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标 题:聚焦:军事变革时代的解放军陆军(组图) -- 菜菜丛

共:💬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标 题:聚焦:军事变革时代的解放军陆军(组图)

消息源:《国际展望》

http://www.popyard.org

【八阕】◎ 编者按:本文编译自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学院中国军事研究中心2003年8月出版的《变革进程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作者詹姆斯?C?穆尔维隆。本文认为,“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前,世界各国的陆军似乎都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大输家”,空中作战力量清晰精确的作战方式,以及各种武装冲突中对大规模地面作战需求的减少,都使得以牺牲陆军为代价换取空军和海军力量发展。类似的呼声也曾影响了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传统优势地位,但解放军陆军仍在为争取认同感和获得作战任务而努力,就目前而言,从人力、资源、作战原则和声望等因素衡量,陆军仍是解放军中占绝对优势的军种。对于文中提及的部分观点和数据,本刊并不同意,仅供读者参考。

  □〔美〕 詹姆斯?C?穆尔维隆 著

  张宏飞 编译

  在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之前,从表面看世界各国的陆军部队似乎是现代战争当前发展进程中的“大输家”。空中作战力量清晰精确的作战方式,以及各种武装冲突中对大规模地面作战需求的减少,都使得以牺牲陆军为代价换取空军和海军力量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作者认为,类似的发展趋势也动摇了中国军事力量中陆军的传统优势地位,并使解放军在过去20年间开始将注意力由与苏联进行大规模地面作战转向在中国东海岸针对主要敌手实施的近岸防御和力量投送。虽然本土防务的需要可能为美国陆军赋予了另外一些更强有力的使命,然而解放军陆军仍在为争取认同感和获得作战任务而努力。该军种过去曾在解放军中处于无可争议的核心主导地位,即使在目前,从人力、资源、作战原则和声望等因素加以衡量,它仍是解放军中占绝对优势的军种。然而,解放军其他军种的地位显然处于上升趋势,而陆军的地位则处于趋向下降的长期趋势中。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击败了国民党的现代化军事力量,并确立起初具规模的专业部队布局。

  ☆ 解放军陆军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部署大量海军、空军或战略火箭部队之前很久,它有一支由穷苦民众组成的奉行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的红军部队。这支革命军队击败了日本和国民党的现代化军事力量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真地考虑组建现代化军队所需的其他军种。即便如此,中国在建国后前30年所经历的战争绝大多数仍是地面战争,由其陆军在朝鲜、印度和越南方向实施了作战行动。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分担人民解放军部分对内职能的重要武装力量。

  从20世纪20年代到 70年代末的各个时期,解放军的作战原则一直是人民战争,并以陆军力量及地战作战为主。这一战略的内涵是:中国新生的力量投送部队,包括近岸海军和前线航空兵,充其量只是担负迟滞入侵的高技术敌军行动的任务(这一假想敌从1949年至60年代中期是美国,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则是前苏联),真正的作战行动将在由大量主力陆军部队和民兵构成的内部防线进行。陆军由步兵军(被称之为野战军)组成,每个野战军通常包括三个步兵师及规模较小的支援部队。这些部队具备轻装步兵的作战能力,并拥有多兵种的协同支援,此外还有民兵部队提供作战和后勤支援并起到“诱敌深入”的目的。

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反恐联合军事演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本文作者认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是解放军陆军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表面看起来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的“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的口号。这一战略要求解放军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地方保卫国家,并采取“以诸军种联合和多兵种协同的更为机动灵活的方式”与苏军作战。美国军事专家丹尼斯?布拉斯科指出, (这一时期)解放军陆军的重点已转向拥有“更多的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运兵车,增强部队的机动能力以及在可能遭受苏军NBC(核、生物和化学武器)打击的情况下的防护能力”。大部分陆军集团军被部署至预计苏军将从前苏联和蒙古发起进攻的通道沿线的军营,几乎有一半的集团军用于保护首都北京及东北地区,兰州军区所属两个集团军的任务是在苏军穿越沙漠时与其交战。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于所需代价极其高昂,因此实现上述作战目标所需的现代化建设没有完成。

本文作者认为,中国军方充分认识到弹道导弹对局部战争的优势作用,已将原先完全由二炮部队掌握的中近程弹道导弹下放到重点集团军。

  在80年代中期,邓小平开始对军队进行彻底改革。他在1985年从总体上对国际安全环境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发生大规模战争或核战争的可能性已降低,并指出中国将会遇到在其周边发生的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这一观点实际上对中国军事力量进行了全面重新定位。解放军军区的数量由11个减至7个,37个野战军进行了结构调整,并将“坦克兵、炮兵、高射炮兵、工程兵和防化兵等兵种置于集团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之下”。在1985-1988年间,37个野战军被压缩为24个集团军,数千个团级及以上部队被解散。据报道,解放军从总体上精减了约一百万人。

