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人的联姻与人和狗的交配---试分析转基因的系统性风险 -- 思想的行者
Bt生物杀虫剂的商业化应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上世纪30年代最早在法国商业化),还没有发现Bt杀虫剂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不安全的事例。这是一个本研究领域同行们的共识性问题。
可以说Bt杀虫剂是所有药物中最安全之一。试问一下,在目前众多的农药(无论是生物农药还是化学农药)和医药中,有多少比Bt杀虫剂更安全?能够找出来的,也就是寥寥无几。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就以青霉素为例,这是一个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人们已经明明知道它是不安全的(能够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导致死亡),但仍然在大规模使用,而且是采取最危险的血液注射的方式使用。所以说,安全是相对的,是可以控制的。不能由于存在风险,就禁止使用。
博文中说“我国有关的食品管理部门早就知道苏云金杆菌对人体是有毒害的”,不知作者是从哪里获得这个结论的,是哪个食品管理部门、在哪个文件或文献中指出了这个问题?博文大量引用了一篇发表在《食品科学》(2007年28卷第3期的357页)上的论文,这应该是一篇学术期刊,谈不上是官方文件。重要的是,博文对这篇论文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误解, 用一些讨论的东西作为结论。本人曾与该篇论文的作者进行过讨论,其实论文作者的用意是告诉读者,在Bt中存在肠毒素基因,提示可能的风险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并没有认定安全性的问题。而博文作者怀疑Bt杀虫剂的安全性的依据无外乎是认定Bt产生肠毒素。下面来谈一下肠毒素。
1. 部分蜡状芽孢杆菌产生呕吐毒素和肠毒素,并不意味着Bt都产生这两种毒素。(1)蜡状芽孢杆菌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物种,遗传多样性非常广泛。其中有一部分可以产生呕吐毒素和肠毒素,从而引起食物中毒,这一类菌株叫做条件致病菌,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诱发动物和人类的疾病产生。但是更多的蜡状芽孢杆菌却是无毒的,甚至是有益的。最典型的就是动物益生菌,蜡状芽孢杆菌是益生菌中的主要物种。以往猪牛禽水生动物的饲养中过程中,往往要添加抗生素抵抗动物疾病,但同时也带来了抗生素的残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益生菌来替代抗生素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效果显著。(2)呕吐毒素相对来说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但是肠毒素却很脆弱,在高温和蛋白酶的作用下很容易分解。(3)部分Bt产生肠毒素,但未发现产生呕吐毒素的Bt。我们已经测定了用于生产Bt杀虫剂的菌株的基因组序列(我们已经测定多个菌株,但未公布),未发现编码呕吐毒素的基因。
2. Bt含有肠毒素编码基因并不意味着Bt不安全,更不能推断Bt杀虫剂不安全。一来肠毒素不稳定易于降解,容易受到蛋白酶(Bt生长到芽孢成熟时,释放大量的蛋白酶,就连菌体都被降解了,再将芽孢释放出来)、酸碱、高温和紫外线等因素的破坏,在生长周期/产品加工/野外应用过程中易于破坏。二来,在用于生产杀虫剂的菌株中,肠毒素的合成量是最小的(FEMS Immunology & Medical Microbiology, 12(3-4):245-249, 2006),这也是筛选的结果。第三,就算有小量的肠毒素经口进入体内,“肠毒素在胃中会被破坏”。第四,安全性试验证明Bt杀虫剂是安全的,更主要的是70多年的实际应用是最好的安全性试验,证明其是安全的。
3. 不能夸大Bt与有毒蜡状芽孢杆菌的等同性。(1)博文不应断章取义地引用“蜡样芽孢杆菌中70%是苏云金杆菌”,其实所引用的文献只是指所涉及的那些菌株的情况。实际上蜡状芽孢杆菌的种群非常大,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在大量的分离菌株中,会出现鉴定不到位的情况,有些蜡状芽孢杆菌会被误认为是Bt,有些Bt会被误认为是蜡状芽孢杆菌。这些被误认的,是极少数的,即使是这极少数也是非典型。(2)基因组测序证明,一些被认为是有毒的Bt其实是蜡状芽孢杆菌。已经有9株蜡状芽孢杆菌和2株Bt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其中这两株所谓的Bt菌株具有一定的病理特征。但是基因组序列显示,这两个菌株根本没有Bt特异性的杀虫基因,不具备鉴定为Bt的基本条件。(3)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蜡状芽孢杆菌分布在一个非常小的集群内,遗传多样性也很小,是蜡状芽孢杆菌中一个特殊的小类群,不是主要类群(Microbiology, 2005, 151(1): 183-197)。(4)Bt本身也是一个多样性很大的物种,根据其鞭毛抗原的差异,已经鉴定出71个血清型80多个亚种。用于杀虫剂生产的只是其中3-4个亚种。就算将来有一天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能产生毒素的Bt,也不用奇怪。我们不用它就是了。就像我们人类,不能因为存在犯罪,就否定所有人类的价值。(5)博文作者通过不完整的或误解的信息推断“目前我国的很多农产品和畜牧产品都受到了这种农药菌的污染,有些人甚至说被污染的牛奶是特意添加了苏云金杆菌益生菌的”是不严谨的,或者说是错误的。这些说法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不能从《食品科学》(2007年28卷第3期的357页)上的讨论和提示作为证据而进行演绎。
至于转基因水稻中BT蛋白的含量,张启发早已说过:低于市场上矿泉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这还不够吗?难道加热后残留还会变多?
至于那个王月丹,从他在加碘盐和疫苗的表现上看,可信吗?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0 层
🙂汽车性能不清楚的车你干很猛很猛的开吗? 1 思想的行者 字224 2011-05-25 19:28:55
🙂就是到现在,汽车的性能已经完全搞清了吗? 1 njyd 字156 2011-05-26 08:28:27
🙂汽车的风险概率很小,所以可以大规模生产 思想的行者 字1003 2011-05-26 18:28:06
🙂关于孙明的回应,为什么不引用全一些?
🙂没有出现不安全事例却为什么BT 农药不能广泛应用? 思想的行者 字464 2011-05-26 19:37:22
🙂看来这根稻草你是非捞不可了?可惜捞了也没用。 njyd 字118 2011-05-27 08:36:34
🙂那么你的意思是说BT技术或者BT农药的单位面积成本更高? 1 思想的行者 字661 2011-05-28 01:17:52
🙂你别纂改我的话, 2 njyd 字132 2011-05-29 09: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