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羽之死 -- 下山斯内普

共:💬94 🌺4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羽之死

    前面的闲话

    题目的来源是《赤兔之死》,当年的一篇奇文,写得很好,我看过就在一次高中月考中也用古文写了一篇,我高中语文老师是个对古文颇为精通的老先生,给我一个很高的分数,同时嘱咐我以后不要再写了,好吧,我理解他的意思了。

    作为一个十分不专业不靠谱的人,我高中语文考试的作文都写的是科幻小说,每次分数都很低,看来真是功夫不到家的结果。

    但《赤兔之死》依旧震撼了我,我感觉到那久远时代与现在依旧有某种联系,虽然微妙,但是存在。尤其是最近在马亲王的影响下开始读《三国志》,越来越觉得那个时代的精妙,在《三国演义》的皮相下面,隐藏着海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能让我们超越简单的判断,领悟到比权谋更多的东西。这些就是隐秘的历史线索,能够指引着大家,向远方望去,隐约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命运。

    关羽之死是最近一直想写的话题,让我兴奋,激动和疑惑,虽然我的史学基础完全不靠谱,但那就开始吧。

    一 荆州

    关羽镇守的是荆州,但并不是全部的荆州,湘水以东相对富庶的荆州土地被东吴要回去了,荆州的战略要地襄樊在曹操手中,关羽实际控制的地区是江陵,也就是今天的荆州,宜昌,恩施一块,北方是曹魏的襄樊,东边是东吴的武昌,西边是大巴山,南面那时还是蛮荒之地,且离川蜀大本营很遥远,基本被孤立在荆州,同时承受着两边的军事压力,战略纵深十分狭窄,经济也落后,在这当钉子户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蜀汉除了刘备之外,只有第二号军事强人关羽有资历能镇守住荆州。

    事实上,关羽完成得十分出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战略的均衡。荆州不是鸡肋,这恰恰是整个隆中对战略计划的关键点,也是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基础所在,失去了荆州,战略的天平就会倾斜到无法预料的境地,从某种意义来说,关羽是整个三国战略天平的操控者,在某一段时间,关羽对于整个历史走向的重要性超过了三位君主。

    二 隆中对

    当年已经是中年的刘备和还很年轻的诸葛亮在南阳的草庐里,谋划着刘备未来的宏大事业。对于刘备来说,这尚属于虚无缥缈的东西,自己在荆州能呆多久还是个未知数。对于诸葛亮来说,这种战略谋划是安全的,相比于谋划曹操和孙权的这样经营很久的地盘,谋划荆州和汉中更像是取得无主之地,要容易得多,何况荆州自己的氏族也能出一把力,不管怎么样,比起刘备,荆州氏族还是更厌恶曹操。

    三分之后,待中原有变,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这句话暴露出隆中对的致命硬伤,这不是一个积极的有控制力的战略,而是一个消极的,在等待的战略,他等待的就是中原有变,曹操内部出现混乱,就像当年刘邦的战略一样。而荆州就是等待的筹码,没有荆州,川蜀就被自我封闭起来,虽然防守容易,但攻击同样困难,随着战争的进展,决定战争走向的是整个国家的战争潜力,而川蜀作为地盘人口最少的国家,毫无疑问是无法抵御住魏国连续不断的军事压力的。

    当时天下的态势就是曹操占据着大部分资源,也控制着天下的战略的走势,直接对抗曹操是毫无胜算的,曹操的强大才是隆中对这种消极战略制定的根本原因,等待,只有等待,在等待的时候积累筹码。这就是隆中对的精髓。

    赤壁,曹操大败,但并没有伤到元气,死伤的主要是荆州刘琮的非嫡系部队。在刘备攻取川蜀,抽取诸葛亮,赵云,张飞准备进攻汉中之后,战略的天平交到了关羽一个人手里。

    荆州,不能丢。

    三 意料之外

    但命运的齿轮并不顺滑,关羽的意外之旅开始了。在刘备在汉中对曹操取得胜利之后,同时孙权进攻合肥,侯音在宛城发动叛乱,宛城,洛城也是战略要地,关羽自然要去接应,并试图将战线推进到襄阳,樊城,如果能顺利拿下襄阳,那么荆州的防务将固若金汤。

    但是遇到了曹仁的坚强阻击,久攻樊城不下,但樊城非必取之物,关羽也没有坚决攻城的必要,关羽的战术才华显露出来,活捉于禁,力斩庞德,攻占襄阳,水淹七军,各地纷纷响应,威胁许昌,曹操不得不考虑迁都。

