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羽之死 -- 下山斯内普

共:💬94 🌺46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个人角度

第一,为基础实力对比。

第二,为内部派系束缚。

基于这两点,联拆纵横。

尤其是,第二点,上下利益平衡,国力才能蒸蒸日上,反之,动荡的利益纠葛,会让其他方乘虚而入。这种例子不计其数。

当然,第二点是没有可能解决的。

讨论下三国的模型。

曹操

1弱皇权,2高将权,3中低等士权,4中等武人权

两套班子

一套是皇权为基础的标准官制。

一套以霸府的军政合一集权,逐步垄断地方分权。(武人的全面复兴),形成以掾属的谋士型幕府,也就是对士人的分裂,压制,去官化。这是以郭嘉的颍汝派对关洛兖派的全面压制,而曹操又引进

青冀幽派,形成了颍汝派,关洛派,青兖派的三足鼎力,而后依靠皇统之争,关洛派形成了以司马懿为核心的全面崛起。这是基本的权力轨迹。

伴随另一个轨迹—国本之争,始终伴随其中,复汉系和争霸系,前者在中后期,被曹操清洗了部分。而前者力量极其强大,是士人的根基是曹操不能篡位的主要原因。

伴随第三个轨迹的—国策之争,包括税制,律制,学制,官制等等的斗争,其中分为两派,一个是今文派,一个是古文派。曹操时代的胜利者是今文改良派,是以法治国为核心,和董仲舒的以德治国是不同的,以法治国代表是士人阶级的全面衰弱。而司马懿掌权后,改良的古文学派开始复兴,表明上看是全面否定了今文派,其实是补充以依法治国的核心,外儒内黄。这是魏晋的根基。全面改良了汉代终结的最本质问题。至于缺点我们不论。

至于孙策集团,很多端倪现实出巨大的矛盾,尤其是周瑜与孙坚集团,而孙权集团吸收了很多曾经的敌人,比如太史慈等等。不过正史无详细记载。

孙氏集团和地方士人属于

均等博弈(以后的一切行为都的以此为本质)

1高度士权,2高度皇权

而方式是,孙权从暴力压制到逐步融合,最后反而被士人压制,重新出现颠覆汉祚的门阀,高度役税的国策,而依靠皇统之争有洗清了一大部分士人。

具体如下

一、孙吴晚世政局之变化

孙吴政权的基础应包括三部分,一是江北南渡的大族,如彭城张昭、张休父 子,琅琊诸葛瑾、诸葛恪父子,庐江周瑜、临淮鲁肃、汝南胡综、沛郡薛综等人 ;其二是江南大族,如吴郡、吴县之顾陆朱张四姓,钱唐全氏,会稽虞、贺,阳羡周氏等[2] 。三是追随孙氏南征北战之庶族将领,如吕蒙、吕范,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等人。“三分天下”确立之前,大敌当前,孙氏政权更依重的是南北大族,内部比较合协,矛盾并不突出,此时“先帝外仗顾陆朱张,内近胡综、薛综,是以庶绩雍赜,邦内肃。”[3] 而三分天下大势确立后,外部压力有所减轻,种种矛盾便暴露出来,首先便表现在孙权对南方大族的疑忌上,北方南渡大族中的周喻、鲁肃早早离世,周喻卒于211 年,年仅36岁,鲁肃卒于219年,46 岁,东吴十二虎将也有十人于孙权称帝前相继死去,两大集团的实力在孙权晚年大为消弱,而南方大族却随着东吴政局的稳定和南方经济的开发不断发展壮大,并对孙权的统治构成了压力,压制南方大族便成为孙权当时的首要政策

二、孙权晚年全系集团和朱系集团的形成及在“二宫构争”中的斗争。

考其时,一方面当年跟随孙权建立东 吴基业的南北大族元勋此时多为老衰之身,且在孙权不断提高皇权,压制大族的 政策下多无所作为,略有所举动便遭切责,在“二宫构争”中他们只能是参与者,只能“奉礼而行”,而非领导者,另一方面以南北大族子弟为主的新生代又处在发展阶段而不能承担派系斗争的领导权,显然“两宫构争”幕后另有其人—全主和朱主是全系集团和朱系集团的领军人物,然两集团对立却缘自“全公 主素憎夫人”[11],此“夫人”便是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孙权对之“宠次步氏”。在性格上,步氏和王氏有很大的差异,全主的母亲步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进”,而王夫人却“诸姬有贵者,皆出居外”,据此可以猜测两人当时必是水火不容,当步夫人薨后,此矛盾便由全主继承了

