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甲午战前的中(清)日关系 -- 电子赵括

共:💬11 🌺2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甲午战前的中(清)日关系

甲午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朝鲜半岛,但清朝日本关系的麻烦却不是开始于朝鲜,而是琉球王国(现日本冲绳县).1871(明治4)年日本以琉球渔民被台湾人杀害为借口决定出兵台湾.1874年5月22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领的舰队登陆台湾.关于这次入侵的背景,虽然有此前的清朝和日本外交交涉中,清朝外交官因为随口说了一句台湾是"化外"而被抓住了把柄,但是这恐怕只能算个借口.当时的亚洲局势,虽然清政府在多次对外战争中战败,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但周围诸国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藩属和朝贡关系.日本对外崛起,显然就要先从清政府的手里面夺走这些属国.关键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实力:第一,当时日本对清政府清军的战斗力十分鄙视,内部甚至有"虽然准备还不是很充分,但基本上能够攻入北京"的判断(后来甲午战争中日方也有过集中8个师团攻入北京,活捉光绪的计划);第二,当时清政府只有一些木制帆船,没有现代化的军舰(日方当时也不多,数艘而已),无力对抗.因此,大受震动的清政府一方面在外交上采取了对日强硬政策,一方面立刻开始强化军备.但是因为清军仅有的木帆船还难以渡过海峡,清军的具体方针采取的还是沿海岸线戒备.

9月14日在北京开始的清日谈判,在英国的调停下最后以清认错赔款告终.这一屈辱给清政府带来的冲击巨大,清政府开始认真地讨论海防.虽然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真正开始讨论海防还是以对日关系的波澜为契机.1875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等纷纷上奏清廷,计划在将来十年内建设北洋,南洋,粤洋三只水师.很显然,扣动这个计划扳机的就是去年日本对台湾的侵略.粤洋有负担南海方面防务的任务,北洋南洋则完全是针对日本.李沈二人也分别出任北洋南洋大臣.当时清政府的官僚体制下,这个计划罕见地得到了迅速批准,并立刻从各地税收中提取了白银四百万两,即时启动.但是1879年沈葆桢去世,实际上资金的运用人员的调配等完全倾向了北洋,北洋南洋两只舰队并行的原计划变成了北洋独大.北洋水师虽然后来在规模上相当庞大,但看得出来,从一开始清政府的海军计划就是被动应战式的.多半这也为后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趁清海军羽翼未丰,1875年5月,日本入侵琉球王国,禁止琉球王国对清政府的隔年朝贡,使节派遣等(这一传统一直在日本入侵前都不曾中断),驻军并夺取琉球实权.琉球王国在抵抗日本入侵的同时,向清政府求助.当时清政府连身边的台湾都无法顾及,当然更无法顾及遥远的琉球.在这样的背景下,1879年,日本判断琉球国王忠于清政府的态度不可改变,将他强行遣返东京,吞并琉球王国置冲绳县.

日本强行吞并琉球对清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清驻日公使何如璋告诉李鸿章:"琉球被日吞并将导致朝鲜被日吞并,妥协必将导致日本的侵略向被扩张,台湾澎湖等地将无法安枕.""即使招致和日本关系破裂,也必须力争."清政府对此也不是没有触动.同期,日本在清外交官有类似的报告,称"清正将国防体系由防俄变更为防日."虽然限于海军力量尚未成熟,清政府的抗议仅限于口头上的强硬,但北洋舰队的建设速度加快.大型军舰的建造合同接二连三地发向德国.

至此,以1875年日本入侵台湾为契机的两国矛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两国军备竞赛也达到了顶峰.

除加强军备外,清政府也开始了对日本的情报收集.从现有的资料看,清朝的情报收集工作开始于1879年,即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同年.同年去世的两江总督沈葆桢派遣王之春赴日,调查日本的地理军备等状况.王于1879年10月到1880年1月周游日本各地,收集了关于日本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因为王预见到他的资料将得到清政府首脑的重视,采取了吹嘘清政府,诋毁日本的态度来取悦首脑人物,使得这个资料形同儿戏.甲午战争中日军缴获的清军物资中发现过日本地图,估计为王的"杰作",居然把日本的主要岛屿本州,九州和四国画成了椭圆形!地名也是乱七八糟,大阪的地方"跑到"了东京等错误层出不穷.王以后的第二位调查者是驻日公使的随员姚文栋.他花了5年时间进行以地理为中心的调查,琉球为主,其他地区都有涉及.这本调查假想了清军攻击日本,连进攻路线都有所暗示.在日公使陈家麟,兵部侍郎傅云龙等也都进行过类似调查,地理为主,但已经开始涉及其他方面,比如日本陆海军的编制等.

虽然王的继任者工作态度比王认真得多,其中的一些资料确实也相当有价值,但是王之春轻敌的态度以及清"天朝大国"的盲目乐观一直传染着他们.因此他们采取了报喜不报忧的相同态度.当然其中也包括对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缺乏理解而做不到详细报告之因素.战前情报工作做到这个地步,确实不能指望打胜仗.

作为对比,日本方面的情报工作不但开始得早,而且细致全面.1871年就已经开始.11月琉球渔民事件后当时就有日本的情报人员立刻在台湾福建等地提供第一手的资料.1873年前后,日本以学习语言等名义派遣军事人员前往北京,天津,福建,广东,镇江等地收集情报.1875年,日军岛弘毅中尉调查东北后提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满州纪行",长濑中尉踏遍中国18个省,远道甘肃;向预中尉在武汉详细调查了扬子江流域;大原大尉调查了陕西四川,相良少尉调查了广东广西,各自都提出了相当详细完整的调查报告.很显然,日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清朝局势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调查.1879年12月,为了适应情报工作的发展,陆军参谋局从陆军省分离,改建为参谋本部,下面设有管东,管西两个局.对朝鲜清朝的情报工作隶属于管西局.1880年6月,管西局再度派遣十名军官前往中国侦察;1883年以后,开始吸收日本在华经商人士加入,收集民情以及地方实力人物等情报.甚至曾有日本情报人员远赴伊犁和云南苗族聚居区.

以上调查均为日本陆军组织.海军方面的资料不明,估计为调查规模不及陆军,并非没有动静.海军调查大多是调查人员随军舰行动,比如1884,85年的中法战争中,后来日俄战争中大出风头的东乡平八郎就曾经亲自观战了解清水师实力,随之带来的就是很难象陆军那样确定当时的人员和任务.在这样长期而又系统的情报收集工作下,日方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东西.随之而来的就是层出不穷的军事计划.日本陆军有"斗清策案","清国征讨案","邻邦兵备略","军事意见书",海军方面的各种方案也不下五六种.而清朝的情报收集则如上面的椭圆形地图所示,后来成为了日本军方的笑柄.当时的清政府在一堆"报喜不报忧"的调查书里面,当然也无法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战略计划.

(待续)

元宝推荐:你克我服,神仙驴,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