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甲午战前的中(清)日关系 -- 电子赵括

共:💬11 🌺2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甲午战前的中(清)日关系 - 朝鲜的火药味

19世纪7,80年代的朝鲜,正是大院君和闵妃集团宫廷斗争的混乱时期.为了对抗政敌大院君,闵妃采取了拉拢日本的政治姿态.1875年签订的日鲜修好条约中,就有按照日本规范进行政治改革,以日本军人训练新军等条款.然而,对新军的优待和对传统士兵的待遇地下造成了1882年的兵变.大院君打算以此为由打击闵妃集团,并试图驱逐日本势力.大院君依靠的就是清政府.经过一番内乱的明争和中日在朝鲜的暗斗,朝鲜被迫签订了包括道歉,赔偿和割让领土以及允许日本驻军的济物浦条约.这个条约很显然也破坏了清政府和朝鲜之间的藩属关系.作为对抗,清政府又和朝鲜签订了水路通商章程,加强清在朝鲜通商,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发言权.此后日本对朝鲜的方针明确为切断清和朝鲜的藩属关系.朝鲜国内,经此动乱后的闵妃集团政策趋向保守,而一批名为"独立党"的少壮派成为日本拉拢的新兴势力.

1884-85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虽然表现上佳战绩也可圈可点,却丧失了相当有战斗力的福建水师以及唯一有造舰能力的马尾造船所,这使得原本就相当倾斜于北洋水师的清海军政策更加偏向了北洋.然而最直接的影响却是发生在朝鲜.1884年12月4日福建水师覆灭以及驻朝清军将调回国内增援的消息传到朝鲜后,受日本支持的"独立党"发动兵变,就是所谓的"甲申之变".两天后在袁世凯率领的1500名清军介入下,兵变被镇压.此次兵变中清日双方有直接冲突,因此1885年1月朝日签订汉城条约后伊藤博文等外交官员赴天津和李鸿章进行了为期两星期的激烈谈判,4月签订了天津条约,达成了三点共识:两国撤军,停止派遣军事教官,以及出兵朝鲜前事先通告.形式上,日本达成了初步的目标,就是排挤了清军势力以及取得了和清在朝鲜拥有相同的权利.

但是中(清)日在朝鲜面对面的利益纷争,终于"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汉城条约签订后不久朝鲜国王派遣密使前往沙俄,请求保护以及派遣军事教官等等.不久后行踪泄漏,给各方造成了巨大冲击.除中日外,当时在东亚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当数英俄.在世界范围内,英俄的争夺都十分激烈.沙俄为了寻找到不冻港,持续不断南进.清日英等对沙俄对东北和朝鲜的野心本来就有戒心.消息传来,1885年当年英国海军就占领了朝鲜半岛附近的巨文岛,并一度提出租借要求.这一军事行动的背景是当时英俄在阿富汗的冲突激化,俄朝接近并听说沙俄有占领朝鲜企图的英国作出的对抗措施.占领巨文岛的英国不愿节外生枝,以承认清政府对朝鲜的宗主权为代价取得了清政府的谅解.不仅如此,两年后在沙俄向清政府保证对朝鲜没有领土野心后,英国舰队撤退.这一事件上中英事实上达成了合作.日俄战争前,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在远东最大的威胁是沙俄,因此他们明暗在支持中日对抗沙俄的行动.日俄战争后最大的敌人逐渐转变为日本,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对于日本,千方百计地要把清朝势力排挤出朝鲜,当然不愿意再来一个不好对付的沙俄.日本立刻提出修改天津条约,由清日两国共同担任朝鲜的保护国.清政府则采取了由袁世凯常驻朝鲜,作为李鸿章的代理,并采取优惠中国商人等政策加强清在朝鲜的影响.实际上,袁在朝鲜握有实权.同时,采取外交措施遏制住沙俄的锋芒.清并没有理会日本共同担任保护国的建议,而且原有的藩属关系也事实上在继续.同时,中法战争后清军事体系中北洋独大的形势也给同属北洋体系的袁世凯增加了不少实力作后盾.日本和清政府在朝鲜的平等地位,仍然是一纸空文.日本对此虽然相当不满意,但一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并没有和清军再发生正面冲突,而是扩军备战,积攒实力.

1884年甲申之乱以后,福建水师的覆灭,对日矛盾越来越尖锐都使得原本就是为了对抗日本而设立的北洋水师得到大大加强.无论是从英德购买军舰的硬件,还是在英国海军朗格上校帮助下建立的人才培养,军容风纪,管理能力等软件都有长足进步.北洋水师的实际战斗能力在1890年达到顶点.然而,1890年朗格上校回国后传统的裙带关系又开始在北洋水师中蔓延,表面吨位不断上升,但实际战斗力逐年下降.尽管如此,1891年北洋舰队曾访问日本,目的就是威慑日本吓阻其在朝鲜进一步动手的势头.一直到这时北洋舰队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

此时的日本虽然没有清军那么多的表面功夫,软件上的功夫远远超过了对手.1885年,改镇台条例为旅团制,88年大规模进行军事改革,废止镇台条例,改为师团制,当年共编成7个师团,步兵14个旅团,炮兵7个联队(团),骑兵2大队(营),工兵5-6个大队.海军则因为经费困难,废止华而不实的原计划,落实了购买包括吉野在内的4艘军舰,并随之整顿了大批"无能干部",作战指挥,造船补给,舰船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虽然大力改革军制,并明确提出英式海军,德式陆军的方针,真正的军制改革却是完成于甲午战争的路上.结合紧密的情报工作,在1887年定稿的"对清征讨策案"中,日本对华攻势有以下的设想,

集中8个师团,攻进北京,捉拿光绪是最上策.6个师团由山海关等地登陆主攻,2个师团由南方长江沿岸登陆牵制.清军号称117万陆军中,八旗绿营等已经没有战斗力,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30万人.当时日军编制,战时一个师团18,500人.8个师团攻进北京的打算,可见日军对清军是多么轻视.北洋水师虽然数量有优势,甲午战争中表现出的种种弱点也基本上被看破.同时,这个计划并非1887年当时的打算,而是估计在5年后日本海军增加大军舰12艘,小军舰20艘,运输舰60艘等后的基础上实施.这个计划被认为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个战略进攻规划,其基本战略思想还是逼迫对手签订城下之盟.野心总是随着实力不断膨胀的,当时的还不那么强大的日本,这样的胃口虽然已经不小,当然还没有能力去象侵华战争一样奢谈灭亡中国.

(待续)

元宝推荐:神仙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