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记 -- 古城老农
这是王曾瑜先生《岳飞新传》附录一的一段。以我粗浅的理解,岳飞所遵循“尽忠报国”原则是有内在矛盾的(对大宋有利的不见得对赵构有利,反之亦然);而岳飞实际更倾向于“报国”,这就导致岳飞与赵构的政见冲突。岳飞威望极高,但又“‘恃才不自晦',锋芒毕露,不行韬晦保身之计”。两者结合导致岳飞的悲剧。
后世人对岳飞“愚忠”的印象,其实并非真正得自于准确的历史记载。岳珂编写祖父岳飞的传记,即《鄂国金佗稡编》的《鄂王行实编年》,固然竭力讳避和抹煞岳飞与宋高宗的矛盾,但强调、渲染和虚构岳飞的“愚忠”形象,还是更晚的事。清朝乾隆皇帝为使臣僚对自己尽忠,有意将岳飞渲染为对皇帝“愚忠”的楷模。他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搆,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①
此段评论并不符合史实,岳飞为抗金成功,并未回避久握军权之嫌,绍兴十年班师时,他也未料想会遭秦桧的毒手。当然,给人印象最探者,还是《说岳全传》、戏曲之类的艺术虚构。如在清人钱彩的《说岳全传》中,岳飞死到临头,仍对宋高宗感恩戴德,忠心不二,他亲自捆缚企图造反的岳雲和张宪,引颈受戮。
其实,宋人尽管一般都肯定岳飞,却并未将他作为忠君道德的楷模,更无人认为他有今人所谓的“愚忠”思想。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肯定岳飞“忠勇”的同时,又认为岳飞“有些毛病”。“毛病”之一是“骄横”,“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毛病”之二,是“恃才不自晦”,锋芒毕露,不行韬晦保身之计。②
如今看来,朱熹的一些指责,倒恰好是岳飞的一些优点。例如他在绍兴七年愤慨辞职,绍兴十年违诏出师,说明他对皇帝并非是绝对服从,而毫无怨尤。
研究问题忌带表面性,若仅从今存宋高宗手诏和岳飞奏议着眼,总不免有表面应酬的官样文章。人们摘引此类文词,说明君爱臣,臣忠君,自然并不困难,却不足以说明实质性的问题。
如果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究,就不难发现,绍兴七年是宋高宗和岳飞君臣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自绍兴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将,安内攘外,以保全皇位。岳飞升迁最快,后来居上,一时成为宋高宗最器重的武将,甚至准备授以全国大部兵力的指挥权。岳飞在上奏中非常感激皇帝的破格提拔,渴望抗金功成,以为报答。但是,自宋高宗取消兼统淮西行营左护军的成命,岳飞愤而辞职以后,围绕着设立皇储,要求增兵,对金和战等问题,君臣之间的裂痕愈来愈深。宋高宗最后使用屠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岳飞的悲剧在于既要爱国,又须忠君,事实上两者不可兼得。他在生前最后几年中,既对皇帝愈来愈不满,却又不能摆脱忠君道德的束缚。最后则是宋高宗对这个根本没有野心的将帅下毒手。人们不能苛求岳飞具有反对专制政治的超前意识,岳飞的才能、品格和风骨尽管堪称是古代武将的典范,却反而不容于世,成为专制腐败政治的典型牺牲品。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0 层
🙂恩恩 20 北溟客 字1427 2011-04-12 05:31:12
🙂“傻子”和“聪明人”的说法,是想到了鲁爷一段话 45 毛锥子 字2122 2011-04-12 19:43:14
🙂花等! 1 老老狐狸 字0 2011-04-10 06:06:18
🙂仙人看这一段
🙂以己度人 46 泉畔人家 字451 2011-04-08 05:41:26
🙂这个判断我十分赞同 27 抱朴仙人 字280 2011-04-08 06:16:27
🙂偷鸡摸狗得天下的王朝注定衰弱 137 郭既克 字305 2011-04-08 05:52:36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箫十一郎 字6 2013-08-06 01: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