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唱和萨苏兄的新近作品,共计十一篇 -- 春秋的老胡
萨兄的原作《土八路统计战果也犯错--清丰之战探秘》:
这是另一篇关于清丰之战的唱和之作——
清丰战斗中,我军的炮兵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丰县城的城墙被我军突破后,敌人猬集伪县政府围寨内负隅顽抗。这围寨就是当地老乡提到的“二道城”。参战的我军曾回忆“围寨位于城内东北角,四周筑有6米高的围墙,四角各有一个2层碉堡,构成火力交叉体系。”
日军苦心修筑这样规模的围墙、碉堡,我军若是没有炮兵支援,仅靠步兵实施攻坚战,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于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教三旅(兼鲁西军区)七团的那一门著名的九二步兵炮(现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出现在伪县政府围寨的前方。这次战斗这门炮只打了一发炮弹,而就是这一发炮弹打出了突破口。
七团的这门九二步兵炮:
(注:1945年5月这门炮炸膛,拍摄这张照片时,已是重新仿造炮身的“盖亮步兵炮”。于是,造型有一些不像原装的九二步兵炮)
七团副参谋长徐仲禹的回忆文章《清丰之战》记载了炮击伪县政府围寨的详情: “约5点30分,天已亮,即下令开炮……九二步兵炮开炮,一炮打在炮楼下层,轰隆一声,烟雾消失后即看到炮楼底层打开了—个大洞……五连二排长朱怀泉带突击队直奔炮楼的炮洞。在楼下层横躺着敌人7具尸体。二排五班长段玉生和战土张金祥踏尸而过,穿过炮洞,夺占了炮楼底层,占领了楼门……”
当八路军炮兵出现在日军的“乌龟壳”的面前,我军的攻城拔寨就变得简单多了。
拔据点、拔炮楼,是人们一旦提到华北平原抗战的,立即就会想起的词语。在华北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形上,日伪军进行防御作战,竟建立炮楼这样的高耸建筑物,也就是欺负八路军没几门炮。我军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
“所谓‘据点’,就是以少量的日伪军驻守的砖木结构碉堡式的炮楼。这种炮楼并不是铜墙铁壁,不过是外壕、鹿砦围护下的单砖墙两层或三层楼的一种防御体系,敌人凭籍这种十里一碉,五里一堡的连锁式防御,却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白天可以从枪孔和楼顶监视我们的行动,一旦我军来进攻时又可以利用它固守待援,以我军当时的武器装备条件不易打开,如强攻则会遭到较大的伤亡,因此,当时的敌我斗争焦点就是敌人设据点,我们拔据点,也叫做‘拔钉子’。这就是平原根据地在1940年以后到1944年前除了敌人大规模集结兵力的‘扫荡’和我们反‘扫荡’之外的主要斗争形式,或者说,所谓反封锁,反蚕食的斗争,实质上就是和敌人所安下的碉堡据点的战斗过程。然而,要打据点(就是打炮楼),以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条件,只能是偷袭加强攻,乘其不备一举冲过外壕树起云梯爬上碉堡向枪孔塞炸药,投手榴弹,或用炸药炸毁其墙壁,打开缺口,冲人碉堡……运用这种手段攻击敌人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那是靠了我军战士的英勇果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伪军士气低落,兵无斗志或者利用内线关系赚开城门……等因素得来的,若论进攻力量则存在不小的困难,最明显的就是敌人有恃无恐地欺侮我们没有炮……”(见《战斗在冀鲁豫平原》,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版)
日军和伪军“有恃无恐地欺侮我们没有炮”,才敢于在华北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修这样造型的炮楼:
曾任八路军冀南军区副司令员的王宏坤,《再忆征战生涯》(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版)中,也有这样的感叹:
“敌人对我进行‘囚笼政策’,在平原大修碉堡、炮楼,安据点,我们那时没有炮,要摧毁它,要下很大功夫。所以有时日军一个小队住在一起守着据点碉堡,我们也一时奈何不得。我们也曾缴获过一点迫击炮,也缴过几门山炮,但都因缺炮弹,没法用。炸药也没有。攻据点有时就采取土工作业,挖地道,用土炸药炸,需要时间不少,还要受很多条件限制……如果我军那时有九二步兵炮,有山炮、迫击炮,有黄色炸药,子弹充足,那就好多了,我军的攻坚能力会增强好多倍。有了这些,敌人要搞‘囚笼政策’,摘格子网就困难多了,即使敌人这样搞,他的伤亡就会大多了。所以说,武器虽不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但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我军普遍缺乏火炮的情况下,华北平原抗战取得如此战绩,本身就是一段英勇抗争的壮歌。
如果我军的一个团有一门炮,那华北敌后的斗争局面会变成什么样呢?前面提到攻打清丰城的七团,有一门九二步兵炮(根据地为此有这样的民谣:“八分区有两件宝,七团加大炮!”),那就说说七团的战斗。
1941年元旦前夕,七团的老领导、已担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曾思玉,随司令员一起到了七团,向他们祝贺新年,同时检查这一段时期以来部队冬季整训的成果。曾思玉在讲话中,直接给七团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和敌伪斗争的主要焦点是打据点和安据点的斗争。我们需要些什么条件?”
