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二次货币战争 (1)英镑”原来叫“英磅”? -- 水管子

共:💬22 🌺2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二次货币战争 3.一次意义重大的货币重铸失败

3.一次意义重大的货币重铸失败

与以往历次的货币重铸所不同的是,这次的货币重铸之所以重要,不在于其成功,而恰恰在于重铸失败。

由于这一次英国的货币短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重,所以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双方代表是时英格兰的财政大臣威廉朗兹和货币论者约翰洛克。

朗兹的主要观点是,建议在重铸中把所有银币的面值提高25%,让货币对白银贬值。而洛克货币论者,也是个哲学家。他认为天赋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和不可放弃的,人只受自然法的管治;在社会中,人受政府的管治,这样的政府是在一致赞同之下建立的。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支配下,洛克主张真正的货币必须是金银,货币单位就是构成货币的金属重量,因此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他反对降低货币成色和减轻货币重量。

朗兹代表了国王的立场,使国王可以合法的赖账,而洛克则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要求政府发行足值的铸币,以切实履行政府作为债务人的责任。最终英国政府采用了洛克的建议,这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英国王室的政治胜利。

但是货币重铸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1696年1月17日,议会通过了“王国克朗混乱状况整治法案”,但是该法案又被推迟实施。

2月15日,议会通过表决决定将几尼金币的价值降到28先令。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价格仍然很高。

2月24日,议会通过“取消银币铸造义务,鼓励铸造几尼金币法案”。

2月26日议会又决定几尼价值应该降到26先令。

3月26日的法案又决定几尼价值不能超过22先令。

但是10月份,几尼实际上已经降到了22先令以下了,禁止黄金进口的法案也成为一纸空文。

决定实施货币重铸以后,皇家铸币局和另外六个较小的造币厂同时开工铸造新币。但是铸币局的产量要比预想的少的多。在重铸中,面值达550万英镑的旧硬币被收缴,然后被重新铸成270万英镑份量足的硬币。但这些份量足的硬币并未能保持在流通之中,很快又退出了流通。在1696年3月26日至1697年1月1日,实际上铸币局几乎没有承担什么铸币义务,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忙着从国外进口金币几尼或者半几尼。由于大量的白银流失,铸币局几乎无银可铸。所以,到1696年6月底,只有12%的银币重新回到了流通之中。直到1699年,货币重铸也没有完成。

1699年2月16日,议会又决定不得强迫任何人按照22先令接收几尼。1699年几尼的价格为22先令,铸币局将之降为2l先令6便士。事实证明这个价格仍然太高。在一个几尼等于22先令的情况下,金与银的比率为15.93:1。在等于21先令6便士的情况下,比率为15.58:1。在等于21先令的情况下为15.21:1。而在汉堡,金与银的比率却接近于15:1。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利差使得禁止黄金的进口和阻止白银外流几乎是不可能的。[1]

尽管英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铸造出份量足的银币投放市场,但这些银币很快退出流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717年,始于1696年的货币重铸终究归于失败。但这次失败却逼出了英国的金本位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