  陆军从1985年到现在的发展历程的标志主要是结构重组、改革、对作战原则的试验和运用。在陆军进行变革的过程中,除1987年的中越边境之战外,它并未经受多少真正的考验。自1989年以来,中国军事力量的关注重点已转移至另一个方向:台湾。虽然解放军的许多部队认为台湾问题实际上对军队增加军费和武器装备采购有利,但陆军可能对此有着矛盾心态,这主要是由于在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开来的宽约100英里的海域上,陆军并未能担负多少直接作战任务,相反,主要作战任务都由地位正处于不断上升趋势的海军和空军实施,陆军只担任后备支援任务。

  ☆ 当前职能和任务

  在描述陆军的职能和任务时,中国官方提供的定义高度概括因此不太令人满意。中国 1997年颁布的《国防法》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预备役部队平时按照规定进行训练,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指挥下,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维护社会秩序。民兵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为从更深层次的细节问题上理解陆军的真正职能,有必要对一些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并根据中国国家军事目标推导出陆军担负的任务。美国军事专家戴维?费尔肯斯坦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他将中国国家军事目标描述为以下三个方面: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稳定;保卫国家主权和击败入侵者;军队现代化和参与国家建设。

  陆军在上述每个目标中都具有相应职能。较之其他军种,陆军及相关准军事部队(诸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击败内外部敌人以维护党的领导及国家稳定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至于第二个目标,对于中国而言主权和侵略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既具有进攻性又具有防御性。例如,虽然积极防御战略要求海军和空军在远离国境的地方与侵略者交战,但陆军的核心职能显然是保卫领土主权不受外敌侵犯,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对保卫主权的定义还包括对台湾的主权在内,这一重任很不相称地落在海军和空军身上。由于台湾是中国利用其不断增加但仍然有限的军事资源实施军事行动的主要对象,因此大部分用于军事现代化建设的资金被分配至除陆军之外的海军、空军和战略火箭部队。

  根据上述讨论,陆军的主要职能和任务涉及到本土防御和内部安全。布拉斯科简要论述了其本土防御使命:“解放军并未面临迫在眉睫的针对中国领土的陆上威胁,即使存在这种威胁,考虑到解放军目前的规模、结构、部署、训练水平、装备以及‘人民战争’的作战原则等因素,则可能因其对入侵者造成的伤亡而足以击败入侵者。”

  此外,在解放军改变作战原则以对付中国周边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的过程中,海军和空军的重要性已有所提高,它们作为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优先发展力量,在军队总体发展中占有更大的比例。在国内安全方面,布拉斯科指出:“陆军现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部入侵,而武警部队则担负维护国内安全的任务,陆军现役部队和解放军后备役部队的次要任务可能是协助武警部队维持国内安全。”

  ☆ 作战原则

  中国主要军事原则被定义为“积极防御”。虽然该原则高度依赖于海军和空军,但陆军在其中仍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应指出的是,预计各军种“将利用现有武器在中国周边地区实施持续时间有限的军种联合和兵种协同作战行动”。这些部队将会遭受敌空中力量和其他远程打击力量的攻击并有所损失,随后将对入侵者实施机动和阵地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反应部队将成为陆军的核心作战力量,而且机动部队可能从相邻的军区进入战场。虽然敌军不太可能象日军在30年代将其地面部队部署至中国大陆那样犯下同样错误,然而陆军在积极防御中的职能仅限于利用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演习,而且在采购方面没有象空军和海军获得先进战斗机和潜艇那样处于优先地位。此外,在解放军内部关于军事变革的讨论中,陆军并未扮演重要角色,这进一步削弱了它在解放军发展作战思想和原则方面的影响。

  ☆ 组织结构

  陆军的传统组织结构分为三部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1985年之前,主力部队是野战军,1985年之后则是集团军。每个集团军约有6万人,由3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旅)、1个炮兵师(旅)、1个高炮师(旅)、1个通信团、1个工兵团、1个侦察营组成,在集团军以下,陆军部队主要分为下述层次:师/旅;团;营;连;排;班。每个集团军的特定结构往往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不同的军区担负的作战任务存在差别,因此各集团军由与其特定任务相适应的部队和装备组成。在重装部队所在的军区即兰州、北京和沈阳军区,主要针对来自中国边境以北的威胁,兰州军区还担负着打击西藏和新疆分离主义活动的任务,沈阳军区则准备应付朝鲜发生的紧急事态,成都和兰州军区还以印度为作战方向,成都和广州军区用于针对东南亚地区的威胁。陆军担负任务数量最少的军区是济南和南京军区,前者主要对付来自日本海的威胁,后者是对台作战的主力。(文章原发表于《国际展望》杂志2004年第四期 总第485期 〔美〕 詹姆斯?C?穆尔维隆 著 张宏飞 编译图片:《国际展望》杂志资料室)