朱主是反对全主拥立鲁王的,在此问题上两姐妹产生了对立。《三国·吴志 》卷五十《朱夫人传》初,孙和为太子时,全主谮害王夫人,立鲁王,朱主不听,由是有隙。全主对孙权施加影响,使其在立嗣上犹豫不定,客观上造成了“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12]的局面。在拥立上“有隙”的全主和朱主最终形成各自的利益集团:朱主及吴郡朱氏与“顾、陆、朱、张”等江东一等大族及江北渡江大族之诸葛氏、张氏在“二宫构争”中通过拥立太子形成朱系集团,这一集团骨干为朱主、朱据及儿子朱熊,朱损,陆逊,诸葛恪、诸葛融兄弟,张休,顾谭、顾承兄弟。[13]全主的利益集团却为南方次等宗族之全氏、步氏、孙氏疏族及一些欲在拥立中攀龙附凤的中下级官僚,其骨干为全主,全综、全寄父子,全尚(全综侄,孙亮全后的父亲)、步骘(全主舅氏)、孙弘[14]奇、杨竺[15]、吴安。于是拥护太子的陆逊、吾粲、顾谭“数陈嫡庶之义,理不可夺”[16],风承主旨的全系骨干全寄、吴安、孙奇、杨竺“谮诉日新

在这场以全系和朱系为幕后操纵的“二宫构争”中,双方两败俱伤,但双方主将却安然无恙且各有收获。

孙吴晚世政局变化及朱、全派系斗争之管见

刘备集团

1弱皇权,2中度武人权利,3高度士权。

刘备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颠沛流离,没有固定的据点。难得的是有一群忠实的人才始终聚集在他的周围。这群人包括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人。他们来自北方各地,组成了蜀汉政权的原从派系。但是这一派系人数有限,掌握的军队和政权也非常有限。到章武三年,赵云是原从派系中硕果仅存的“大佬”,他率领的江州军也是原从派系掌握的主力军队。

刘备得到新野,不仅获得了发展的据点,也获得了与荆州世族增进关系的据点。荆州大世族势力有蒯家、蔡家、庞家、黄家、马家、习家等。刘备最终取得了多数本地地主的支持,庞德公、庞统、马良、马谡、黄忠、伊籍、诸葛亮、张南、冯习等人都投入了刘备阵营。这些人人多势众,组成了作为蜀汉政权支柱的荆州派系。荆州派系支持刘备进取四川,在关羽失荆州后则支持刘备攻吴。四川的多数世族在刘备执政后,也都转而支持蜀汉政权。法正、张松、孟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等人组成了四川派系。

刘备托孤之时,首先必须取得控制军队和政权多数的荆州派系的支持。诸葛亮是荆州派系的核心人物之一,满足了这个最重要的要求。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是刘表的旧友;沔南名士黄承彦是自己岳父;原在荆州主掌行政的蒯家是诸葛大姐的婆家,掌握军权的蔡瑁是自己的妻舅;庞家是诸葛二姐的婆家。通过这些直接关系的转折,诸葛亮又和马家、习家等牵连上了关系。诸葛亮绝不是什么“躬耕南阳的布衣”,而是荆州派系关系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

另外,诸葛亮是战后人才凋敝的蜀汉政权中声望、资历的最高者。刘备东征之前,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黄忠就已经先后亡故。东征失败,张南、冯习战死,马良遇害,黄权被迫投降魏国。同时,声望和资历甚高的司徒许靖、尚书令刘巴,以及骠骑将军凉州牧马超和刘备的妻舅、安汉将军糜竺相继去世。蜀国已经没有人可以在资历和名望上与时任丞相的诸葛亮相匹敌了。

李严与诸葛亮保持制衡,也因为李严本身与诸葛亮是同乡,在荆州和四川两大派系中都有关系。这就为双方的利益协调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以免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内讧激烈,难以控制。

最后要出场的是原从派系的代表——赵云。刘备的事业是因他们而起的,临终前也召见了他们。原从派系是反对刘备的伐吴决策的,因此没有参与东征。赵云率领本部兵马驻扎在江州,聚拢着原从派系的最后血脉。战败后,蜀汉政权还全赖这支生力军在川东稳住阵脚。“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各方都非常清楚,随着征伐无常、后继乏人,原从派系的衰落是难以避免的。作为三派中最弱的一派,原从派系非常适合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赵云的威望和控制的军队就是这一角色最好的砝码。尽管之后赵云依然低调,从来没有利用这一法宝,但他及其派系始终是隐藏在花丛后的大炮。

纵横捭阖外交战略:三国大外交

这本书可以给你个脉络,虽然有些细节没有深度,但很好反应各方博弈的流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