太湖和洞庭山出了名的柑桔全部冻死。杭州落雪频繁,而且延到暮春。根据南宋的历史记载,

从公元1131—1260年,每十年降雪平均最迟日期是4月9日,比十二世纪以前十年的最晚春雪约推迟一个月。公元1153—1155年,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冬天结冰。公元1170年阳历10月,北京西山遍地皆雪。现在,这种现象是罕见的了。

福州是中国东海岸生长荔枝的北限,一千多年来,曾有两次荔枝全部死亡,一次在公元1110年,另一次在1178年,均在十二世纪。

日本的封建主历年在西京花园设宴庆祝日本的樱花盛开,从公元九世纪至十九世纪,均有日期的记载,从而保留了一份物候记录。这个樱花开放时期,以第九世纪为最早,第十二世纪为最迟。

历史记录人是可以从各种角度分析的,不同专家也可以有不同见解。但自然科学的记录结论是唯一的,11-12世纪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还可以通车”。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农业产量是必然会下降的。而汉,唐,明三朝的人口记录,都很难突破6千万。宋朝在丧失燕云十六州等颇多领土的情况下,在自然天气已经变冷的情况下,如何人定胜天的增加了农业产量,供给了上亿人口那?难道宋朝人学会了农业大棚,学会了种植地瓜,土豆等高产作物?

开封府。崇宁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

既然史料是这么记录的,那为什么史料反而不可能是真实情况?户口比例的失调,更可能是某些税收制度造成的。宋朝史书全国人口记户不记口,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汉,唐,明都是户数,口数俱在)。在太湖冰封,可以通车的气候条件下,宋朝全国2088万户,4千万左右的人口是可能更符合客观实际。而汉,唐,元,明的人口都徘徊在6千万左右就难以突破,也说明这是自然条件

的客观限制,在生产力水平没有突破的时候人类是克服不了的。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淳化二年六月载宋太宗言“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

宋朝的百是1百吗?宋朝的百是多少,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在宋朝,一百省岁是几岁?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这些都很有意思,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这样的,官方数字会不会也用省百表示?这可不好说。“居人百万”,可能实际上就是接近77万就算了。

宋朝人口过亿,和于缜在和田,《禹贡》是汉朝伪书一样,都是某些历史学家造成的广泛流行的错误结论。年平均温度每下降1度,对农业生产就有巨大影响,在最寒冷的11-12世纪,在太湖结冰可以通车的气候条件下,宋朝农民能战天斗地,逆天而行的增加农业产量,而汉,唐,元,明都不可能做到。那么是宋朝的数字有问题,还是我们部分专家的脑子有问题,就不好说了。实际上人家宋朝的数字只说户,不说口,人家从没说过自己人口过亿。是某些专家想当然的就把2088万户换算成1亿人口。把“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这样的白纸黑字非给人家曲解。

实际上,根据这个比例,汉,唐,元,明人口高峰都不到6千万超过5千万,宋朝人口4千万左右是至少更符合逻辑,也更符合史料记录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