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 一个老新疆眼里的新疆:读西域 -- 从林法则
奎屯市本不应该写一章的,因为它只是一个县级市,在新疆来说不论是国土面积、城市人口、行政级别来说都不值得一提,但它却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我觉得还是给它写一章吧。
奎屯市非常小,论面积,它是新疆境内面积最小的城市之一。论人口,就连周围农场农村的人口都算上也不过三十万人,内地许多乡镇都比它大得多。论行政级别,一个县级市而已。
但它却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首先,奎屯是新疆建市历史最短的城市之一,基本上是和石河子市同期开始建设的。
奎屯原名“奎墩”,只不过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据《林则徐西行日记》中的记述,奎屯只不过是一个有着三四户人家的打尖吃饭住宿的地方,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候党中央决定在新疆实施屯垦戍边战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十二兵团的指战员开始了建设奎屯的壮举。当时主管常务工作的兵团第二政委张仲瀚为奎墩定名为“奎屯”,蕴含屯垦戍边的含义。
但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中期,这里既没有县也没有市,只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师部机关的所在地。其正式命名为“奎屯市”的时间更短,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时候,全国十大兵团(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云南、海南、广西、福建)全部撤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成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农垦局,于是奎屯市成立了,算来不到四十年的光景。)
其次,它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直辖市(前面说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全国唯一一个副省级的自治州),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奎屯曾有幸成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不过这样的风光日子没过几年,首府又重新回到了伊宁市,于是,奎屯仍旧孤零零的守卫在丝绸之路北道上。但这个县级市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它有自己的车牌号序列,即“新D”,这样的情况恐怕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再次,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奎屯既不属于伊犁地区,也不属于临近的克拉玛依市,却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直辖市。如果说它能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挂上号的话,也就是它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属的塔城地区乌苏市和沙湾县相邻。奎屯位于新疆中部三一二国道(连霍高速公路)的要道上,也是欧亚大陆桥北疆铁路的重要枢纽。
说起北疆铁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北疆铁路拉开了建设的序幕,原定这一带的二级站要建在奎屯市以西二十公里的乌苏市,因为当时奎屯还属于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地方,而乌苏市却是北疆大县和粮食丰产区,从各方面相比奎屯市和乌苏市没有可比性。但当时奎屯市的一位副市长看到了这中间的重要性,连续多次带领技术人员对奎屯市周围数百公里的地理、地质状况进行了勘察,然后多次亲自到铁道部游说,向铁道部的领导和专家们说明了在奎屯建立二级站的重要性,并用实际地理地质的大量数据予以佐证,铁道部终于决定将二级站建立在奎屯市。当时的乌苏市政府对此不以为然,而如今,他们却不得不佩服奎屯人的远见。
如今,奎屯市不仅仅是北疆地区公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北疆地区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三一二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从这里穿过,并由此向北疆的克拉玛依、塔城、阿勒泰和南疆的库尔勒、阿克苏等地分道延伸。北疆铁路也由此向阿勒泰地区的北屯市建立起了奎(奎屯)北(北屯)铁路,奎北铁路把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阿勒泰连在了一起,形成了新的交通干线,铁路沿途的石油、天然气、粮食、瓜果、蔬菜、肉类、鱼类、木材、煤炭等等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运往四面八方。
奎屯很小,但奎屯很重要。如今,奎屯西面二十公里盛产粮食、肉类、蔬菜的乌苏市和奎屯北面十公里生产燃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这两个地方和交通枢纽奎屯一起被人们称之为北疆地区的“金三角”,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
奎屯人和石河子人一样,因为大多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十二兵团的后裔,其祖籍多为河南或山东,所以说起话来也带有浓重的豫腔,河南人到了这里不会觉得语言上的陌生感,所以奎屯也和石河子一样,也被新疆人戏称之为“河南自治区”(详见前面“第七章 石河子”)。
奎屯虽小,但和石河子一样,也是新疆城市规划最整齐的城市之一,城市街道方方正正,东西南北一点儿都不差,最有特点的就是,在并不遥远的以前,大约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吧,奎屯的一些主要街道如北京路、乌鲁木齐路,本是双向八车道的,道路铺设和两侧林带都修建好了,但中间隔离带的一侧四车道用于正常交通,另一侧的四车道则作为农贸市场或者夜市,这是因为这里车辆少的原因。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奎屯的车辆发展很快,于是市政府决定撤销中心隔离带,不需要很多的投资,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一夜之间这些主要街道就成了双向八车道,可见建市初期的规划如此长远,五十多年前的规划设计到今天仍不落后,真的令人很感慨。
奎屯,一个新中国城市建设的历史,一个新疆城市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