这一个问题早就有答案,七团上下其实和曾思玉的想法一致:需要夺取一门炮!
这是曾思玉第三次下决心夺取日军的步兵炮,“1937年秋天,曾思玉同志在汾离公路三次伏击的张庄战斗中,就曾经有过一次带一个排去夺取日军九二步兵炮的勇敢行为。当时日寇气焰嚣张,在窑洞中顽抗,猛烈的火力使这次夺炮未能奏效”。1940年初秋季节,曾思玉率部开辟巨野以南地区的时候…又一次试图夺取九二步兵炮但没有取得成功。
这一次动员之后才几天,1941年七团的第一个歼灭战——1月8日打响的潘溪渡伏击战,七团成功从日军手中缴获一门九二步兵炮。没炮弹,这门炮依旧只是摆设。我军又费劲千辛万苦仿造九二步兵炮的炮弹,到1943年,这门炮终于可以使用。七团的敌后斗争形势,也随即就发生改观。
“在冀鲁豫边区,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是在咱们八路军里有一个老七团。同时也几乎都知道七团有一门小钢炮,专打鬼子汉奸的炮楼、据点。有时候不用打,那些汉奸队听说老七团来了就干脆投降或逃之夭夭,有时候炮对准了炮楼还没有开火,敌人就投降了,有些伪军的家属,父母妻子也常常到据点去劝说那些当汉奸的子弟们,告诉他们七团可是某月某日带着炮来了……”
不用开炮就可以迫使伪军投降的具体情况,曾思玉有这样的回忆:
“1943年4月鄄城伪军王文贤部在鄄北张殿庄安据点,在村东西两头修了两座炮楼,用于‘蚕食’鄄城以北我抗日根据地。我第八军分区司令部侦察股长李程和政治部锄奸科长戚先初率领分区特务连、炮兵连、七团第三连配合鄄北县基干大队和民兵,对张殿庄伪军据点开展政治攻势。先召集附近村庄的伪军家属,让他们看九二步兵炮,动员他们接近东面炮楼去喊话:‘七团把炮拉来了,你们快投降吧!不然八路军就要开炮打炮楼啦……’经过约一小时的喊话,东炮楼的伪军举出白旗投降了。我们立即组织投降伪军军官观看九二步兵炮,由他们带着伪军家属又到村西炮楼去喊话,很快西炮楼的伪军也打着白旗投降了,就这样一枪未放一炮未打就解决了两座炮楼。”
甚至,没有炮弹的情况下,就凭借这门炮本身,也就有办法让伪军乖乖投降——
“在炮弹全部打完的情况下,采取“兵不厌诈”的计谋……(1944年8月)在围攻高庄集据点时,有意选择暴露的地形,构筑炮兵阵地,让据点内的敌人可以看到九二步兵炮,再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向敌人说明利害关系。伪军在待援无望的情况下,只好举着白旗缴械投降。”
若是碰到躲进炮楼之中负隅顽抗到底的日伪军,那这门炮是不会留情的。比如,清丰之战得前半年,我军攻取寿张之战中,我军也是用这门炮轻轻松松打开突破口。曾思玉《回忆七团急袭寿张之战》一文中提到这门炮的威力:
1943年12月26日下午十五时,“分区炮兵连对寿张城西门进行抵近射击,只发射了几发炮弹就把城门打开一个洞,分区特务连乘虚而入,七团各营也分途迅速突入城内,当即将伪警备队、伪县政府分别包围。在我大军压境的声势震撼下,敌人魂飞魄散,兵无斗志、官无战心,真是不堪一击,仅数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共毙伤敌数十人,生俘伪大队长刘志德以下四百余人,缴获轻机枪六挺,掷弹筒三具,步枪三百余支”。
而1945年5月17日,曾思玉麾下部队参加的步炮协同夺取东平县城的战斗,日军的炮楼在我军的炮火下,成为这样一个模样:
解恨!