    但是关羽的战略核心并不是要攻取更多的地盘,而是将战线维持在襄樊一线,为以后蜀汉两线出兵夹击曹操做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超出战争之外的战略要素开始起作用。东吴并不安分,在合肥和徐州多次失利之后,孙权开始考虑其他攻击点,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孙权开始变得短视,或许是多次失败之后需要证明自己的胜利,孙权同意了吕蒙的攻击荆州计划。

    于是吕蒙漂亮的攻取了荆州,而据守荆州的傅士仁和糜芳拍拍屁股就投降了东吴,而据守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按兵不动,关羽败走麦城,最终兵败身死。

    于是乎荆州就落入东吴手中,隆中对的战略构想遭到了重大挫折,所以刘备要讨伐东吴,荆州失去,意味着川蜀难保,但是夷陵之战刘备又遭遇了重大挫折,从此之后,荆州不作他想。

    四 孙权

    孙权之前的战略方向是合肥徐州路线,本来和荆州八竿子打不着。但孙权在合肥的战绩实在是令人失望,徐州的地形决定了是易攻难守之地,非常适合机动兵团活动,但是那个时候马镫还没有发明,骑兵的机动能力和攻击力还没有后来那样强大,单纯依靠步兵和简单的骑兵的东吴在十分的被动,南方军队在对抗北方军队上并不占优势,这大概也是孙权打算换换手气,换个地盘攻取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如日中天,使孙权感觉到了威胁,甚至是嫉妒,因为孙权一直都活在孙策和周瑜的阴影之下,孙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证明自己,虽然在曹操那里遇到了足够多的挫折,但干掉如日中天的关羽,也是成就自己英名的一部分。

    而且,荆州确实是战略要地,与其等刘备做大,不如自己拿下这块战略要地,能够多条战线上灵活得攻击曹操。这个也是鲁肃版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东吴来掌握战略的主动权,待曹魏出现失误,就夺取天下。

    在多重诱惑下,东吴的军队顺利得打败了关羽,太顺利了,简直,不正常。

    五 受益者是谁

    首先,为什么傅士仁和糜芳要叛变,糜芳可是刘备的小舅子,从徐州就开始跟着刘备的旧人,刘备身边最老资格的一批人,用现在的话就是上市公司的干股持有者,跟着刘备要比去东吴划算多了,就算真犯了什么大错,你听说过刘备为了这个杀过人吗?没有,这方面刘备的记录是零。

    其实,刘封,孟达为什么要按兵不动,刘封是刘备的义子,算是关羽的侄子,孟达是法正的好友,法正现在正红得发紫。种种利益关系都指向哪怕是假模假式得帮一下关羽都是好的,哪怕逃回成都,刘备也不会怪他们,关羽都失败了,还能怎么样。

    关羽要怎么得罪这几个人,或者是东吴要怎么收买他们,或者关羽完蛋他们究竟能获得多大的好处,他们才可能要叛变或按兵不动。事实上,最后的结局,刘封赐死,孟达降魏,糜芳和傅士仁在吴国打杂,并不受重用。他们显然不是受益者。

    曹操自然是受益者,事实证明,吴国比蜀汉废柴多了,荆州前线的压力减轻不少,并且,曹操应该也是东吴的攻击点从合肥转向荆州的推动者,老辣的曹操自然看得出孙刘联盟里面有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他让司马懿利用了这种矛盾,一纸书信就将历史的走向推动了一下。

    孙权自然也是受益者,但是东吴的废柴使荆州在他手中没有发挥出在关羽手中的那种作用,东吴人不能踏过荆州一步。

    关羽在节节胜利的背后是隐藏着如此惊人的破绽,不得不让人感叹,也许关羽不北伐,结局就会好得多。但是,显然,关羽在战略上是合乎情理的,战术上也无失误,最后导致的败局,不得不让人再三思索。

