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第11章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路在何方? -- 水管子

共:💬24 🌺4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中美之战

4.中美之战——整合东南亚、破局东北亚、剑指中亚和西亚

中美之间是世界上一对最奇怪的经济体,中国消费不足、过度储蓄,而美国则储蓄不足、过度消费。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把钱借给美国人,美国人再用借来的钱向中国购买商品,这就是次贷危机前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动力循环。这种循环的结果就是中美之间形成了一种金融“核”平衡,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巨大需求和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都是双方手中的“金融核弹”。在这种金融“核”平衡中,美国不能向中国的金融发起大规模的攻击,因为如果中国遭受大规模金融攻击就必然要抛售巨额美国国债来稳定金融,会造成美国国债利率飚升资金短缺,从而重创美国金融和经济;同样地,中国也不可能主动抛售巨量的美国国债,这固然威力巨大,但美国因此也将无法继续向中国采购商品,中国的外贸也将因此而遭受重创。所以这是一种微妙的金融“核”平衡。

要打破这种平衡,首先就要弥补自己的短板。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要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美国需要做的就是多生产一点,再控制一下消费;中国要做的就是扩大内需,鼓励老百姓多消费,同时再降低美国在外贸中的比例。谁先调整到位,谁就打破了这种平衡并抢占先机。因此,我们看到美国人不断压迫人民币升值,而且还祭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棒。中国则在国内大力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至于降低外贸对美国的依存度,中国则是费劲了心思。

“调结构、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已经都写进了两会报告中,其中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消费的部分读者都很熟悉了,这里就不重复了。笔者这里就中国寻求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在海外做出的努力试图做一些分析,笔者认为从地域上来讲,中国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从三个方向上做了努力和突围,但在这三个方向上都不可避免地和美国进行了较量。这三个方向就是:东南亚、东北亚、中西亚。

4.1 整合东南亚

人民币想要国际化,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国际货币,首先要得区域化。也就是说,在某个地区被多国普遍接受,走出国门实现区域化,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不可逾越的第一步。

就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来看,货币居于从属地位,所以人民币的区域化必须依靠中国经济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来实现。纵观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东南亚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较为紧密,也是最容易突破的地方。所以,人国币的国际化之路也正是从这里破冰的。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标志着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整合初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多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走出国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一切实在来之不易。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目前有10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东盟10国与中国的经济有较好的互补性,中国早在1991年7月就致力于与东盟建立经济合作关系,但是一直都不是很顺利,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

笔者在第九章中提到过当时亚洲经济发展的“飞雁模式”,在“飞雁模式”中,日本是领头雁,东南亚各国则构成雁队的两翼。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危机中东南亚各国都指望当时的领头雁日本能够挺身而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是日本却退缩了。反倒是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力挽狂澜,这让世界各国都看到中国所展现的有担当、值得信赖的大国风采。从此之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开始提速,双边贸易逐年上升。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8.9%的速度增长,2004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07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025.5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了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的目标。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7年东盟会议上形成了东盟与中日韩(10+3)的框架,同时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之一对话形成(10+1)框架。在东盟与中日韩(10+3)框架中,中国显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是许多国家其实并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起来。日本和韩国都有美国人驻军,经常会发出美国人的声音;即便是东盟10国也不是铁板一块,马来西亚等国对华比较友好,但新加坡一直有反华的传统。

由日本挑头提议,韩国、新加坡等国积极响应,10+3格局在2005年被撑大成10+6,这就是东亚峰会。新增加的三个国家是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韩国,再加上印度这个大块头,中国的地位明显下降了。2010年7月20日,东盟外长峰会宣布将邀请美国和俄罗斯参加10月份的东亚峰会,10+6又被二次撑大成10+8。这是新加坡之流的小国在美国的授意下搞成的,中国立即提出了“东盟+上合”(1+1或者是10+12)的模式作为应对。如果说10+6模式中,由于中国的努力,总算帮助东盟稳住了自己的主导权,那么在10+8的模式中,有中、美、俄三个大国在,即使是日本、印度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都很难有发言权,更何况东南亚的小国。中国提出“东盟+上合”的模式并不是真正为了促成这一模式,而是要点醒东盟各国,过度的扩张必将让东盟失去主导权,并阻碍东亚经济一体化。

由于10+3被撑成10+6,中国只能另辟蹊径,相应的做法是就:你撑大,我缩小。2006年,中国提出“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一轴”是指“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以铁路、干线公路为依托,通过沿线重点城市和跨境合作,吸引产业、物流、专业市场的集聚,以点带面,在中国与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一个日趋繁荣的、辐射力强大的经济走廊。“两翼”是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见右图)

2006年7月20日,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泛北区域包括中国和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泰国等东盟七国。这样就中国就把10+3拆成了7+1。即使这样,泛北合作论坛搞的也不顺利,一开始东盟国家都在观望,接下来是派司局长与会,到09年才变成了非常重视,这时,原本不在泛北框架内的泰国也强烈要求参会了。

大湄公河次区域(缩写GMS )是指湄公河流域的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我国云南省。

通过一轴两翼的拆解策略,中国不断加强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整合。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曼谷举行,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90%以上的商品贸易因此而零关税。目前,中国和东盟双方已互为对方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日本和欧盟)。

随着中国和东亚经济的融合,人民币也开始走出国门。

2008年12月12日,中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了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中韩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

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了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的货币互换协议,期限3年。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了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盾的货币互换协议,协议实施期3年。

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制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并予以实施。

12月,东盟10国和中日韩(10+3)共同参与设立了总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这成为“亚洲货币基金”的雏形。

2010年7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在北京签署了1500亿元人民币/约300亿新加坡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8月1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始挂牌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交易,这是外汇交易中心推出的第六个外币交易品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已经从经济上初步实现了对东南亚的整合,形成了中国从东南亚各国采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后销往全世界的贸易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也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通过双边的货币互换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原来在国际贸易中充当结算货币的美元就被人民币取而代之了,人民币也由此扩张到了国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