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说说我对“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看法(1) -- 达雅

共:💬165 🌺847 🌵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说我对“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看法(2)

教育这事情,很难。你问十个大学教授“因材施教好不好”,十个肯定都说好;你要问他们自己能不能搞因材施教,能对自己的研究生偶尔搞搞因材施教的就很不错了,对本科生,十个有十个不搞。因为因材施教这件事情,是需要大量时间去了解学生是什么“材”的。孔老夫子搞因材施教,那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领着学生同吃同住同周游列国。现在大学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我来,我讲,我走,作业常常是助教改的,平均下来了解每个学生的时间不知道有没有三分钟。这种情况下当然搞不了因材施教,只能是“教授讲一遍,修行在个人”。如何你跟教授的风格共振了又足够努力,那就能学得不错;如果不够努力或者和教授不能共振,那就自生自灭吧。

这就造成了,教授这个群体,是当代中国最保守、最不愿意与时俱进的群体之一。教授们的理想状态,就是我讲一门课到退休,前面两三年努力把课备好,然后几十年就讲得很纯熟了,这样也最符合经济人原理。至于说学科发展了,那最多往里面加点东西,总体架构是不要变的。如果说学生变化了,那对不起,我几十年就是这么讲下来的,过去的学生都说好,怎么到你这里就不行了呢?所以一定是你学生的问题而不是我教的问题。当年我们念书,被N个教授痛心疾首“一届不如一届”,我们真是惭愧啊;等过了十几年,自己闲聊时也说出来:“现在的学生啊,比我们那时候差远了”,那一刻我突然觉悟了:学生被老师觉得一届不如一届不是问题,老师觉得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才是问题。

而“文革”的工农兵学员,其实是老毛给高等教育界出的难题,就是把1995年资质的学生,在1975年突然砸到教授们的面前,而且连过渡期都不给的。那当然给教授们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冲击,教授们不适应了。不适应的结果就是,发牢骚说学生真差。但问题是,牢骚归牢骚,还得想办法去教这帮学员,得全力去教好,不然政治上有问题了。教授毕竟是教授,最后也教下来了,我们教授还留下了一份二十年后用得上的讲义。所以我本人是非常感谢当年的工农兵学员的,他们给我们做了小白鼠,让教授准备了那样一份讲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