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困惑,请教河友! -- 天势力

共:💬40 🌺18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多谢以上诸位!

多谢诸位指点!

有河友认为,我这个年纪以及相应的学习工作经历,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又有河友认为,我可能对虎大和忙总有仰慕之心;还有河友认为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活着,也有河友觉得应该先浅尝,事实和我预想的差距很大。除了关于虎大、忙总二位认识方面的误解(或者责任在于我表述有岐义)以外,其它的这些,其实俺也是心知肚明的。

有一位河友说:既然研究历史,反而不能以史为鉴,属于教育的失败。哈哈。此言甚当,又甚不当。

我主题帖里说明:我在对古籍的研读过程中,对古人经历和思想深入体味过程中,出现的这上困惑。区区几个友人,(虽然也有饱学之士,)但能撼动我的价值观、主见,根本不可能的。

其实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想固守学术之隅,可学术是什么?学术应不应该和现实契合?前一个问题,是问题,也是无答案的问题,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价值取向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答案,至于为了学术而学术,为了理想而学术,做好自己的本职,这话既可以经历时间的考验,同时却又是我面临困惑的根源!

以上面一位河友所言为例,她说自己觉得北上广学风浮躁,有些人拿着几百万的项目经费做着狗屁不是的东西,而自己自备干粮为国奋斗,显然是一种不公!确切的说,这样的想法,我是十年前就有的。而且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着固守自己职业道德的价值所在。但是,公平与正义虽然是全人在努力前行的动力或目标,但真正能实现吗?对于学术界的不公,实际是未能跳出圈子看问题:国家对于知识份子的政策,我觉得与清代的政策关系最近,只不过通过目前科研机构、高校的体制内评价体系,达到政治角度的(近乎完美的)效果。此不深言,阅者自知,历者自知。

作一个有良知的知识份子固然重要,固守自己纯洁的学术价值观固然重要,但我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学术(当然也是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处理。我坚持一个观点:对于人生、社会(从某种角度说,其本质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未有切肤亲历,不能深入其中,却从故纸堆、洋观点的角度生出发出自己的诸多认识,并且又自认高深或以之为世之绳准,不过固守一隅、矜私奋智罢了。

前帖所言“知行合一”关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要不要承认社会现实存在的必然性。不承认的话,(如学术界名利场等)事实发生的根本原因(或说因缘)是什么?承认的话,自己又当如何调整自己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毕竟十几年受教育和坚守的价值观是必定要受到挑战与动摇的)以上的认识,也是我联系古来文人、学者诸多人生经历而产生的这些困惑。有些学人敬仰的古之大学者,清儒多有知训诂而拙于义理者,明儒又多师心自任而蹈于空疏者。虽亭林诸人强调学行合一,而真正践行的又有几人?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在研究期间、研究之后与世相合者,又有几人?

倘对于眼下浮世诸多现象中蕴含的价值、内涵、缘由等有深入的认识与思考并不深入,或不能联系历史明了其间的内在关联,则拙见以为学术清高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于世何补?于己何补?(此间所论研究,以社科基础研究为主,或者说是我所从事的从史研究)或有学者自以为清高,实不知其已蹈虚。此种价值观,是否值得坚持?

倘学者需承认现实,先要学会并玩转游戏规则,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自己坚守的学术道德与学术价值,则过程与目标、动力与追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这个张力的弥合或消失,是对我这种(孤处独吟的)单纯的十数年文史研究工作者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以《中庸》所言为例:“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身。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宜尔妻孥。 ”此间所言,确能指点迷津。但是,到底应不应该接受这些?

言语至此,接触到了我自身问题的最核心:当初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而选择了一条清静的读书之路,(当然我不是“书呆子”,我通过自己的“自留地”顺应经济形势解决了一般读书人所面临的物质生存境遇)现在,我的价值观、生活观,都在自己的读书过程中、人生体验过程中,遇到了重大的挑战。

子曰:四十而不惑。(惑而不解,其为惑也)

鄙之所惑,所见者在职场,所以如此者,则在学行之思!

以上陋见,冀获批评!

(可能是我情商太低,对于别人非常轻松或者已经践行多年的事情,我却要用十几年的读书和时刻的思考,才能发现,至于能不能实现自己的转变,可能就是一个修身结果的问题了。)

通宝推:威尔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