    六 隆中对之二

    归根到底,隆中对是一个消极的战略,虽然当时消极的战略是恰当的,但是并不能掩饰这种战略的劣势,那就是对时局的控制能力超过了刘备和诸葛亮所能掌握的范畴。

    刘备和诸葛亮以一隅谋全局,以川蜀,汉中和荆州一部的狭小地盘和与孙权的联盟对抗曹魏,本身不可控的因素太多,而对自身的潜力又消耗过大。

    战争打得就是后勤和综合国力,而刘备虽然号称仁爱,并不意味着老百姓的负担就减轻多少,尤其是在诸葛亮这位出色的运营人才的挖掘下,一般而言,蜀国的产出能都大部分转化为战争潜力,但是这样依旧不够,荆州的关羽军团一直面临着缺粮的危机,而荆州的后勤是由士仁和糜芳来负责,这两位是行军打仗的人,并不以运筹见长,关羽在前方作战胜利,对后方的后勤压力非常大,两人因此受到关羽的责罚。而之前也发生过关羽抢劫东吴军粮的事件,既然如此,刘封和孟达可能在军粮供应上受到过关羽的压制,并导致手下将领对关羽的普遍不满。一支军队在军粮匮乏的情况下是最容易溃散的,这个能解释糜芳的投降和关羽军队在没有遭受重大军事打击下的迅速溃散。

    这样的解释或许会合理和完满很多,关羽的重大军事胜利也使荆州的后勤到了崩溃的边缘,使荆州部队斗志丧失,既没有抵抗意志,也不愿意主动出击,否则无法解释四个人在得不到重大利益的情况下坐视关羽的失败。

    而造成这一切的直接负责人就是关羽自己,荆州的实力,自保有余,进取不足,关羽行动的本意就是作为刘备汉中进攻的配套军事行动。关羽应该保持一定的胜利,应该尽可能得低调和小打小闹。一旦这个胜利过于巨大,大到推动战略天平的走向时,由被套行动变成主要战略行动,而自身的力量又无法支持,自身实力不足的缺陷就会因为胜利的荣光而暴露出来,让不同的敌人都来攻击自己,让曹操和孙权在荆州的事情上达成默契。关羽自己打破的战略天平的平衡,然后迅速失控了,战略主动权被曹操再次拿走。

    实力,实力。没有实力,就算是辉煌的胜利也会变成失败的前兆。赢得了胜利,却输掉了天下。

    忽然想起一句话:无敌,也是一种寂寞。

    七 诸葛亮

    诸葛亮六出祁山,死于五丈原,为的就是就是弥补关羽失去荆州之后的战略短板,延续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在雍凉建立起足够的战略缓冲,让蜀汉不再封闭在崇山峻岭之间,借助雍凉的优秀骑兵部队顺势而下,与魏国达成新的战略均衡。

    因为以川蜀和汉中的战争潜力,是挡不住魏国的,诸葛亮是优秀的运营人才,蜀国100万人口,10万军队,征兵率10%,这在古代是让人咋舌的程度,在现代更是不可能。同时还六出祁山,耗费军器钱粮无数,为的,就是蜀国未来的一条自保的出路。

    失去荆州之后,蜀国人才凋敝,军事将领和运营人才都很缺乏,而魏国依旧保持着旺盛的人才更新率。这就是未来蜀国最大的致命伤,以至于诸葛亮专门从魏国挖来了姜维作为自己的指定接班人。

    诸葛亮的这种穷兵黩武的行为事实上引起了川蜀本地氏族的极度不满,李严,费祎都是抵触诸葛亮的政策的,毕竟在诸葛亮治下,人民生活困苦,人口增长几乎停滞。

    但是就像诸葛亮出师表里面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如何,要为蜀国打下一个通气的出口,让蜀国能延续下去。这大概就是诸葛亮的心愿吧。

    在魏延向他说明奇袭子午谷计划的时候,也许一个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关羽,信心满满要夺取胜利的人,整个汉中会为他震动,但是这对整个北伐战略毫无帮助,反而增加了北伐的不确定性。当年,在荆州,胜利,也是失败的一个前兆。

    也许,在五丈原最后的日子,诸葛亮也会痛哭流涕,泪流满面,他仿佛又见到了关羽,他想和关羽说些什么,想讲讲六出祁山的事情,想告诉关羽自己耗尽一生都无法再像当年的关羽一样,掌握着天下战略局势的天平,能将自己轻轻推向胜利的一方。

    完。

    关键词(Tags): #关羽#三国#诸葛亮#隆中对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无心之云,流沙河,上古神兵,铁手,北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关于这场战役比较好的介绍在《中国军事通史》第七卷

