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天降赞普——吐蕃王朝的崛起【已完结】 -- 京华烟云AMIP
5、征服女儿国
“啊!毛主席!您的光辉和业绩像
创世主大梵天和众敬王一样,
只有从无数的善行中
才能诞生这样一位
领袖,
他像太阳普照大地。
您的著作像珍珠一样宝贵,
像海浪一样汹涌澎拜,
远及天涯。”
这是一首有意思的诗歌,作者有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他竟然是那位目前流亡海外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当然,这肯定是其年轻时候的作品,对此他现在很可能早已羞于提及。
其实,对于这首诗歌所表达的那种澎湃的意境,现在的人们应不会过分指责,在那个特殊年代中,它的情感强度并不特别突出,甚至可以说中规中矩,相比某位大文豪那首名为《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的著名诗作,“高度“恐怕是望尘莫及的: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图-104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像静穆的崇山峻岭,也像浩渺无际的重洋。”
扯远了,还是回到前面那首诗歌来吧,里面有个词可能大家会有疑惑,在此重点说明一下,那就是“创世主大梵天和众敬王”中的“众敬王”。
“众敬王”这个词其实来源于古印度,指的是人世间最早的国王,之所以如此称呼,据说是因为其德高望重,受到众多人敬重的缘故,至于这个名号是属于一个具体的人物还是一个像“三皇五帝”那样的统治者群体,目前仍有争论,在此不做讨论。
藏族史学家们认为众敬王是佛祖释迦牟尼出身的释迦王族的祖先,而前面提到过,有一些史书认为吐蕃王族来自印度释迦王族,也许出于爱屋及乌,于是也有人便把吐蕃早期诸王称为“众敬王”或“众敬王之裔”。
这些传说中的吐蕃赞普们,除了前面提到的名字中都有“赤”字的“天赤七王”外,还有名字中都有“列”字的“地列六王”、名字中都有“德”字的“中德八王”以及名字中都有“赞”字的“初赞五王”等等,传说中初赞五王之前的赞普们世代与龙族婚配,娶的都是龙女,王妃从不留下尸体,而从初赞五王起,赞普们开始迎娶人间女子,她们去世后只好葬于人类陵墓......
岁月如梭,时间来到了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吐蕃此时在位的是第三十一代赞普囊日松赞,这个名字又被翻译为囊日论赞、伦赞龙南木、伦赞伦纳、南日松赞或朗日伦赞等。
也就是从囊日松赞赞普起,吐蕃开始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军事扩张历程,直至发展成为一个横亘东亚、中亚和南亚的庞大帝国。吐蕃最初阶段的扩张,自然是要打邻国的主意,其剑锋所指的,是一个让后世男人们浮想联翩的国家,因为它据说竟然是一个女儿国!
公元六世纪末,当时的青藏高原上邦国林立,汉藏边缘的吐谷浑等国且先不说,其中有实力统一西藏本土的就有三支力量,象雄、苏毗和吐蕃。前面提过,吐蕃位于现在西藏的山南地区,象雄占据了阿里、藏北及克什米尔的部分地方,而苏毗的位置则一向有争议。
一说在后藏即现在西藏的日喀则地区,一说在西藏那曲向北到青海直至新疆,一说在西藏昌都向东到川西北和青海玉树即现在的康巴地区,最后一种说法较被现代研究者认同。而现在拉萨所在的拉萨河流域,在当时则属于一个叫森波的王国,对此也有人认为‘森波’其实是‘苏毗’的转音,也就是两者是一回事,姑且存疑。
它们中最强大的,并非吐蕃而是苏毗,按照藏学家王忠先生的说法,当时的苏毗“已是西藏高原各族的共主”。到隋末唐初,根据《册府元龟》的记载,苏毗“有城八十,户四万,胜兵万人。”《新唐书.西域传》则说:“苏毗……在诸部最大,东与多弥接,西距鹘莽硖,户三万。”无论三万户还是四万户,总之在地广人稀的青藏高原,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国。
史载,苏毗国世代由女王执政,另有一位称为“小女王”的副手协助其统治,政治中心方圆五六里,在山上建有碉房,女王居住在九层碉楼上,有侍女数百人,每隔五日聚会处理政务一次。王位由女王终身把持,待其死后,国中则厚敛金钱,求族中贤女二人,一人为女王,一人为小女王,共主国政,若女王死,则由小女王继任。