☆ 快速反应部队

  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陆军最重要的结构改革是建立快速反应部队。快反部队的使命是“对危机首先及时作出反应”,它们将在24到48小时内完成集结准备。除隶属于空军的空降兵第十五军外,陆军将四个集团军(第38、39、54、 23集团军)列为快反部队。在每个军区内,至少有1个陆军师被列为快反部队并部分装备新式武器。预计这些部队将在所属军区或全国范围内进行部署,它们优先参加各种训练并参与修订作战原则的试验。解放军原计划使快反部队的比例占到整个部队的10-25%。2000年6月,美国国防部称“解放军陆军约14%的师被列为快反部队,这些多兵种合成部队能在不经过大规模临战训练和扩编的情况下,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利用公路和铁路进行部署。”与此同时,据报道快反部队在部队协同、后勤保障及C3I系统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作者认为,中国军方充分认识到弹道导弹对局部战争的优势作用,已将原先完全由二炮部队掌握的中近程弹道导弹下放到重点集团军。

  ☆ 旅级建制

  陆军在对快反部队的兴趣有所降低的同时,又将注意力转至发展旅级部队。旅级部队由大校军衔的军官指挥,通常由数个营组成,其作战支援部队的规模比师级部队小得多。从总体看,旅级部队的人员数量约为同类型师级部队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对于独立的旅级部队而言,团级机关将作为旅和营之间的中介指挥机构。旅级建制将使解放军部队“在部署时具有更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据美国国防部2000年的报告称:“中国的陆军部队由40个师和约40个旅组成。”

解放军陆军在建设快速反应部队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还加大了反恐怖作战的力度。

  ☆ 人事变化:建立士官队伍

  从历史上看,陆军缺乏专门的士官。解放军从90年代开始尝试建立士官制度。据布拉斯科称,中国官方宣布此举目的在于“吸引高质量的士兵,并通过使志愿延长服役时间更具吸引力而提高士官对义务兵的比例”。尤其应指出的是,解放军寻求在 2000年将义务兵的数量由占军队总人数的82%降至65%。自那时起,解放军为超期服役者建立了新的士官制度,并在军校内建立了士官训练课程。然而,到 1995年绝大多数士官仍未处于领导岗位而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1999年初,义务兵服役时间由3年(陆军)和4年(海空军)全部减至2年。这对士官队伍形成了新的压力,他们必须在教授新兵技能和领导新战士完成训练任务等方面承担更重的责任。

从20世纪80年代组建至今,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部队已成长为一支具有立体近接支援,垂直机降补给等综合能力的强大力量。

  ☆ 武器装备

  1982年,美国专家哈兰?简克斯曾发表评论认为:“看起来中国并不愿为所有的解放军部队更新现代化武器和装备。解放军所属的100多个陆军师的大部分将仍然是低级至中级技术的作战力量。”在整个80至90年代,中国有选择性地为部分陆军部队改装了新式武器,其余部队仍使用其现有装备。相反,空军、海军和战略火箭部队在此期间显然在装备现代化方面处于优先发展地位。由于中国国防工业无法自行研制出解放军所需的性能先进的武器系统,这些军种甚至被允许从国外(尤其是俄罗斯)小批量采购武器平台。然而,对于陆军而言,它只引进了数量有限的国外装备(如BMP-3步兵战车和直升机等),中国国防工业虽然成效不佳,但仍被指定为陆军生产大部分现代化武器装备。

  缺乏新式武器装备的实际情况迫使陆军调整其(尤其是针对高技术对手的)战役和战术方法。陆军被要求“探索利用现有武器装备击败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方法,同时有选择性地向部分部队提供先进武器”,以及利用更好的伪装、隐蔽和欺骗手段隐藏现有武器装备。然而,即使付出了这些努力,正如布拉斯科所言:“解放军现有大部分武器装备,即使通过改装和使用新技术最大化地提高性能,也无法运用于进攻那些具备远程目标瞄准、防区外发射和精确打击能力的现代化高技术武器系统。”

