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外一篇 陕甘宁边区的特产价格问题 -- 北风扬雪

共:💬126 🌺344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对边区特产的具体经过还是不了解

所以才说这种话“边区那地方,早在清末就是鸦片生产地,共军去了,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全改了,所以在相当时期,有一定的生产,是肯定的”

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禁烟还是比较成功的,所以斯诺37年造访延安的时候才会称边区没有鸦片(虽然还有公膏店之类的经营场所,但大体上是很少了),40年前边区的禁毒工作做的还是比较好的。40年后由于国共摩擦以及皖南事变,国民政府停发军费60万法币/月(时价约合180万斤粮食/月),转而实行封锁,这才让边区财政捉襟见肘,开始动歪脑筋。42年允许老百姓种植特产,在南泥湾的垦荒部队(359旅、炮兵团、警卫营)也把农业重点放在特产种植上。但由于日本人把这件事捅了出去,并引起国统区媒体质疑,43年边区又转为禁止老百姓种植特产。“特产”的来源改为晋西北根据地,边区政府负责转销,并与食盐一样实行统销(即黑白统销)补充财政。但军队和政府机关为了完成生产指标(前面有人提军事共产主义,其实军事共产主义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一部分生活问题,边区是无法完全补给的),绕开政府统销,自己走私特产盈利。

日军对边区到看不出如何封锁,边区是主动不和日伪政府做生意的,一方面是民族感情,一方面是不要贻人口实。当然,尽管如此一些较小规模的交易还是存在的,抗战后期边区曾拨给另外一个根据地伪联币1000万,显然是交易的结果。

我再强调一遍,43年起边区主要靠将晋西北根据地的特产运往国统区的方式抽头盈利,至于边区自身的特产生产较之42年的高峰期反而大大萎缩了。

边区特产从皖南事变钱的大体禁止,到42年开放种植,再到43年改为禁止私人种植、统销出售赚取利润是有变化过程的,用“边区那地方,早在清末就是鸦片生产地,共军去了,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全改了,所以在相当时期,有一定的生产,是肯定的”搪塞是没有意义的。我没有试图证明抗战期间边区一直在大种特产。

石油生意亏钱;食盐生意能带来现金流,但赚钱困难搞不好还要赔;毛皮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唯一能赚取大额利润,并且容易外销的也就是“特产”了。

“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药,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