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 北大28楼
知青的招工回城很普遍的,不是指望不上的。当兵比较难。我哥的丈人倒是村里的民兵出身(不是知青,而是地道农民出身,也不是什么干部子弟,就是普通农民,比较积极),当了兵。后来是师职转业到地方。
不过你只站在知青的角度上是不对的,还应该站在农民青年的角度上。当时很多农民青年招工进城的,而且是真正进入体制内的产业工人,不象现在的农民工,被榨干之后又回到乡下。
熊蕾说得好:"想一想几辈子生活在那里的人" 。做人不能太狭隘,只从知青的角度出发。对那800万到1000万农民青年来说(就是知青被他们置换了),这就是公平的体现:既然是国家的工厂,为什么只给城市人机会?
而且知青确实对农村帮助很大,不管是教师、医生(我妈就是赤脚医生)、还是机械化操作,大都是知青开创并传授给当地人的(所以在后来知青大返城时有一两年青黄不接,毕竟没有知青的文化高,但好歹还是在几年当中学到了些)。当然我不否认当时知青的政策有很多地方不好,但从相对公平的角度上我还是认同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4 层
🙂有老毛在,想回城只能“病退” 加东 字284 2011-10-23 14:11:55
🙂招工回城的多了 5 wlwl12 字242 2011-10-24 09:24:02
😂你还少说了一个:当兵 加东 字54 2011-10-24 13:53:34
🙂知青的招工回城很普遍的
😥“800万到1000万”指的是什么? 加东 字392 2011-10-25 21:07:53
🙂因为工业化的继续发展和乡村的城镇化 2 wlwl12 字454 2012-10-14 19:10:33
🙂扯淡,回城早就有了,你骗谁啊!只不过一说就是走后门,搞的 8 断臂残刀疲败兵 字154 2011-10-23 22:47:12
🙂真是奇了怪了,这贴有什么可举报的?我叫他看伤痕文学查回城 3 断臂残刀疲败兵 字126 2011-10-25 02: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