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稗读史记之释题 -- 无心之云

共:💬47 🌺59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猜想:子楚的密码(一)

始皇帝嬴政的身世,经太史公大白于后世,脍炙人口两千余年。但是真相在当时还是属于秘密的,准确地说是属于半公开的秘密。只有一定范围内的一定的人知道,而这些人秉持着打死也不说的厨子精神,对这一秘密流而不露,使之既不湮灭,也不扩大。这样做,除了要保住自家的身家性命,似乎还有谋同着瞒住当事人中的最可怜的一方。就像匹夫匹妇间的偶尔出墙,满城具知,另一半却一直蒙在鼓里。

那么,子楚真的不知道嬴政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吗?我在太史公的笔下发现了一丝蛛丝马迹,以此猜想子楚其实是知道的。这个证据,我甚至猜想是子楚故意留下的,为了向后世表明他还不是糊涂蛋。

在亮出我的猜想前,先说说启发我这个猜想的一个近代轶事,一个有关鲁迅的轶事,权当拉虎皮做大旗吧。

众所周知,鲁迅在世时最受抨击的一点就是他没有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惋惜者认为这使他离托尔斯泰这类的文学巨匠有了差距,攻击者也叹息说他浪费自己的天赋用于写骂战的杂文,而不是集中精力写一部长篇小说。鲁迅自己在杂文中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私下对好友也谈起他不愿写长篇小说。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披荆斩棘为后来者开路,写长篇小说的工作就交由别人去做。

其实,鲁迅并不如他的意见那么坚决的,他曾有过两部长篇小说的计划。一部是反映红军的,这部流产的小说我们不知道会有什么构架,只知道提供素材的人中有陈赓。另一部计划是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这部小说的腹稿鲁迅跟好几个人谈起过,所以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它的构架。

说到唐明皇和杨贵妃,大家知道的是杨女士和安先生经过了浴儿和伤乳之后,秽声已满布宫闱。然唯独李老大一人不知,依旧对杨女士情有独钟。在长生殿的七夕,李老大还和杨女士两人你侬我侬,立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李老大真的没察觉到杨女士已背叛过他吗?鲁迅在那部由郁达夫暂命名为《杨贵妃》的长篇小说的腹稿中指出,李老大已经察觉到杨女士的背叛,证据在哪呢?就在长生殿的七夕誓言中。

这里先按下不表,先说说一九三七年的《宇宙锋》上登载的冯雪峰所撰的《鲁迅先生计划而未完成的著作》一文,里面也有对《杨贵妃》这个腹稿的记叙。一共说了三点,第一点是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原因是,鲁迅认为唐朝的文化很发达,受了外国文化的影响。第二点是这篇小说的核心主题是什么,这一点下面详说,且放下。第三点是小说以什么样的构架来进行,按冯雪峰的转述,鲁迅是打算以唐明皇被暗杀开始,当刺客的刀落在唐明皇的颈上时,那刀光闪过的一刹那,唐明皇眼前闪过自己的一生。

很绝,对不对?连鲁迅自己也颇为自矜,他说:“这样的写法,倒是颇特别的。”

由此可见,《杨贵妃》这篇小说的腹稿,至少颠覆了两个旧有的史识。一是自《长恨歌》以来形成的对李扬之恋的观点,二是颠覆了正史中李隆基是郁郁而终的记载。这样一部具有伟大模样的小说为何胎死腹中呢?

那得说是因为一九二四年夏天,鲁迅的那趟西安之行。

本来在此之前,鲁迅为写这篇小说,作了很多的案头工作,二四年接到西安那边请他去做演讲的邀请,他就想着借这机会,去那段公案发生的实地去看看。结果,到了西安,对陕西一片黄土枯蓬的灰蒙蒙的景象大感失望。不仅完全没有能激发灵感的景色,反倒将他原先对大唐瑰丽明亮的印象给大减了。从西安回来,这部小说就正式搁置下来。

说了这么许多,还没说到这篇小说的核心主题是什么呢,下面就来说说。

小仲马的《私生子》这部剧本,最后的两句台词是,父亲说:当我们俩单独待在一起时,你一定要允许我叫你儿子。儿子回答说:是,叔叔。小仲马自己说过,他就是为这两句台词才写这部剧本的。

鲁迅的《杨贵妃》,从唐明皇被暗杀时闪现自己的一生开始倒叙,唐明皇的一生丰富多彩,每一段时期都很容易让记叙之笔陷溺下去。但鲁迅和各个友人提起这部小说时只提出长生殿一幕,我想,这部小说假如有二十万字的话,着重点也只在长生殿李扬两人的貌合神离之上,其他的文字只是为了这一段情节而作的铺垫。

那么,长生殿的七夕之夜到底被鲁迅看出些什么呢?

据郁达夫透露,鲁迅是这样认为的:玉环和禄山的秽事,以玄宗之明怎么可能不会发觉?所以七月七日的长生殿上,玄宗只以来生为约,实在是心里已经有点厌了。仿佛在说:“我和你今生的爱是已经完了。”到了马嵬坡下,军士们虽说要杀她,玄宗若对她还有爱情,哪里会不能保全她的性命呢?所以这时候,也许是玄宗授意军士们的。后来到了玄宗老日,重想起当时行乐的情形,心里才后悔起来,所以梧桐秋雨,生了一场大大的神经病来。一位道士就用了催眠术来为他治病,终于使他和贵妃相见,便是小说的收场。

这是郁达夫于1926年在《创造月刊》第一卷第2期登载的文章的节录,看得出郁达夫对这个腹稿是非常赞赏的,他写这篇小文不无提醒和催促鲁迅动笔的意思。

但他的记叙还是略嫌简略,还有一个人的回忆文字,恕我已经忘了作者是谁,登载于何处,那篇文章有一个具体的分析。

长恨歌的末段有这么几句: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这几句描写的分钗场景,在长诗中是杨贵妃请道士送表证时将旧物分了一半让他带去给玄宗的,可是鲁迅却认为这个场景其实是发生在七月七日的长生殿上。李杨两人其实已经闹得很僵,分钗很说明问题。也许是玄宗以来世的许诺敷衍杨贵妃,被杨贵妃察觉到了他的真实心情,所以分钗来试探或是刺激。但教心似金钿坚这一句,细读可以读出失意女子对情人的讽刺。

综上所述,鲁迅得出长生殿七月七日时,李杨两人的爱情已经不在,两人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玄宗年老后对往事追忆时产生了后悔,又加倍的思念杨贵妃,因此,才造成后人以为两人一直相爱的假象。

好了,在这里我这面虎皮大旗算是勉强告成,接下来我就要进入自己的关于子楚那个话题的猜想中去了。

子楚早就发觉了嬴政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吗?

关键词(Tags): #杨贵妃(铁手)#长恨歌(铁手)#鲁迅长篇(铁手)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老老狐狸,鹦鹉螺,履虎尾,一的W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