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陕甘宁边区财政的一点补遗说明——关于所谓的“40%” -- 黑岛人

共:💬21 🌺183 🌵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特产唯一指向就是鸦片,绝非盐油药毛

财政编P83:“财政上最大的依靠----特产,在日本投降后,正是秋末冬至……”

而石油、药材、皮毛等边区特产之收入干脆就消失了,而我们知道,它们终究其实还是存在的,如果断言“特货就是鸦片”,那请问它们被列在了哪儿呢?总不见得去了一个神秘的黑洞吧。所以“所有的涉盐收入,和"特产"收入都是分立的”其实是断言过甚的。

财政篇 P19

靠陕北三宝(食盐、甘草、皮毛)输出,也很困难…经党政军大动员,1943年才运出价值72,709万元的食盐,占全部输入13.5%,绝不能解决问题……靠印钞机是更加危险…1942年~边区自产特产~并专利代销晋绥的特产,不但解决了当年的财政困难…支持了1943年春季的财政。1943年……这一年晋绥给予很大的帮助,送来大量特产,并由陕甘宁代销晋绥特产抽20%的贸易税。

你所谓而且,被上下视为边区生命线所在的盐业贸易,税收是多少呢?1942年48.9 万余元(券币),1943 年447.1万余元(券币)还不如公盐代金(边区不愿意去运盐群众交纳的代工捐纳),盐利只有区区这点,实在是有违历史常识。

拜托,财政篇 P59上白纸黑字写的,纳入财政报表的,和特产并列的涉盐相关收入是三项:1942年盐税0.2亿,公盐0.36亿,盐业公司红利122万,分别占年度财政收入的6%、10%、1%(计算误差),涉盐收入合计0.57亿元,占全年财政收入的16%。你只列举盐税一项还莫名其妙打个对折?

产盐销盐本身之利却不见踪迹? 有没有搞错,你口口声声说贸易和财政是两个概念,自己却在使劲偷换这两个概念;产盐销盐是贸易和商业活动,政府对这项活动进行征税、直营得到的收入才是财政收入,而边区政府1943年得到的三项涉盐收入达到财政的16%,已经很体现盐业对边区的重要性了。

至于“石油、药材、皮毛等边区特产之收入干脆就消失了”这是你又一个偷换财政和贸易概念的地方:陕甘宁财政经济史资料摘编-4 商业贸易 P50里,列举的1943年对外贸易中,明确列出了对外贸易中的石油、药材、皮毛三项出口合计占总出口的10.5%,食盐占13.59%,而“特产”和这几项分列,单独占68.66%。这是在贸易数据中体现的,“特产”绝非盐/油/药/皮的证据;而油/药/皮在外贸报表中,作为出口计算和特产分离,而这三项传统意义地方土产,对政府财政收入贡献主要体现在相关税收中,也就是并到了收入19%的税收里,不必特别指出;而其贡献和特产收入仍然是分立的。

“特产”在财政、贸易、金融三编材料中的交叉证据,很明确得指向了特产只可能指一种物品----鸦片。

至于

以1942年粮食每担(石)约1666元边币计算,农业税实际约为2.75亿元边币,即1942年的特货收入1.4亿元(不到一点)占收入实际比例即直降到22.4%。加上从银行借款透支7000万元边币,进一步降到20%。有把握…1942,特货贸易收入占边区实际收支盘子的比例至多也就是在15%左右。

1942年边区财政收入,涉盐三项16%,税19%,粮食、贸易等3%,特产40%,七千万经建借款20%,合计总盘子3.5亿边币,折粮21万担,当年公粮16.5万担,特产/(含七千万在内的财政收入+公粮)的22.4%,分母里包含了七千万经建借款,你还要把七千万再从财政收入里拖出来再摊薄一次?要按你说的,42年鸦片收入占边区收入总盘子只有15%,那1942年边区收入总盘子得有9.3亿边币/折粮56万担,扣掉财政收入3.49亿(折粮21.1万担)和公粮16.5万担这两笔,其他方面收入还得能折合成3.05亿边币/折粮18.4万担,请拿出具体来证明1942年边区的“其他方面”能给出这个支撑,不要随随便便就来个“有把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