对此,许多中原史书都有记载,比如《隋书.西域传》中就说“其国代以女为王,……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据说该国还有一种辅助的王位继承方式,即姑死侄继制,由侄女继承姑母王位。
因此有人认为,它和传说中的另一个女儿国“东女国”,其实就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称呼,而据《释迦方志》记载,“东女国非印度摄,又即名大羊同国,东接吐蕃,西接三波诃,北接于阗。” 这是一片相当广阔的地域,横跨了青藏高原、南亚和中亚的许多区域,其中提到的“三波诃”,人们认为就是今天印控克什米尔的Zanskar地区,那里以出产顶级的“矢车菊”蓝宝石而著称于世,本文前言中曾提到的拉达克土邦也在那里。
其实,如果按照这种描述,苏毗的范围又和人们认为的象雄有所重叠,因此也有人认为“女国”其实有两个,苏毗只是其中的西女国,东女国在四川甘孜的大小金川一带,一些学者把它们混为一谈了。
按:《释迦方志》为唐朝道宣和尚编撰,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是一部记述释迦牟尼诞生地和佛教史迹分布的著作。内容包括西域和印度的地理环境,西行求法的人物、路线和经行国的情况,佛教的历史发展和传入中原的历程等等。
苏毗肯定是一个女权主义的社会,对于男人们来说,这里即使不是地狱,但也决非天堂,他们在这个重女轻男的环境中很难有什么地位可言。比如说,女王的丈夫被称为“金聚”,具体含义不详,国外学者认为其意为“家人”,这位金聚无权过问和干预任何政事,苏毗的男人们似乎主要功能就在于传宗接代,以及发生战争时上战场出力打架。
这也是一个一妻多夫制的社会,《新唐书》称:“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唐会要》也载:“女子贵者,多有侍男,男子贵不得有侍女,虽贱庶之女,尽为家长,犹有数夫焉,生子皆从母姓。” 后世的青海,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女儿国开始没有男人,女孩只要到黄河源头的星星滩去洗个澡就可以怀孕,据说当地一年一度的洗澡节就是因这个风俗而起的,至于后来居住的男人,是战败的羌人战俘。怎么样,与《西游记》中女儿国子母河颇有些异曲同工吧,如果《西游记》受其影响,亦未可知。
苏毗人信仰的很可能是某种原始宗教和印度宗教的混合体,《隋书》记载这个国家崇拜阿修罗神和树神,而大家都知道,“阿修罗”在梵语中意指“非天”,本居住天界,因生性好战,被天神驱逐,但此后仍经常与天神战斗不休,树神则为原始宗教如萨满教等所普遍崇拜,而苏毗人的祭祀方式也颇符合原始宗教的特征——“岁初以人祭,或用猕猴”。另外,苏毗的丧葬习俗据说也与众不同,甚至颇令外人惊骇——《隋书.西域传》有云“贵人死,剥其皮,以金屑和骨肉置于瓶内而埋之”。
关于吐蕃灭亡苏毗的过程,历来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认为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苏毗逐渐衰弱而吐蕃逐渐强盛,最后前者被后者吞并。
刚才提到过,一些学者认为“森波”与“苏毗”是一回事,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则按照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森波或苏毗的灭亡则更有戏剧性,从而构成了一个“良臣择主而事”的最好注解。
强大的堡垒最好是从里面突破,吐蕃人肯定深谙此道,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敌人的内部矛盾。森波国王(是否女王姑且存疑)曾吞并了临近的一个小邦国,并对该邦国的大臣娘氏极其不公,娘氏怀恨在心,串联了对国王早怀异心的韦氏等森波大臣,暗中与吐蕃勾结,约为内应。
于是,吐蕃王囊日松赞同他们秘密会面并一起盟誓,进一步明确了行动计划,韦氏、蔡邦氏等森波大臣以及娘氏则在囊日松赞面前信誓旦旦,喊着革命口号以表忠心:
“从今以后,
坚决背弃森波王,
坚决拥戴悉勃野赞普!