      作者是罗琨张永山。网上有pdf可以下载。

      里面对于隆中对,关羽进军北上到败亡都有很好介绍。

      这就涉及到隆中对的战略问题。诸葛亮当时虽然隐居,但是哥哥在东吴,在荆州也有关系网。所以对于时势很有了解。对于当时自己还寄居在刘表下面的刘备,诸葛亮是提出了抢占曹操和孙权之间的还能抢到的地方荆州和西川,主要是基于这两地的君主比较弱势的信息。当时是207年,刘备混到这个份上还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条件比起曹操孙权都差太多太多。但是在隆中对思想的指导下,十多年后占领了计划中的地盘,形成了三足鼎立之一。但是即使形成了三足鼎立,刘备占据了荆州和益州,他家的实力还是弱于曹操,所以隆中对对于怎么刘备怎么统一天下的最后部分非常空洞,也不可行。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第一,他把前提寄希望于“天下有变”上,但是怎么才算变。事实上是在曹操集团中没有发生任何可以改变双方实力对比的“变”。零星的叛乱往往在可以和刘备合作之前就被扑灭(可以参考后来司马懿平定孟达)。

      在关羽北伐前,曹操因为自封魏王,设天子仪仗,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所以发生了一些叛乱,比如耿纪韦晃吉邈在许都的叛变,侯音在南阳的叛变,水淹七军后还有其他的一些叛变响应关羽。侯音的叛变确实牵制了曹仁的兵力,并且导致樊城空虚,给关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些叛变规模有限,时间也不长,很快被曹军扑灭,根本改变不了双方的态势。

      第二,就是刘备西川和荆州两路兵马的协调问题。由于两地距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要同时出兵,难度在古代是很大的。所以毛泽东对于隆中对颇不看好,用了一个“误”字。

      《中国军事通史》三国篇中认为关羽进攻樊城并不是全面北伐,而是为了夺取樊城作为北上宛、洛的根据地,本身是个有限的战略目标。关羽出兵可能是受到了刘备的指示,但是因为目标有限,刘备在汉中打完仗需要休整,所以刘备也没有向曹操方向出兵配合。但是这场仗结果硬是把曹操的主力源源不断地牵扯进来,战役升级,再加上东吴,关羽的实力根本顶不住。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要得到消息,出兵相助,不管是曹操方向和荆州方向,都根本来不及。

      第三,就是两路出兵的战略,没有考虑到东吴。隆中对中提到“外结好孙权”。其实双方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并不是主观上结好能够解决的。对于孙方,荆州不是北伐的基地,但是是长江上游的屏障,所以孙方对于荆州在刘表时代就是有想法的。特别是赤壁孙权是抗曹的主力,胜利后也要得到荆州作为战利品。所以孙方对于刘备借荆州不还很不满意,以至于一度出兵迫使刘备离开益州来援,关羽的“单刀赴会”只是这场冲突的前台。刘备因为要顾及汉中,不能留在荆州和东吴耗着,所以双方签订了和议,湘水以东归了东吴,但是没有解决双方的矛盾。

      东吴在合肥攻曹失手后,为了统治集团的利益,也为了防止刘备做大威胁自己,对于关羽插了一刀。

      从隆中对离开看这场战役,看看关羽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太强。水淹七军是因为天灾和对方不习水战,但是毕竟只有夏天才有机会。如果不是大雨,关羽未必能够轻松战胜于禁。攻坚上一直攻不下守军力量有限的樊城。等到徐晃援兵到齐,一下子就能打破关羽的营寨。关羽退兵后部队迅速瓦解,连自己的主将的生命安全都保护不了。原因可能是荆州连年用兵,老百姓和士卒都已经厌战。吕蒙进城后善待百姓和士兵家属,使得关羽的荆州兵不占而溃。

      • 家园 【商榷】荆州兵的战力

        从隆中对离开看这场战役,看看关羽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太强。水淹七军是因为天灾和对方不习水战,但是毕竟只有夏天才有机会。如果不是大雨,关羽未必能够轻松战胜于禁。攻坚上一直攻不下守军力量有限的樊城。等到徐晃援兵到齐,一下子就能打破关羽的营寨。关羽退兵后部队迅速瓦解,连自己的主将的生命安全都保护不了。原因可能是荆州连年用兵,老百姓和士卒都已经厌战。吕蒙进城后善待百姓和士兵家属,使得关羽的荆州兵不占而溃。

        这段话的论述有些问题:

        1."水淹七军是因为天灾和对方不习水战"

        以天灾说事,都是水灾,为什么汉水大涨没淹了荆州军,偏偏只把于禁的七军淹了?难道你自己不习水战不是你的两栖作战能力差?以此逻辑,徐晃退荆州军,是不是也可以说因为荆州军"不习陆战"?荆州军近似于主场作战,熟悉汉水水文,这本身就是战力的一部分.

