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联产承包的记忆 -- wanghexinnian

共:💬178 🌺704 🌵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包产到户肯定是有作用的。

  之前,农民的自留地单产普遍比集体地高,七0年前后跑过农村几个地方,没见到农民对集体劳动积极性高的。

  我插队的地方,到我们水利队来参加集体劳动的牧民,拿的铁锹就只有食堂炒大锅菜的锅铲那么大。这要是在江南粘土地还有点道理,我们那里是沙土地。

  另外,八十年代初开始摘包产到户时,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不多,基本上是靠土地收入,所以农民积极性只有用在土地上。那时农村机械化还相当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对产量影响就较大。

  八0年开始有包产到户,八二年全面推开,全国总产从八一年的32502万吨到八四年的40731万吨,三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这个增长幅度是49年以来最快的,这个没法全部推到化肥和良种身上,当然也不能说全是包产到户带来的。

  包产到户对增产的作用不是任何地方都一样的,在原先集体生产搞的较差的地方效果明显,如小岗村。集体生产搞的较好的地方效果就不明显,这样的地方不顾实际强行推行包产到户甚至有可能造成产量下降。

  包产到户另外的好处是干部能吃到的少了,这是我姐夫的弟弟对我说话,他是苏北的农民。

  还有个好处是农民空闲时间多了,集体化时期靠工分,一天不出工就没工分,所以不管地里有没有活都得出工,队长也得找活给社员干,不管这活是不是需要干。包产到户后地里活少时部分农民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

  但这空闲时间多了也带来后面的问题,农民打工收入超过种田收入,这就带来农业劳动积极性降低。

  社会总是会发展的,条件变化会带来适用方法的变化。机械化的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应用(前三十年也有,但不多),犹其是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使农民人均能耕种的土地大大增加,一家只有几亩、十几亩土地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情况,所以包产到户的方法也得相应改变。但现在需要改变不代表当年的包产到户是错误的,条件不同而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