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再扯几句旱情及其他 -- 大西洋14
再跟到这里一起交流下,首先点下题,对于下游干旱,我更担心的是青藏旱。
前年年底,在云南遭遇冬季特大干旱时,12月时恰巧在四川出差,住酒店看电视时间较多,当时朝廷台不遗余力的拍摄云南干旱情况和抗旱救灾好人好事好政府,还报道有人花钱买水开车送过去的。后来写了一篇博客:西南大旱,更应关注的是青藏旱外链出处。不过没有引起啥关注。个人以前看《中国国家地理》比较多,在这几年,《中国国家地理》青藏专辑,冰川专辑,湿地专辑中,关于青藏高原水塔湿地减少及冰川消退均有描述,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更多的影响,应该体现在高原冰川消退(不止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北高原的雪山雪线在观测中都有明显的上移)冰川融水作为全国干旱地区的春季水源,冰川的萎缩对西部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也间接造成东部水源的水量减少(主要河流都发源于西部)。
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个人老家在河北邯郸,华北平原,奶奶家河南安阳,姥姥家峰峰煤矿,小时候80年代的时候,每次坐车时候,路过平原还能看到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初修的水渠,架空水道,里面还有水流奔腾。漳河上游修建了岳城水库,磁县也有小水电蓄水,邯郸周边小水库也较多。安阳西部林州的红旗渠也在发挥作用,奶奶家的镇子上,还有泉水,建了一个珍珠泉公园,作为当地一景。
到新世纪,水利建设投入,邯郸那边好多投入在滏阳河上游及中游河道建设上,以及以前水利设施(水库为主)的维护上,农田中很多水渠和水道基本上没什么水了,一个可能和上游水源萎缩有关,另一个是长大后很少回家,只是惊鸿一瞥以及聊天时得到的消息。安阳那边,红旗渠部分小渠也处于干旱状态(也许是我去时候水渠没工作),但是以前总在搞的清渠这类的水利工作一直没正常进行了。安阳那边太行山的山水旅游开发倒是做的有声有色,老爸回老家玩了多趟。水利设施,确实没有做什么新的投入,能把以前的投入维护好就不错了。农村灌溉方面,我看到的还是大水漫灌,因为分田到户,节水灌溉,滴灌技术没有使用。再说需要投入,维护等原因,这类技术只有在大型农场使用才有,华北平原用的不多。邯郸城市吃水以滏阳河河水为主,但很多厂矿,农村都是使用地下水,老妈的厂子用水已经打到地下60m以上了,多数农田机井也都是50m-60m。
再说三峡工程,正好前段时间同宜昌一厂家谈业务时候聊了一下宜昌,据他说,宜昌建三峡大坝后,因水位抬高,落差变小,很多山间小溪都可以行船了,漂流之类的旅游开发建了不少。还有就是宜昌的天气,在夏天变得基本上每天下午要下一个小时以内的大雨,有点像热带气候每天午后一场雨了。从他的描述上,至少这次干旱重灾区宜昌,今年的干旱同大坝建成后的前几年是特例。
最后总结,对于下游干旱,我更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以及我们对青藏高原的高原水塔的蓄水量减少能有更多的关注。青藏高原处于喜马拉雅的背风面,印度洋的水汽补充效应不多,青藏高原很多湿地都退化的比较厉害,冰川消退也高,对我国10年后或更长一段时间,也许会是全面性的影响,尤其是长江流域。高原的生态条件一旦变化,很可能会造成生态退化并很久无法恢复,05年去云南旅游时,滇西区域修路挖山形成的裸露,几年了还没有草长出来。待青藏高原高原水塔作用失去后,对中部和东部影响如何。希望国家能及时想好对策及进行相关研究。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个也不对的 2 老实的九头鸟 字178 2011-06-05 09:25:01
🙂范仲淹、王勃时洞庭周边多少人?用多少水? 长街看海 字8 2011-06-04 07:30:12
🙂没有人类的时代里气候变化多得多猛烈得多了 2 故园湾里 字68 2011-06-04 07:08:35
🙂刚才在找圈子里面发了一个关于旱情的跟帖
🙂也比较喜欢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大西洋14 字86 2011-06-03 14:34:10
🙂《中国国家地理》还发过一期风水专辑。 njyd 字0 2011-06-04 10:58:16
🙂还有一期关于中国人的姓氏的, 大西洋14 字132 2011-06-04 14:48:13
🙂有一些是不错的,有关人文地理的大多不错。 njyd 字76 2011-06-05 04: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