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西河微步-让我感动的一个民科数学家 -- 老马丁

共:💬121 🌺50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怎么这么长

那几条是and,不是or.

中国的“民间科学家”现象,据我所知其关注和研究以xys较早较多而且影响力较大,那么使用xys惯用的定义是比较方便的。

我强调的一点是,科学家没有也不应该有官方民间之分。另外,把陆老先生和那些号称“民间科学家”的神仙并列实在是大大的不敬。

老酒雄文,等会儿有空了我再拜读,跟四千百八百条设备状态数据战斗去先。。。。

补充

看完了,老酒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仍然认为,陆老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数学研究,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绝对不是什么“奇端异说”。

当然他倒霉的被这些刊物退稿,恐怕跟他的非学术或研究机构的身份导致的审稿的人上来就对他有所轻视不那么认真非常相关,这一点是非常不好的。各种民科还没有大规模泛滥的文化大革命之前发生这种事情,就更不应该了。

但是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在呢?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各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每天所收到的各种来自并非在学术或研究机构或部门工作的人的文章和观点会有多少?因为我没有直接接触过这些机构,所以没有把握,不过诸如“某学校机械工程系每星期都会收到多少永动机的理论”之类的笑话是听说过一些的。

也就是说,现在各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收到的各种来自并非在学术或研究机构或部门工作的人的文章和观点,恐怕多数还真的是可称为“奇端异说”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如果某数学刊物在过去的一年里收到了三百四十八篇来自并非在学术或研究机构或部门工作的人的关于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其中三百四十七篇作者其实都根本没有理解歌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意思,那么当审稿的人看过了这三百四十七篇中的一大部分之后,即使剩下的证明中其中一篇实际上成功的完成了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又怎么能指望审稿的人认真对待它呢?很可能这一篇可以名垂青史的证明,就埋没在那三百四十七篇完全没有意义的垃圾里了。

我好像听过一个笑话,说某数学刊物还是啥数学研究机构,凡有声称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的来信,全部忽略。。。

听上去很可以理解。。。

老酒您说包容,当然听上去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指望各个学术机构和刊物能够对所有的这种来稿来信都不管作者背景或文章题目都进行一视同仁或不一视同仁的认真的审查,恐怕是不现实的。

即使制度上要求如此,审稿的人个人的偏见的建立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硬要要求这样,那在当前的局面下,恐怕也只能带来更多的因为作者知识的缺失而实际上确实没有价值的观点和文章,为审稿人建立更强的偏见。这样下去,若有几个真如陆老者,怕也比以前更容易被轻视而遭到不认真地对待。

所以,关于这些“奇端异说”,是不是应该持包容的态度,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