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井冈山】系列六:凭阑静听潇潇雨 (中) -- ifuleu
润同志和老总在井冈山星星点灯,声威日壮,按照这个架势,他日燎原绝非奇想。雄奇公股海沉浮,投投资,炒炒汇算得上长袖善舞------最起码捞两个零花钱应该手拿把掐;但他老绝无师旷之聪,闻弦歌也难知雅意。不过好在嗅觉还算灵敏,自己眉毛胡子被烤焦了,还是可以发觉的------那也觉得痛不是?于是,1928年6月中旬,湘赣两省在雄哥的一再辱骂之下,正式酝酿“联合会剿”。
这算是井冈山历史上第一次会剿,策略是“分进合击”:吴尚自湖南出,所部第八军第一师三个团,由茶陵经酃县,奔袭宁冈;赣军第三军部杨池生第九师三个团,外加杨小强---杨如轩第27师两个团,自吉安,取道永新,也杀奔井冈脚下的宁冈。湘赣宁冈手拉手后,再协同攻山------八团之众,号称万人,奉辞伐罪,旌麾所指,就要会猎于井冈了。
可惜,世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次也不例外,更何况,这时候的小润,手头已经拥有了大杀器,就是那本从湖湘老公子谭延闿家里顺来的三国演义。
红四军先是主动撤出永新:这是第二次了。主力集结宁冈县城,连以上干部会议随之在此召开。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杰出青年润同志拿到三国一本,如获至宝,加上自己年少时就仰望浮云,俯视流水,早就有所思,有所悟,这次反复研读之下,融会贯通,豁然开朗,彻底体会到了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站在山顶仰天长笑(我没有考证过他老当年具体站在哪块大石头上大笑的,就是瞎猜地,怎地,你还能吃了我不成?)。
于是就在这次会议上,面对一位位老行伍,昔日的白面书生,今日的毛委员智珠在握,长缨在手,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大谈古今战争规律,战例一个接着一个,把大家全都忽悠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快定下对策,继续“对赣敌取攻势,对湘敌取守势”,作为应手,润公摸摸口袋,从三国里面pia地拽出个名词,叫做“声东击西”------红四军主力置永新赣敌不顾,径自出宁冈,急攻湖南酃县。
战斗打响,主力嘛,当然不负所望,在酃县打垮守敌一个团,顺利吃掉两个连的湘军,然后。。。,单老田芳说了,“抹头就跑”,撤回宁冈:正在准备参加会剿调动中的湘军,得知消息已经收缩退回,井冈来自湖南一侧的压力骤然消失,此时不走,难道要留下来打酱油,或者被打酱油啊?
龙源口
误以为井冈主力入湘,吴尚所部龟缩回撤;永新城内的两位杨家好儿郎见猎心喜:红军倾巢出动之下,中路洞开,腹内必然空虚,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啊。于是分兵自城内杀出,要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这就是境界啊,总琢磨着投机取巧的人,才会被别人的妙计伤得深。
屡受打击的杨如轩这一次豁出去了,亲率27师的两个团,自己最后的家底,外加杨池生手下悍将李文彬第一个团,浩浩荡荡杀出永新,强哥这一次知耻后勇,发誓要报那一箭之仇;李文彬是个狠角,所部一个团号称江西最能打人的部队,这是后话;二师兄杨池生亲率一个团坐镇永新,以防不测;下剩一个团,摆在了永新和宁冈之间,首尾呼应。这,就叫做一字长蛇阵,彼时秋风未起,言以蛇羹进补为时尚早,但众所周知,土共是很稀饭这种阵式的,以弱胜强,把强敌拉开了打,润同志正求之不得呢。
赣军不待湘军配合,单独摆出了一个小pose,红四军好客,当然必有一包子,而这个包子,就是军史上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反进剿:28,29团,以及31团第一营唱主角挑大梁,全力阻击来犯的赣军三个团;坐地虎第32团留下守山,并且相机骚扰酃县,以达到钳制湘军的目的;31团第三营入永新周围,发动群众,日夜骚扰守敌。
1928年6月底,杨如轩率三个团出永新,很快突至七溪岭山下。七溪岭横亘永新和宁冈之间,背依龙源口拔地而起,相距不足10 里分为两座大山,就是所谓的新,老七溪岭。两条小路蜿蜒而上,是通往宁冈的必由之路;地理位置险恶,“树高林密,溪急谷深”-----不用多说了,这里,必然就是一部分名将意气风发的所在,也肯定是另外一部分“名”将哀叹时也,势也,运也的地方。
那一天山脚下的杨小强,驻仰大山,满眼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郁郁葱葱,脚下水何澹澹,头顶两山竦峙,此情此景,真是幸甚至哉!文学青年小杨嘴唇一哆嗦,分兵:兵分两路,强哥自己两个团走老七溪岭,杨池生一个团辗转新七溪岭,齐头并进。
且慢,一休哥快进强行插入:天色已晚,休息,休息一下吧。强哥于是命令埋锅造饭,安营扎寨,第二天一早展开行动------倒霉孩子啊,第二天开始,就是赫赫有名的七溪岭阻击战和龙源口大捷!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井冈山】系列六:凭阑静听潇潇雨 (中)
🙂【说明】关于涂鸦【井冈山】的转贴 51 ifuleu 字440 2011-01-10 18:17:17
🙂终于盼来了红军啊! 1 enochenoch 字0 2011-01-10 17:16:08
🙂【井冈山】系列六:凭阑静听潇潇雨 (下) 111 ifuleu 字5627 2011-01-10 09: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