        2."攻坚上一直攻不下守军力量有限的樊城。"这点就更扯了.三国里守军不投降,不逃跑,真正攻坚下来的城有几座?以几个著名的战例看,邺城是有人开城门,下邳是有人投降,江陵是曹仁弃城逃走.只要守将有那么点实力,并决心坚守,攻坚下的例子极少.诸葛亮数万人围陈仓的一千多人二十多天不下,蜀汉灭亡时,邓艾钟会18万人都进了成都平原,阳平关口的两个城还没攻下来.那年月的攻坚城,大部分时候是依靠对方内部的投降,开门,或者逃跑的.而曹仁的樊城已经讨论过弃守的可能性了.

        3."到徐晃援兵到齐,一下子就能打破关羽的营寨。"这个对比也不太公平吧,荆州军从出动到徐晃到来,都大半年了吧,坚城下的疲兵,内外两面受敌,

        徐晃也就是小占了点便宜吧,不能用来说战斗力吧?

        • 家园 商榷得好

          因为全书是pdf,没有办法copy/paste。

          刚好百度有“水淹七军”的东西。还算详细。关于水淹七军确实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看来真是不能出言不慎。

          外链出处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衍)士仁守公安之后,觉得后方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

            当时关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一方面龟缩在樊城不敢出战,一方面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

            曹操在长安除了指使曹仁拒守樊城不能弃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御关羽军队的进攻。

            曹操使于禁督率七军。所谓“七军”《三国志·魏书·于禁传》引胡三省注,曰:“太祖征荆州,以(赵)俨领章陵太守,徙都护军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盖以襄阳重镇,故特留重兵以守之。”当时曹仁使于禁、庞德军驻扎在樊城北十里之地的罾口川(今赵家桥)、鏖战岗、余家岗到团山铺一带。这一带是汉江改道的低洼地区。

            由于关羽长期征战在荆襄地区,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他看到曹军秋季错误地驻扎在低洼地区,于是就命令荆州军造大船,并调水军集结待命。

            秋八月,时逢大连阴雨连续下了10多天,汉水暴涨溢岸,大水沿着汉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带分三路涌向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到团山铺一带;再加上唐河、白河、小清河及西北的普沱沟、黄龙沟、黑龙沟等地的山洪暴发之水,使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团山铺等区域内的水平地五六丈深,于禁等七军皆被大水淹没。

            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一片汪洋,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这时,关羽命令他的水军乘船猛烈攻击被大水所围困的曹军,并在大船上向曹军避水的堤上射箭,曹军死伤落水被俘者甚多。在全军覆没的窘迫情况下,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终被擒住,拒不投降,遂为关羽所杀。

            史载,水淹七军之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议徙许都以避其锋,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

          关于被淹的七军中是不是有引文所说的张颌张辽所部,我表示怀疑。不过确实关羽对于当地的气候水文做好了准备,备好了船只。

            总的看来,《三国演义》所述,大的轮廓尚符合史实,而情节间有出入。最大的出入是,综合《三国志》各传的记载,水淹七军是由于汉水突然上涨所致,魏军是遭受了自然灾害,并不是关羽有预谋的决堰所致。 但并不意味着历史上的“水淹七军”仅仅是天灾。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三国志·温恢传》

            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屯樊北。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资治通鉴》

            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羽乘船攻之,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三国志·庞德传》

            从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关羽进攻樊城之前,樊城就已然有水患,而镇守樊城的曹仁“无有远备”,没有及时修补河堤,并且在于禁支援曹仁后,命令于禁庞德屯兵在樊城以北十里,从而导致汉水暴涨,樊城被淹七军尽没,并被关羽抓住机会,迫降了走投无路的于禁,使曹魏损失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名将。所以说,水淹七军,是人祸而非天灾,而曹仁则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