决不背叛悉勃野赞普!
决不有始无终!
决不违背誓约!
决不将外人当自己人!
决不三心二意!
英勇征战,拼命牺牲!
坚决服从赞普的一切命令!
决不接受任何诱骗!”
这篇誓文被记录在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献中,我们这些后人才能从中一窥历史的玄机。
取得“第五纵队”的承诺后,囊日松赞随即率军向森波发动了突然袭击,森波的大臣们则如约里应外合。内外夹击下,森波王抵挡不住,被迫仓皇逃往突厥,森波遂并入吐蕃疆域,包括现在的尼木、堆龙、拉萨等地均为吐蕃所有。
从此,吐蕃的领土由山南地区扩大到了拉萨河流域,与西藏其他地方相比,这些地区人烟稠密地势平坦,生态条件相当适合发展农牧业,为今后吐蕃的军事扩张,提供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这就是森波或苏毗灭亡的另一种说法,如果它俩确实是一回事的话。
苏毗亡国两百年后,又发生了一场慕容复般的悲剧故事——据说直到公元八世纪中叶,仍有一部分苏毗人念念不忘复国,他们竟设计弑杀了当时的吐蕃赞普赤德祖赞,随后打算奔陇右归附唐朝,但在吐蕃大军的追捕下,除数十人得以逃脱外,其他两千多苏毗人都被杀害。对这件事,当时的唐陇右节度使——也是我们后来在唐蕃战争部分里要重点谈及的一个人物——哥舒翰曾就此专门上奏皇帝,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以及《册府元龟》中也都有所记载。
另外多说一句,藏文史籍中还称苏毗为“孙波”或“松巴”。清初曾有一位格鲁派高僧意希班觉就出身于松巴部落,因而被人称为“松巴堪布”,他写了一部《印度、汉地、西藏、蒙古佛教史如意宝树史》,简称《如意宝树史》,对于研究藏族史、蒙古族史及藏传佛教史具有极高的价值,比如其中著名的“方格年表”叙述了1027~1746年间的佛教史实与其它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记载了清军镇压罗卜藏丹津叛乱时的第一手资料。
征服苏毗王国后,囊日松赞并没有停止战争的脚步,吐蕃周边的小邦国或被迫或自愿,纷纷纳土归降,另外,通过战争和联姻——囊日松赞将女儿嫁给了象雄王——连象雄的相当一部分领土也并入了吐蕃疆域,就连盘踞青海曾经强盛一时的吐谷浑也隐隐感觉到了来自这个南方的巨大威胁。
不过,囊日松赞的成就也到此为止,作为一个穷兵黩武的君王,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都是与战争和杀戮联系在一起,基本没有看到他在经济文化方面有何建树,而不断的征战无疑让吐蕃百姓们苦不堪言——与游牧为主的匈奴人或蒙古人不同,吐蕃人及其后代藏族都是半农半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定居民族,尤其是其最发达的山南和拉萨地区更是如此,频繁的出兵大量占用了劳力,使得土地无法耕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于是,人们对囊日松赞的不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按照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父王所属民庶心怀怨望,母后所属庶民不断叛离,外戚如象雄、苏毗等公开叛变。”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策划已久的谋杀悄然发生,随之而来的变乱将囊日松赞十几岁的儿子突然推上了历史舞台,我们的松赞干布就要出场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赞普的起源,虽然都是些神话 连续杀人 字104 2012-05-08 18:10:59
🙂《3、高空作业的赞普们》 40 京华烟云AMIP 字6068 2011-09-25 08:16:17
🙂《4、噶朗王族的故事》 41 京华烟云AMIP 字6949 2011-09-25 20:37:29
🙂《5、征服女儿国》
🙂《6、吐蕃“大宪章”?》 40 京华烟云AMIP 字7240 2011-09-27 04:51:19
🙂这种大宪章式的契约有一个前提条件 2 青色水 字117 2011-10-09 17:33:28
🙂RE:这种大宪章式的契约有一个前提条件 京华烟云AMIP 字6 2011-10-10 20:51:58
🙂《7、黄帝与仓颉》 20 京华烟云AMIP 字6828 2011-09-28 00: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