  虽然存在这些问题,陆军的渐进式武器装备发展战略仍具有实际意义。中国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全面装备规模如此之大的陆军,领导层甚至不愿使大部分陆军部队处于部署先进武器装备的状态。目前的军事环境是以近岸作战为重点,因此没有必要耗费上述那些数额庞大的经费。此外,陆军的许多官兵就受教育程度或对新技术的熟悉程度而言,仍未对接收新式武器做好准备。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陆军现代化建设速度仍将较为缓慢,它将继续有选择性地为部分部队改装新式武器,其余部队仍将使用现有性能较落后的装备。

  ☆ 未来发展趋势

  解放军陆军在不平静中走过了最近这20年发展历程,其主要发展标志是大规模人员精减和组织结构调整。由于在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表现不佳,以及空军、海军和导弹部队的地位上升等因素,陆军的声望也受到了损失。针对这些不利因素,陆军看来已确立了其未来发展模式:建立一支规模更小、快速部署能力更强的多兵种部队,并装备能增加打击距离的武器装备。

  为实现这一目标,陆军将需要继续实施上述的组织结构调整,甚至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整面。尤其应值得注意的是,陆军规模的精减仍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规模较小的部队能节省经费用于实现基本的装备改进和训练目标。外部观察人士确信,解放军通过一系列精心考虑的精减、转移和必要的部队重新分类调整,将能在对其作战能力不产生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削减数量令人吃惊的部队员额。布拉斯科认为:“未来12年间,从解放军陆军现有的220万人(注:1996年解放军精减整编前统计数字)中减少100万人,将不会对解放军向边境之外投送作战力量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大量的精减工作可通过从现役军人中削减文职干部来实现。军队人员转移到其他部门将有可能扩大预备役和武警部队的规模。武警部队力量的增强将潜在地有助于解放军从维持内部安全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布拉斯科对此的观点是:“武警部队力量的增强将使解放军现役力量减少对内部事务的干预。武警部队和解放军都将专注于各自的主要使命并加强相关训练,而不是将大量时间用于完成其次要任务。由于解放军在技术上不断趋于先进和复杂,它也越来越不适于执行国内安全任务,并需要进行更加专业化和强度更高的训练,以提高其抵御外敌入侵的作战能力。”

  同样,布拉斯科确信解放军规模的缩小将对预备役部队产生直接影响:“在未来数十年内,由于陆军部队的精减且未移交武警部队的大批装备和大量人员将进入预备役部队。预备役部队的人员数量最终将超过解放军现役人员的总数,如果解放军再精减员额50万人,预备役部队的数量可能会超过200万人。预备役部队的人员数量超过现役部队并不是只有解放军才特有的情况,规模较大的预备役部队可能将有助于大量抢险救灾工作及许多通常由解放军、武警和民兵参与的社会服务工作的实施。”

  因此,未来的解放军陆军将呈现多样化特征,主力部队、准军事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民防人员的分工将非常明确。

  对于主力部队而言,其规模的精减将使许多促进其未来发展的因素成为现实。在最基本的层次上,部队的精减将节省经费用于其他优先发展项目。例如,由于部队规模更小,从而使被保留的部队能更容易地获得先进武器装备。此外,被保留部队也将能运用这些武器进行更多的训练。这无疑将是一个较慢的进程。然而,如果这一进程能够审慎发展,将会使解放军陆军着眼于其21世纪所担负的任务而实现彻底变革。

  解放军陆军在历次精减整编中的角色

  1978年,邓小平及其他改革者所继承的是一支不适于现代战争需求的军队。邓在1975年发表的一次讲话中,用“肿、散、骄、奢、惰”这五个字来描述军队当时的状态。改革的第一项议程是精减人员。从1985年到1988年,据报道解放军共精减了100万人。

  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宣布在3年内再精减部队员额50万人。从各军种的情况看,陆军的精减比例最高,这也反映了空军和海军地位的现实情况。布拉斯科指出:“根据1998年公布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陆军、海军和空军人员分别被精减了19%、11.6%和11%,数量分别为41.8万人、 3.1万人和5.2万人。在精减的50万人中,陆军占总数的84%。这次精减整编的重要启示之一是陆军人数占解放军总人数的比例下降而海空军人员比例上升。”

  然而与此同时,被削减后的陆军人数仍占解放军总人数的73%,海空军则分别为10%和17%。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相关背景来分析陆军精减整编的发展趋势,并要注意到解放军在未来数十年内可能仍由陆军占据主导地位。

