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揭开《诗经》的面纱---《召南》 -- 弦音醉舸

共:💬22 🌺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采蘩》强调祭祀需亲力亲为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到哪里采白蒿呢?到池沼到水塘边;采来做什么?公侯的祭祀日期就要到了”......为什么要采蘩,诗人告诉我们是为了祭祀。三千年前的先民对祭祀的态度,从孔子那里就能看到,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又云:“吾不与祭,如不祭。”那时的观念:祭祀的时候就要诚心面对神;必须亲力亲为参与。就祭祀而言,那是天子、诸侯们的特权,一般普通民众是不能染指的,所谓“礼不下庶人”。这一现象直到春秋战国,天子失官,礼崩乐坏,学在四夷之后,礼才逐渐下移,才与老百姓发生关系。哪些如此解读这首诗:说什么,“到野外去采白蒿,在祭祀场所守候侍奉,肯定不属于王公贵族们干的事。做这些事的,只能是下等的仆人,而且是女仆。该诗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怨:“夙夜在公”, 因而渴望回家云云”,简直对传统文化无知到极点!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从天亮到断黑,她都是始终待在祭祀现场,行使着自己的职责。直到祭祀圆满结束,她才怀着一腔虔诚之心回家去。“夙夜在公”正是体现古人祭祀之虔诚!

读三千年前的《诗经》,更应当把它当史来读,他贴合着那个时代中上层社会的风俗与道德!

-----------------------------------------------

另外,白蒿跟祭祀的关系:

毛《传》:“蘩,白蒿也,所以生蚕。”白蒿可用来制作养蚕的工具“箔”。蚕是丝织品的来源,是祭祀所需要之物。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孔子正是在讲祭祀时准备给神的祭品。所以才有“沽酒市脯,不食”之语。孔子是说,凡祭神的东西都必须是自己亲自动手做出来的。古人以这种方式来表示最大的诚心和敬意。目前,福建闽东地区的祭祖与祀神,还依然大部保留着古代的习俗与仪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