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文革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 -- 天棒

共:💬715 🌺2233 🌵25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

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当时在中学的高中,初中的三届学生,出校后基本都当了知青。在文革后期还有继续从中学出校的学生,后面的几届也称为“新三届”,新三届中很多也下过乡,当过知青,老三届的下乡,基本都是到了边疆,东北的北大荒,西南的西双版纳,内蒙等。四人帮垮台后,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也就停止了。 这些老三届毕业生一般都当过红卫兵。

当时,该学期的课程并未学完而搁浅,停课直到1968年底,接着几乎是一刀切全部下农村插队。有地区土政策,初中67届和68届有少部分在68年底得分配继续升了高中,不过,并非按学习成绩优劣,而是按家庭出身是所谓“红五类”为升学标准。后来他们高中毕业后全部直接分配进单位,免了当知青。他们是老三届里极少数的另类,在那个凡事要论阶级出身的年头里,出身所谓“黑五类”的,在面临升学,招工等人生重大抉择时,甚至串联,参加红卫兵活动等,都处于受歧视的下等公民地位。

  停课两年半多的时间中,全国学校处于瘫痪状态,所有大中院校该毕业的未获毕业,仍在母校留校。以致大学停办十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令人痛心的文化教育断档。

  (一)老高三:1947年前后生,1963年进高中,1966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已读完高中三年,面临高考,大学成梦,加上文革停课两年半多,高中阶段共在校五年多。他们是老三届里年纪最大,读书最多的一届。优势是:文革后恢复高考最有实力;劣势是:因年龄偏大而不受招工条件青睐。

  (二)老高二:1948年前后生,1964年进高中,1967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读了二年高中,加停课,高中阶段共在校四年多。优势和劣势与老高三差不多。

  (三)老高一:1949年前后生,与共和国同龄,1965年进高中,1968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读了一年高中,加停课,高中阶段共在校三年多。恢复高考后仍有实力,年龄在招工条件上也优于上两届。

  (四)老初三:1950年前后生,1963年进初中,1966年应届初中毕业生,读完三年初中,升高中成梦。加停课,初中阶段共在校五年多。恢复高考后仍有实力,因考题难度偏浅。招工年龄条件也优于上几届。

  (五)老初二:1951年前后生,1964年进初中,1967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实际读了初中二年,加停课,初中阶段共在校四年多。恢复高考后,赴考相当吃力的一届,但仍有希望。招工年龄条件优于上几届。

  (六)老初一:1952年前后生,1965年进初中,1968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实际读了初中一年,加停课,初中阶段共在校三年多。恢复高考后,是在高考门外望洋兴叹的一届。20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给因文革而耽误学业太惨的几届“半文盲”补课充电,就是从老初一这届开始,往下推几届。

老三届毕业生,听从党和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出校后绝大部分都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