  陆军的精减对其部队结构产生了直接影响。据报道,三个集团军(分别隶属于北京、济南和沈阳军区的第28、67和64集团军)被解散,其余的许多集团军 (即使不是全部)也通过“退出现役、重新调整隶属关系或精减”等方式,最终都未能保持完整的所属师建制。数个陆军师被解散,14个陆军师被交给武警部队,数个陆军师的隶属关系被从原所属集团军调整至其他集团军,1个陆军师转为隶属于海军的海军陆战队,此外还有数个陆军师被降为旅级建制。被解散陆军部队的指挥机关和所属部队则被调整至其他陆军部队。

  在1997-2000年间的精减整编过程中,一些解放军部队被转为武警部队。目前,武警部队总人数约为80万人,由于解放军在2000年仍将继续进行精减,预计武警部队总人数将增至100万人。此外,解放军还建立了预备役部队体系。 1998年4月举行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强调有必要扩充预备役部队。会后,各军区按照命令加速实施建立预备役部队的方案。武警部队不需要的武器装备可退役、贮存或转交给预备役部队或民兵。

  解放军陆军C4I系统的现代化

  陆军长期以来一直缺乏足够的通信基础设施,其通信系统技术落后、容量有限并缺乏安全性。过去,这些薄弱环节严重限制了陆军传输和处理大量信息或军区及部队之间协同活动的能力,并由此削弱了部队的作战效能。为克服这些缺陷,解放军已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其C4I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彻底改善了信息传输能力及通信安全。陆军部队为建设基础设施付出了大量劳动,许多陆军部队还成为通信网络的关键节点。

  公开信息来源也反映了一些特定部分的C4I基础设施的情况,绝大部分此类设施(即使不是全部)将直接使陆军部队受益。在新华社发表的一篇内容较模糊的文章中,将解放军的通信系统描述为由地下光缆网络系统、通信卫星、微波通信、短波无线电台站及自动化指挥和控制网络组成的体系。《解放军报》在1995-1997年间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所描述的相关情况则更为具体,即解放军的C4I系统由至少四个主要的网络系统组成:军用电话网络、保密电话网络(也被称为“加密”电话),全军数据通信网络(也被称为全军数据交换网络或全军公用交换网络)及“野战综合通信系统”。第三种描述则将前二者加以综合,它认为解放军的地下光缆通信网络、太空部署的通信卫星、微波和短波通信设施等组成了军用电话网络、安全电话网络、全军数据通信网络及野战综合通信系统的基础设施。与上述四个系统中的三个系统相关的信息很少。《解放军报》在199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全军数据通信网络始建于1987年,“担负全军军用数据、图象、图表和文字信息的自动传输和交换”。据称解放军通信部门迄今为止已培训出1000多名技术人员操作和维护该系统,该系统覆盖了“驻中国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带的所有部队”。

  解放军通信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发展是光纤通信线路的铺设。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光纤通信较之于老式通信技术,传输容量更大且速度更快(565兆/秒或更高),不易腐蚀和受电磁干扰。由于其重量较轻和体积较小,因此既适宜于机动性较强的战场指挥,也适用于位置相对固定的军事指挥机关,与此同时还提供了更高程度的作战安全性能。美国《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光纤通信对美国国家安全局收集全球信号造成的困难。实际上,在80年代,美国一些政府机构正是出于这种理由,曾反对向前苏联等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出售光缆技术。

  解放军对光缆的兴趣始于1993年,中国前邮电部和总参通信部签署协议合作建设10 万公里的光缆线路,以此形成中国远程光纤传输网络的核心。到1995年,上述两个部门已合作在19个省和自治区建设了1.5万公里长的光缆线路。从 1993-1998年,超过100万官兵(主要来自陆军)在这些重要的国家光缆通信线路设施施工。据报道,解放军在任何一个网络系统中都占有一定的使用比例,这使得区分军用和民用通信更加困难,光缆线路沿线的部队都与骨干网络相连接。

  此外,解放军也在建设其专用光纤网络,该项目代号为975通信干线工程。据报道,这些网络能提供北京的中央军事领导层与地方的陆军守备部队之间的联络。

  在上述努力下,据称解放军的C4I能力有长足进步。据1997年的一篇文章称, 85%以下的重点建设部队和65%以上的海防和边防部队都已经改进了通信装备。该文还对这种情况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使用性能先进的光纤通信设施、卫星、远程自动交换机及计算机控制电话系统,中国军队的数字化进程以及快速传输和处理军事信息的能力实现了加速发展。战略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缩短了指挥机关与基层部队以及驻沿海岛屿、边防与海防部队的距离。 (文章原发表于《国际展望》杂志2004年第四期 总第485期〔美〕詹姆斯?C?穆尔维隆 著 张宏飞 编译 图片:《国际展望》杂志资料室)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八阕》观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