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杂交水稻之过?转<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 meokey

共:💬22 🌺9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常规稻种子为什么还要买?

[我在北京市平谷区一个村子里种三分地,在种子公司买不到常规种子(未杂交、转基因的种子)。我对此深感不安。]—— 你自己育种啊!

杂交水稻有的也可以留种,虽然农民自己育种的技术不能保证留的种能够继续高产。

不能留种的是一种“雄性不育系”的杂交稻,但确往往是很高产的品种;袁隆平在培养“雄性不育系”上有特殊的理论,技术,实践和经验。我就种过杂交稻,一般当地农民把最肥的田做种子田。除了杂交稻,当地农民也种一些自己本地的品种,有特色的稻子,比如糯米,还有一种亩产只有200斤的“香稻”,据说因为味道好,早年曾经有过进贡给皇上的光辉记载。早期推广杂交稻的时候,大多数杂交稻的后代育种都是靠农民自己,袁隆平,各级农科院、农科所提供的那几粒稻种哪里能够!现在的种子公司为了牟利,想方设法让农民年年买种子,那可不是杂交稻的错!

李昌平说:[第三,我认为,常规稻也能高产,也可保障粮食安全。第四,常规稻种子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 那可是不一定!在70年代推广杂交稻之前,南方普遍种植“高脚稻”,到了收获季节,因为倒伏而减产的厉害;于是有一些杂交稻就是以“矮脚”、“硬脚”胜出的。

李昌平说的事儿不一定是农业技术上的,是政策和社会问题。比如他所举的例子:由于种子研发部门为追求种子垄断利润,视“胡选”为眼中钉、肉中刺,后来“胡选”再也见不着了。

[常规水稻也可以高产]—— 这种事确实。原来京郊稻米、天津小站米的亩产都有上千斤;生长期长的梗稻高产的很多。江浙一带亩产千斤稻也是很普遍的。但是杂交稻、改良稻更高产,杂交优势在耐肥,抗病,抗虫,高产,...... 上还是很明显的。“南橘北枳”,听说过吗?有南方人种过小站米吗?而杂交稻的适应性和推广性都比较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