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也谈社会与人的关系——不适应社会的人 -- 酥油茶

共:💬2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也谈社会与人的关系——不适应社会的人

虽然传统的教育读本里常说,人是社会的动物,并通过对小蜜蜂小蚂蚁的赞叹表达对美好社会以及优秀社会成员的希翼。但是,根据我们对社会型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和了解,不得不说的是,这个类比的想法完全是不可行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蚂蚁,平时常见的勤勤恳恳的小蚂蚁都是严格谨慎的女太监,如果它们来自同一个蜂巢,还会是亲生姐妹。蚂蚁姐妹之间用直达中枢神经的化学物质交流,这种方式简单、强大、快捷,感性理性(如果有的话)一把抓,没有欺瞒,也不会有误解。化学信号的威力有如毒品,直接决定了蚂蚁的神经反应,使得它发出的信号直接反应输入的信息,不可能有什么余力考虑自己的利益,和信号发送者的交情,等等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不同神经元之间的关系,于是才能有涌现出“群体智慧”的蚁群。

再让我们看一下人类,人类是最适宜小规模群居的灵长类动物,生长期长,个体靠长途奔走吃饭,大家庭聚居,部落的规模也就不超过百人。人类之间靠发声器官交流,其实效率很低,信息传递速率很慢,最早也就是报个警报个信之类,而随着人类大脑的发达,这个效率并无提高,反而越显得低下,现今的老夫老妻,父母和半大儿女之间,平日说的对话在洞穴时代也有一样的对应版。

这个传输效率除了使得面对面教育的难度大大增加外,也使得集体智慧的说法显得并不实际,至少在最前沿的纯脑力问题上,各个研究者往往都是各自为战而极少出现智慧的创造性叠加,最多只是拼图式叠加。

既然如此,人们对人类社会的生物组织性比喻,如把社会比喻成一个生物个体或者是蜂窝蚁穴,实在不符合人类的实际,因为并没有一个真正凌驾于个体之上的集体思考能力,证明确实有一种高级的秩序把人类社会塑造成更高一层次的存在,无非是极大量人群的聚合体而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