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毛泽东的胆略与辽沈战役作战决心的形成 -- 思想的行者

共:💬146 🌺28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毛泽东的胆略与辽沈战役作战决心的形成

    怎么看毛泽东在三大战役中的历史性作用?我这里从作战决心和胆略之间的关系出发

    我不清楚博弈论当中有没有关于胆略与博弈的相关的数学模型,但是简单的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胆略对于博弈的重要性:

    当博弈的双方同样面临着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时候,选择积极方案而不是消极方案(或者说稳健方案)是需要胆略的

    积极方案意味着更大的收益,也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的风险

    消极或者说稳健方案意味着更小的收益和风险

    这需要决策者做出抉择,考验着决策者的判断力(对不确定性风险的预估)和胆略

    与风险一样,机遇本身也是不确定性的。

    如果决策者的胆略不足的话,那么很可能忽略稍纵即逝的机遇

    从东北战场的双方的博弈或者说决策过程来看

    1,从国民党方面,从美军顾问团到蒋介石的顾问冈村宁次都提出了撤退蒋军主力到锦州附附近保持进可攻退可守姿态的建议,蒋介石也一再要求卫立煌集团实施撤退,但是卫立煌一再的否决

    这说明实施封闭国民党东北部队的时间窗口这个机遇期并不会太长

    2,从解放军方面来看,林彪顾虑的是解放军可能在锦州城下遭遇到来自葫芦岛的国民党华北部队和来自沈阳的国民党部队之间的夹击,林彪对自己的部队的阻击能力没有十足的把握

    在机遇和风险之间,林彪一再的犹豫甚至于反复

    这个时候毛泽东在电报中明确的措辞要求他树立打大战的决心,在林彪发出要求撤围锦州的电报以后,毛泽东推翻了周恩来的过于平和的电报稿,而亲拟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

    这样毛泽东就将自己的决心和胆略灌输给了林彪,形成了东北野战军东北决战的坚定的决心

    • 家园 林彪在选择是稳胜还是速胜。

      林彪在选择是稳胜还是速胜。如果慢慢打,按长春,沈阳,锦州次序打,林彪是有把握的(比如90%的把握),但是战斗要一,两年才打完。先打锦州,半年内能打完,但风险大(比如:国军关内的援兵有多少?长春,沈阳的敌人如何行动?)。林彪的把握就小多了。但后来林彪还是认可了毛的观点。

      蒋介石也非庸人,看出了打锦州给他的机会,只是国军的表现太差了。

      • 家园 林的问题是犹豫不决!

        毛要林打锦州,将敌军消灭在关外,林坚持打长春,等毛同意打长春,林又怕长春难打,又要回头打锦州,要打锦州却前怕狼后怕虎,要聂部在华北牵制,最后在罗帅坚持下,总算下了打锦州的决心。要知道,敌军是随时可能撤退。

        • 家园 不能叫"犹豫不决"吧?

          最后的决心还是林下的,要是林不同意的话,毛,罗都没办法(粟裕是个例子)。

          • 家园 这个不能这么说

            林要是那么做,就该问林的党性哪去了。

            林迟迟不下决心,出发点是为党负责,如果是简单的拥兵自重,那不成了土匪了么。

    • 家园 林的打法是正解。

      林彪不愿意赌很正常。毛主席有诗人气质,愿意下大本赌一下也可以理解。但老赌也不行。在抗美援朝时毛对战局的把握就出现了问题。

      战机很难把握,但林彪在中共将领中是把握战机的好手。按他的打法,如果出现大量歼灭有生力量的战机,未必不能把握。

      即使不能歼灭大量有生力量,只把国军逼走。共军东北在手,军火有基础,大军南下,灭掉国方也不会慢。毛对军火的重要性不重视,而重视有生力量,故强调围歼有生力量。我看林的看法倒比较符合当时的战争现实。

      总之,林对战争大局的把握是很有其道理的。感觉还是走林的路数比较好。后来的回忆与宣传走上了夸大毛的思路的重要性的道路,其实非常唯心主义。

      • 家园 你要是6月间打下长春也可以。

        你8,9月南下也可以,可不能9月南下了又想回头打长春。至百万主力于无用武之地。

        毛批评林是完全正确的。你要是毛,手下最有实力的一支部队在其他部队屡次胜利的情况下,却长达半年无所作为,刚要行动又变卦,你怕是也要批评的。

      • 家园 用围棋的比喻来说

        太祖的搞法, 是在一盘几乎赢定的棋的中后盘和敌人开了个生死劫。劫胜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毕竟是给了对手一个翻盘的机会。

        懒得在XXH这种地方和拜太祖党争这个, 但我相信后世的军史家们会有和现在的历史书不同的判断。

        • 家园 斯大林为这个生死劫买了个保险不是很好吗?

          1945年-1949年是美国核武器独大横行世界的时间,也是蒋粉们期待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黄粱美梦期,这个真空期不过4年。我看那几年斯大林天天晚上睡不好觉。

          TG要慢班就部可能不错,斯大林可等不起,要速战速决,解决了委员长,苏联就没有两线作战的威胁了。

      • 家园 还应该考虑毛已知道卫立煌的立场这个关键因素吧

        据说卫在私下是通着TG的,所以没有全力向锦州收缩?

        当年看《大决战》,卫和夫人在家里用英文对话,防偷听。

      • 家园 真好笑

        真好笑

        一般小P孩对太祖指手画脚的。当年多少不服的,都让雄奇给料理了

      • 家园 林是将错就错,没有大局观,考虑问题过于自我。

        48年半年时间犹豫掉了,假设蒋下决心的话,将沈阳、长春主力退往锦州,依托葫芦港防守,或者直接将部队运往华东,整个解放战争进程可能会大的改变或延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