七团的斗争事迹其实是一个缩影,八路军各部队仅有的那几门炮,在敌后的抗战之中,战斗力都是几乎发挥到极致。
一个团哪怕只有一门缴获的步兵炮,斗争局面就可以完全不一样。然而,日军一直严防八路军缴获到步兵炮,依靠远远落后于日军的装备,歼灭携带步兵炮的日军部队以实现夺炮,无疑是困难的(在山东战场我军和日伪军斗争形势渐趋顺利的“一九四四年六月至一九四五年五月”,也只一共缴获山炮一门)。
而国军手中抗战初期就有德械、苏械的火炮,却都不愿补给八路军。这些国军严格掌控,就是不准许给八路军的装备,却一批批被日军缴获,成为与中国军队作战的利器。
被日军缴获的汤恩伯部的武器:
甚至,到了抗战后期,美械装备源源不断运到中国之后,还发生这样的情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司令部参谋长(44年底担任副司令)汤尧的回忆录,有一段记载——
1944年7月,史迪威给军委会后方勤务部一份备忘录,质问该部补给单位为什么独独没有18集团军,同属中国抗日部队,应给以同样的补给,以增加战斗力量。该部就拟定对18集团军的补给计划,并在计划上附一发给18集团军朱总司令的电稿,这一稿案由汤尧参谋长提请部长俞飞鹏执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的这一位俞飞鹏部长(他是蒋介石的老乡),他看到补给18集团军的计划草案后的回应,很简单也很明确:“谁叫你们这样计划的,不是关照过你们不要补给奸军吗?”“下次再要这样糊涂,就报告委员长,以勾结奸匪论罪。”
于是,绝大部分我军部队都始终在没有装备炮兵的的情况下,坚持敌后的作战。也就是在这样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坚持敌后抗战的我军,一次又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不断扩展敌后根据地。他们不仅从日军手中夺炮,更从侵略军手中夺回一片又一片沦陷的河山。
拥有足够的炮兵,也一直成为八路军将领心中的愿望。到抗战胜利前夕,我军发起大反攻的时候,仍普遍缺乏火炮。朱德总司令于1945年8月6日致信中央指出,我军“遇到碉堡及运动战中的临时工事,经常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炮兵不强的缘故”。8月9日,他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言,明确指出发展炮兵的任务:“准备反攻现在已成为实际。要准备九十个团,每个团要有一个炮兵连,以便解决敌人的堡垒。”
此时,一支拥有强大步兵的人民军队,已在持续八年与日伪军的斗争中锻炼出来,正在向沦陷区各地发起猛烈的反攻。拥有强大炮兵的憧憬,也正一步步通过大反攻之中收缴日军武器,变成不再遥远的现实。而就在大方发起之时,一首《炮兵进行曲》,也正随着日益壮大的我军炮兵的行列,开始久久的回荡:
“我们的炮兵在战斗里成长,我们一天天地越强壮。从来不怕危险,我们有力量克服困难。毛主席告诉我们斗争的方向,朱总司令引导我们前进。团结一致似钢铁,和人民在一起奔向前程……”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是笔误,已修改,多谢啦 1 春秋的老胡 字0 2011-01-07 00:17:43
😄从中国回去的日藉党员大大增强了日共的秘密活动能力 10 黄河故人 字123 2011-01-06 19:36:17
🙂看来,经历过武装斗争的CP才是有实力的CP 1 春秋的老胡 字0 2011-01-09 19:19:21
🙂2、当八路军炮兵出现在日军的炮楼前面
🙂歪楼提个问 1 林夕sx 字278 2011-01-08 05:28:06
🙂国军败仗多是望敌先溃,对外国人的恐惧已深入骨髓 1 goodgunner 字100 2011-01-10 20:16:09
🙂敌后部队在45年前,绝大部分是参军才几年的普通农民 3 春秋的老胡 字399 2011-01-09 06:27:58
🙂战斗意志吧 1 晨池 字36 2011-01-09 05: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