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科研人员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像,狭义相对论的基础动摇了 -- 中华如龙

共:💬44 🌺1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实验的误差范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这732公里的直线距离,是靠什么来确定的?算了一下,大概18米的误差,就可以导致299792458米/秒的光速产生0.00000006秒误差。

有人(自称镜某)评论如下:

(中国的高能物理学家)在大亚湾核反应堆建立中微子检测器时,高能所加速器中心的测量小组在现场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测量的结果,他们在核电厂区内几公里范围内测量精度到了0.5厘米。变换成相对精度,还不到1e-6(1ppm)。在大气中长度测量相对精度1ppm是个坎儿,一般很难跨越。在地球上测量更长的720km的直线间隔,能比在几公里范围内测量结果还好,简直是不可思议。这里面的根本问题不单是测量技术,还有个测量对象的问题。地球这个“物体”有没有3e-7的稳定(恒定)性呢?镜某认为没有。因为地球表面有潮汐现象,这个力导致的地壳变形可以达到3e-8~1e-7的量级。

另外有人指出:

相对论为GPS提供了所需的修正: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的定时信号提供纬度、经度和高度的信息,精确的距离测量需要精确的时钟。因此精确的GPS接受器就要用到相对论效应。

  准确度在30米之内的GPS接收机就意味着它已经利用了相对论效应。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家Clifford M. Will详细解释说:“如果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卫星上的时钟就和地球的时钟不同步。”相对论认为快速移动物体随时间的流逝比静止的要慢。Will计算出,每个GPS卫星每小时跨过大约1.4万千米的路程,这意味着它的星载原子钟每天要比地球上的钟慢7微秒。

  而引力对时间施加了更大的相对论效应。大约2万千米的高空,GPS卫星经受到的引力拉力大约相当于地面上的四分之一。结果就是星载时钟每天快45微秒, GPS要计入共38微秒的偏差。Ashby解释说:“如果卫星上没有频率补偿,每天将会增大11千米的误差。”(这种效应事实上更为复杂,因为卫星沿着一个偏心轨道,有时离地球较近,有时又离得较远。)”

用相对论纠正过的时间为基础来推翻相对论,这个实验授时基准实在不敢恭维。

所以我建议两地各使用2台地面原子钟同时记录时间(总共4台原子钟一起置零),两地的原子钟再进行组合排列交换,就可以消除单个原子钟的系统误差和异地环境误差。

丁肇中发现J粒子就是花了几个月调试仪器,减低噪声,把实验精度搞上去了才发现新粒子的。

发现一颗超新星是不是靠的所发出的光?要是那样的话,等到发现光的时候,中微子是不是已经过了。还是说都有记录,到时候作一下重叠来确认某些中微子和光是一个来源?

估计是这样,因为目前人类无法预报超新星爆发。

这个实验只是说明中微子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而不是所有的中微子都超过光速吧。

超新星中微子爆发就在10秒左右,是个中微子爆,应该是个脉冲峰值。如果三种中微子的质量不同,那么可以看到有三个时间间隔的峰值?是否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值直接计算中微子的速度了?

OPERA可以检测到光子和中微子速度差距,那也许应该可以测出3种中微子的速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证明其误差过大。

同时测定3种中微子的速度是一个互为内参照的实验,我们可以设计这个实验去挑战OPERA实验。

换句话也就是说麦克斯韦小妖既然可以鉴别光子和中微子之间的速差,那么它也应该可以鉴别3种中微子之间的速差。

PS:

今天正好碰到铁手,提个有关西西河授时标准的建议:西西河目前用的好像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时间,能否设立成UTC时间(世界协调时间)?其实就是GMT(格林威治时间)。

河友们来自全球,有个世界标准统一的时间比较好办,(当然便宜了英国河友)。

通宝推: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