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难道古代人的发音与现在真的有这么吗? -- 六必治
方言和音韵学不是本人的专业,也不想在此冒充专家。但是实在看你写的东西太离谱了,很可能误导一些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网友,还是多嘴一下吧。
你大概不知道古人说的四声是什么吧。这其实是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人对当时共同语音系分析的一个结果。至于后世声调怎么演变,他们是根本管不过来,也谈不上认为所有声调都可以归入这四类。而今天你所谓小学就学的四声,还偏偏不是当时的四声。古四声是“平上去入”,而今天普通话四声是“阴阳上去”。
所谓“四声八调”说,不过是讲汉语各方言声调后来的演变,主要受到了声母的清浊影响。最典型齐整的变化,就是原来的四声每个都分化成阴阳两类,于是就有了八调。但是并不是说汉语方言都经历了四声八调这个阶段。比如北京话以及相当多的北方官话,都是平声分化成两个声调,是为“阴平阳平”;上声只保留一半,另一半浊上跟去声合并,但是名字还是上声和去声;而入声则分别跑到其他各个声调中去,具体变化比较复杂,这里不多赘述。所以这些方言就根本没经历所谓的“八调”阶段。而有些方言,还会根据其他一些条件,比如声母是否送气,分化出更多声调。
至于你提到的五度标调法,就更不着边了。因为那压根不是一种分类法,而是一种调值描写法。虽然南北朝的时候古人已经发现了声调,但是声调的物理实质一直不清楚。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刘复才用实验的方法发现声调主要是跟音高相关。所以后来赵元任调查方言声调的时候,就直接用五线谱记录。但是调查过程中赵元任发现,声调的音高变化主要是一个相对音高关系的变化,而不是像音乐那样的绝对音高变化,用五线谱记录反而不方便。于是才设计出了五度标音的办法。具体方法大致就是先把一个语言或者方言声调中的音域上限定为5,音域下限定为1。然后把各个声调跟这两个参考值去比较,定出相应的数字。比如普通话的阴平一般描写为“55”,去声为“51”;西安话则是阴平“21”,去声“55”。而在语流中,受到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同一个声调还会产生一些变体。比如普通话上声,单念为214,在其他声调前面变成21,而在另一个上声前面变成35(所以“起码”=“骑马”)。
五度标调法不但可以记录汉语声调的调值,也可以用来记录其他声调语言的声调变化。
另外,不要随便用什么“模拟信号”之类的看似专业的词汇来吓人。方言学和音韵学里没有这样的术语。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四声八调 假设 字101 2011-05-20 02:46:08
🙂你最好还是先去看方言学或者音韵学方面的基础参考书 2 yandudu 字215 2011-05-22 00:12:59
🙂拜托您先懂点逻辑再来讨论 1 假设 字850 2011-05-22 22:13:26
🙂还是那句话,先掌握一些学科中最基础的知识再来讨论。
🙂看来您真的是没看懂 1 假设 字1443 2011-05-23 21:35:54
🙂看来已经没有必要就这个话题讨论下去了。 1 yandudu 字175 2011-05-23 22:37:30
🙂您不知道的多了,比如聚类,神经网络大概听都没听过 假设 字72 2011-05-24 20:02:25
🙂您的这个靠谱。 燕庐敕 字99 2011-05-22 0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