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死如樱花――《百万美元宝贝》观后 -- MP4

共:💬13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死如樱花――《百万美元宝贝》观后

我看这部《百万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本是冲着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名头去的。透过一段打着省略号的半截简介,我只知道这电影是老牛仔伊斯特伍德执导的关于拳击的故事,一位有志于拳击32岁的女性在一位不如意的老教练指导下如何坚忍不拔,后来成为拳坛高手并挑战拳王赛……

原以为这是一部女性版《洛奇》,主旨“爱拚才会赢”的老套好莱坞励志片,可是女洛奇的结局偏偏出人意料的悲惨,并未按常见套路那样如斯泰隆般尽管被揍的头破血流,仍可以象神人一样爬起来赢得胜利,而是被对手阴招击中,脊椎受伤而全身瘫痪。

长达130分钟的电影,其实真正的高潮和撼动人心处是女拳手瘫痪之后的部分,前面100多分钟的情节都是为这惨烈的结局作铺垫。在经过痛苦彷徨之后,老牛仔伊斯特伍德选择了达成女拳手的最后心愿:替她终结生命。

看罢有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情绪,这电影似乎是在诠释哈姆雷特的那段著名独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也难怪哈姆雷特彷徨,这确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拿电影的结局来说,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看法,比如:

――人生在世,就该过的轰轰烈烈,赖活不如好死。

――生命是最宝贵的,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放弃,好死不如赖活。

――如果延长生命意味著延长痛苦,为什么不该结束生命呢?

――生命如此神圣,人只能设法延长它,无权提前结束它。道德的分界线若不画在此处,岂不是为各种杀人的借口开了绿灯?

――生死有命,当由上帝处置或听其自然,自杀是不负责的行为,

――“替人自杀”?谁有这样的权力?简直是和谋杀无异。

尽管一般意义上社会道德是反对自杀的,对人为终结自身生命持批评态度,不过每个人又确可以决定个人生命期限的终点,选择死亡的权力是实实在在的天赋的,谁也不可能剥夺的“人权”。人类或许永远无法真正做到“生而平等”,不过倒确是“死而平等”。死亡是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可惜死亡乃生命的必然,是谁也无法逃得过的。不过从正面意义上讲,死亡又是一种鞭策,即是提醒我们,生命是有期限,是禁不起挥霍和滥用的。也正因为有死亡的威胁,才显示的出生命的价值。

无论是出于痛苦还是出于绝望,我不认为自杀是一种懦弱或逃避,相反,自杀是一种坚持,即坚持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或世界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在这个广义上,田横、海明威的自杀和小商、农妇的自杀并无本质不同,无非后者的理由更“俗”一点而已。他们只是给予了哈姆雷特的问题各异的解答。

“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此二抉择, 就竟是哪个较崇高?

死即睡眠, 不过如此而已!

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

那可是馨香以求的归宿。”

女拳手选择死亡,是因为其生命已到达过颠峰,她经历过一无所有,也经历过欢呼荣耀,有过各种痛苦,奋斗,成功和绝望,对她而言人生是丰富的,可以自慰的,而当这一切都不复存在的时候,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生命是以体验而不是以长短来衡量的,时间只是一种物理意义的绵延而已。终身一成不变的人生,即所谓数十年如一日的人生,生命的感觉和体验也就仅仅相当于一天。好象是林肯说过这样的话:生命如同一本书,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篇幅。

教头伊斯特伍德在老黑人佛里曼的提点下,终于想通了这一点,这完成了他对哈姆雷特问题的一个个人解答。加谬在《西西佛神话》的中提及,真正严重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因为这涉及人生的意义何在,“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最后,伊斯特伍德终结了女拳手的生命(我还是愿意按自杀理解),实际上也终结了他自己的生命,正如他告知给她取的那个古高卢语绰号的含义:“我的血肉”。他们经历了共同奋斗,有同样的悲欢喜乐和血脉相连的情感,却又在最高峰时陡然坠落,就如樱花,当开的最灿烂的时候,也就是凋谢的时候,当最美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的时候。

元宝推荐:雪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