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毛泽东的胆略与辽沈战役作战决心的形成 -- 思想的行者

共:💬146 🌺28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集中主力在中原决战是统帅部和战区之间良好互动的结果

当时在中原战场事实上形成了僵持局面,谁能首先打破这种僵局即可获得主动。

打破僵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战争引向非战区,调动、分散敌人,制造歼敌机会——三军配合经略中原就是这样的打法。二是在战区内最大限度集中兵力打大仗,争取大量歼灭敌军——豫东战役就是这样的打法。

应该说,毛泽东个人指挥的风格是灵活机动,在总体力量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极反感和敌人主力做正面大规模作战;而粟裕的作战特点往往是敢于和敌人主力进行会战,而且经常是采取主力会战的形式,早在1944年,很多地方还是分散游击作战时候,粟裕在天目山战役中已经采取了集中炮火支援这种正规打法了。我认为,两种做法并没有对错高下之分。统帅部从全局考虑,进行风险管理,做到先为不可胜;战区从具体情况出发,抓住战机,做到以待敌之胜。而双方分歧的关键点在于,统帅部和战区对于双方实力对比的认识是不同的,在那个时代,战区对于双方战力对比的认识,往往要比统帅部更准确,因为有最直接的经验支持。最后中央批准暂不过江,集中主力在中原会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粟裕讲明白了中原我军已经有能力和国军展开主力会战。

在战争史上,统帅部和战区之间的认识差异,是经常发生的。能否予以合理的处置,形成一致意见,是考验一个军事集团是否处于上升期的重要标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