          水淹七军关羽没有主动去干决堤等事情,但是曹军选择驻地不当,加上没有维修河堤,确实是罪魁祸首。

          关于攻坚您走了另外一个极端了吧。确实陈仓阳平关有些例子。你说如果守军坚守下决心不投降不逃跑就没有几个攻下就绝对了。你的邺城是有人开城门,下邳是有人投降。事实上是这两个城在内部出事前都被曹操灌过,城中粮草被淹,可能还伴随了饥荒和疾病。这两个城就算内部没有问题,被打下来也是迟早的事情。投降和开门就是守不住的表现。况且还有袁绍烧公孙瓒的战例。樊城有相似之处,就是对方城中也被淹实力大损。也有不相似的地方,就是不像下邳和邺城那样本集团气数已尽,还有后援可以指望,留给攻方的时间没有攻下邳和邺那么充足。曹仁也要想逃走,满宠杀了马劝住了他。曹仁想过逃走,不会是一念之差,肯定也是估计自己顶不住才做的。所以我们似乎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说明“下决心”抵抗。

          关于荆州兵的战斗力,如果关羽没有那么多失误,结果可能会好很多。但是如果打不下樊城,打不过援兵到齐后兵力略占优势的徐晃,那只能说荆州兵力在本方将领不犯错误前提下, 要自保或者占点便宜可能还行,离开隆中对“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实力要求还差不少。

          要上班了,徐晃回头再考吧。

      • 家园 这种远景规划,通常都是大方向正确

        实际操作起来变数很多

    • 家园 花上
    • 家园 诸葛亮老在陇右转悠是为了那里的粮、兵、马

      陇右在三国时期是个产粮区,具体数字要查一下,但是无疑对蜀汉的军粮供应有很大的缓解作用。

      陇右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处的地方,民风彪悍。做为兵源地显然对于蜀汉是个大大有利的地方。

      四川也产马,但是无论产量和质量,和北方的马比起来可差远了。陇右一带的马匹显然可以改变这个状况。

      所以诸葛亮一定要降服马超,为的就是笼络陇右的氏族成为蜀汉的盟友。否则不会给新入伙的马超那么高的待遇。刘备上表进位汉中王,领衔上奏第一位的就是都亭侯马超,不但位列关张诸葛这些老部下之上,也改过了李严等老蜀人。

      但是诸葛亮又不重用马超,反倒很看重马岱。原因也很简单,马岱相对平庸,好控制得多。

      等到马超马岱相继老去,对陇右的影响力渐渐减弱的时候,诸葛亮又找出了姜维。目的还是陇右。

      另外,当年隆中对说要以荆州为第一进攻方向,是因为曹操的统治中心在许都,荆州比较近。所以,曹魏迁都长安后,即使荆州没有丢,也会从第一进攻方向下降为第二方向。

      • 家园 是这样的,在曹操把关中的人口迁走之后,陇右的战略地位

        就急剧上升,可见诸葛亮后来这么辛苦,都是曹操的错。

      • 家园 马超排第一个是因为他爵位高吧

        给中央上表应该是以中央给的级别为依据,不是看地方的官爵

        • 家园 上汉帝表的排名多有讲究

          排名前几位的是马超、许靖、庞义和射援,这几位在后来蜀汉历史中的分量虽轻,但于其时都是蜀中有地位和名望的重臣。

          马超是陇右名豪,在之前的一段时期内,马腾与马超父子与刘焉、刘璋父子有过稀疏交往,且马超有汉爵(都亭侯,据说在刘备宜城亭侯之上),在刘备围困成都的关键时候也发挥过作用,所以得以名列首位。

          许靖、庞义和射援都是刘璋旧臣,且甚有名望。刘备其时夺取益州不久,且不是那么的名正言顺。此时,大耳要进位汉中王,必须得到蜀中旧臣各方面的支持,抬高这些旧人的地位。

          对于马、许、庞、射等人,归附刘备不久,只有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才能真正确立与刘备之间的君臣关系,对于这些人来说是名分攸关的大事,必须郑重其事地表明态度。而诸葛、关、张等人与刘备的君臣关系早已确立。

          • 家园 关羽北伐机会还是很大

            曹魏方面风雨飘摇,内部反曹派蠢蠢欲动,很多是功臣子弟。曹孟德烈士暮年,精力有限。对内部控制力不从心。

            孙权和他父兄比开拓进取的魄力不值一提。

        • 家园 应该不是。排名第二的许靖也没什么爵位,但是名气很大

          刘备集团人才太少,只好把许靖抬出来。

        • 家园 门第高,他们马家也算是名门,那个时代讲血统论,尤其是蜀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