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山本五十六》看MRandson的错误 -- 思想的行者

共:💬78 🌺467 🌵1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小罗同学请息怒,容俺慢慢道来

不给出扎实的证据,而只是说某人像什么就反对谁?

这与文革的抓辫子有区别吗?

嘿嘿,你这小辫子还真被俺抓住了。

俺只是说你的帖子用词和语气像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可俺并没说俺反对你的观点啊。你凭啥说俺“反对”你呢?

你以为文革大字报就只是“抓辫子”,可见你对文革的了解十分肤浅。俺估计你实际年龄不大,并未真正经历过文革,所以冒昧地称你一声“小罗同学”。俺现在五十多岁了,七七级大学生,北京人。北京那可以称得上是文革漩涡的中心,所以要说对文革的了解,俺敢说西西河里不会有很多比俺更有亲身体会的。既然你要俺给出扎实的证据,俺就借此唠叨几句文革大字报的特点,以此纪念俺在西西河里得的第一颗草。

很多人以为文革大字报的最大特点是没有证据的攻击,其实不是的。文革大字报最大的特点是“扣大帽子”和“上纲上线”,也就是说,不管所批判的内容多大多小,一定要提高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去认识。因此,比如批一个女同事好打扮,那就一定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一个人把吃剩的饭菜倒掉,那一定是“剥削阶级思想”。文革大字报里“无中生有”地捏造罪名的其实并不多,多的就是这种无限上纲。因为如果真是无中生有的话,被批的对方是很容易反驳的。而被批的人最怕的是这种有根有据的“上纲上线”,让你无法反驳又难以接受。如果文革大字报都是无中生有式的,那文革根本搞不下去,早结束了。以为文革大字报都是无中生有,那也太低估文革造反派的智商了。

至于小罗同学的帖子,要说内容,基本是有根有据的,说的也基本都在理。安德森同学的帖子,我当时看的时候就有些不以为然,因为确实感到了他在讲电影时谈了很多其它的东西,暗示比喻的意味很浓。一般有内容的长帖和精彩搞笑的短帖我都会送花,但这次我没有,原因就是不喜欢里面的暗示比喻。但不喜欢归不喜欢,却不能以此批判安德森同学,因为暗示比喻不能作为证据。在收到很多投草和批判之后,安德森同学果然开始鸣冤叫屈:

几个没想到 [ MRandson ]

在我看来,对暗示比喻一类的东西,不喜欢是可以的,但很难挑出来加以批判,因为弄不好就可能被归入“捕风捉影”,陷自己于尴尬境地。小罗同学对安文的批判,在我看来其实是写得相当精彩的。其可取之处在于第一指出了安文中思维不连贯的跳跃之处,第二指出了安文混淆了“侵略”和“拓展战略空间”的区别。但是,小罗同学在分析批判安文的内容里,加进了一些特殊的文字,使分析批判的火药味变得相当浓烈:

实际上,他完全可以延续自己的悲情的语调,然后义愤填膺的指责侵略,但是他话锋一转,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拓展民族生存空间”之上。

这位“大牛”是高具现实主义的“关怀”的,这位“大牛”发了众多的时政帖子,所以他从反侵略跳跃到对”拓展民族生存空间“的批判,显然将使人联系到中国人的生存空间问题上

以上引用中红字部分,都是文革大字报中常用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文革大字报是“群众大批判”的具体表现形式,要说群众大批判,现在网络论坛里对某个帖子进行反驳其实也是一种群众大批判。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自发的行动。与文革的不同之处在于,现在大家因为只是为了各抒己见,说完拉倒,所以一般都是点到为止,就事论事,表明自己的观点就行了。而如果为了吸引眼球,就会喜欢选用一些比较特殊的词句加强语气。小罗同学在帖子里用了很多专门为了吸引眼球的词句,如果删去这些词句,丝毫不会影响小罗同学帖子的质量。对此,我想小罗同学大概也不会否认吧。

而文革大字报为啥都要上纲上线呢,其实也是一种吸引眼球的目的。写大字报的人其实是为了在此表示自己比别人“更革命”而已。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因为你既然比别人更革命了,那你自然也就不那么容易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了。但你一旦因为某件小事被人抓住加以批判,也可能瞬间被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这才是文革对普通人的可怕之处。

俺说的“文革大字报”,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群众大字报,不是各位小同学心目中那个概念上的妖怪。俺提它,本无褒贬之意,不过是读了小罗同学的帖子后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略发感慨而已。没想到却因此被投了史无前例的第一颗草,这倒让我感慨更深了一层:现在的年轻人对文革的了解已经完全被概念化了。

通宝推: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