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以色列采访记录(二)初识特拉维夫 -- 梦秋

共:💬17 🌺1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以色列采访记录(二)特拉维夫万花筒

有图的新浪博客链接:外链出处

今天的天气相当热。特拉维夫的空气炎热而且潮湿,当然湿度没有今年夏天北京那么高,但是也足够让我感到难受。坐在汽车前排,阳光直射进入车内,晒得我全身发烫,即使开了很大的空调也没用。特拉维夫是一个略显陈旧的城市。虽然它在海边和市中心有一些高层建筑,但是和北京的CBD相比不在一个档次上面。市区里的街道狭窄,并没有太多光鲜亮丽的东西。与耶路撒冷相比,街上没有那么多的国防军士兵,也没有太多穿黑衣的正统派犹太教人士。大家都穿得比较世俗,就连戴犹太小帽的人都不多。超市里的东西价格比北京贵多了。一瓶大可乐(应该是1.5升的那种)大约买到6个多谢克尔。一大瓶果酱要18个谢克尔。当然最贵的是房子。后来在市中心抗议者们扎营的地方,我们采访了一位大学生,他说他必须每个月付1800谢克尔的房租。对于普通人来说,每个月大约要将35-45%的收入用来缴纳房租或者房贷。游行是必然的。

除了房子,特拉维夫的人还操心交通。昨天从耶路撒冷过来已经堵车堵得不行。今天在特拉维夫前往郊区赫兹利亚一个奶牛场的时候,也是堵车堵得让人心烦。特拉维夫的公共交通做得很差。耶路撒冷刚刚有一条城外的轻轨在测试。但是特拉维夫连地铁和轻轨都没有。其实这是一个建立在平原上的城市,各个居民点之间相距并不远,正好合适进行轻轨交通。但是它就是建不起来。谢婉琴告诉我这些情况之后,叹气说,以色列已经十年没长工资,物价又一天天涨起来了。看来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唯独中国和以色列才有。

中午时分,我们去了特拉维夫郊区的一家奶牛场。几百头黑白相间的母牛正在悠闲地吃草。按照后来奶牛场的工作人员介绍,没有到怀孕和发情期的奶牛,每天需要挤奶三次。需要严格地掌握奶牛的发情和怀孕时间,以便以最高的效率让奶牛产奶。这里的奶牛耳朵上脖子上和蹄子上都缠着感应器,通过无线感应装置随时向电脑中心汇报奶牛的各种状况,以便让奶牛场的员工精确掌握奶牛的身体状况,最大程度地节约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一切并不算先进,但是很实用。后来我们在办公室里见到的电脑系统当中,居然用中文显示奶牛的状况,以色列工人很熟练地使用这套中文操作系统向我们显示各种信息。不过,老实说,奶牛场里挺臭的,而且天气也是在热得够呛。在正午的阳光下,以色列亚洲协会的高层侃侃而谈,但是我可的确累得够呛,一身都是臭汗了。

在采访的过程当中,特别注意到了start-up是以色列特色的东西。它的出现完全是基于实用主义需求,特别是军队和警察工作的需要。以色列有着很独特的军队文化。以色列一位作家在《创新的国度》这本书里写道:国防军当中鼓励思维的多样化,鼓励每个人进行尝试,这在服普遍兵役制的年轻士兵当中构成了极大的影响。有人说过,以色列军队是世界上最没有军人形象的军队。抛开军队在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中如何表现不论,我个人觉得以色列的军队文化确实是犹太文化当中新的因素。在二战以前犹太人从军的情况并不多。但是以色列建国之后建立的军队传统的确对这个国家的科研教育体系产生了影响。通常情况下,以色列青年在读完中学之后必须服兵役三年。之后才是上大学或者选择就业。而这段时间,正是一个人初步形成自己思维和世界观的重要时刻。

奶牛场回来已经是近两点,去到一个特拉维夫的小区里午饭。六个人,每个人大约吃了八十谢克尔。价格还不算高得离谱。烤肉的味道非常好。内塔尼亚胡在这里用餐还留下了照片。这顿午饭吃得相当素,而且我也的确有点饿。毕竟从早上九点钟开始到中午两点钟都在不断采访和跑路的过程当中,这是需要精力的。但是不知道为啥,很容易就吃饱了,而且很晚,直到晚饭都不觉得饿。

午饭之后,接下来到特拉维夫Susann Dellal剧院去参观它的文化准备活动。由于对这类文化活动缺乏关心,在采访过程当中也没有太多的兴奋点。这里是个艺术家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互相交流,仅此而已。北京现代舞蹈团来这里进行过交流表演,这里不缺乏中国艺术家的声音和形象。剧院位于特拉维夫最古老的地区。据说建于1898年。但是因为大火被烧垮过一次,之后重建。接收我们采访的剧院文化经理是一个皮肤松弛的肥胖妇女。对我们的采访有点儿心不在焉。加上同行的记者就剧院的经济支持问题追问得过紧,她很匆忙地就结束了采访。后来谢婉琴告诉我们,这里以高价将部分地皮出租给了一家意大利餐馆。难怪她不肯仔细回答记者的问题呢!不过,这位文化经理自己私下又对我说,她女儿马上就要生产了。当外婆的能不着急吗?姑且认为她说的是真话吧。

想起这位外婆,我们的司机莫蒂又是一个别样的例子。这人一直沉默寡言得让我们生疑。但是在熟悉了之后,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子将在八月三十一日(两周后)结婚,我们都向他表示庆祝。后来他告诉我们。他原来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在服兵役结束之后为了表示庆祝,前往玻利维亚登山,结果坠崖而亡。说着这些的时候,他一边开车一边从掏出几张照片。上面是他那幸福的大儿子和已经过世的小儿子。莫蒂言语不多,有点儿驼背,是个忧郁的父亲。他家在耶路撒冷。

说到了开车,想起来今天在回特拉维夫的路上,我们的车速已经在80-100公里之间,还是有摩托车手飞一样地从右道超车,一眨眼跑得无影无踪。不要命啦?

我在特拉维夫住的酒店真是糟糕。房间里简直没有空调,有一盏灯老是闪来闪去。而且设备都比较老。就这样还是五星级饭店,每个晚上的价格在200美元以上。服务也不咋样,设备还有点儿古怪。刚才去商务中心去上网。没想到这里还需要门卡刷卡才能进来。可是我误把十谢克尔的硬币投入刷卡机当中了。这样既进不去商务中心,我还损失了十大洋。好在旁边上班的老先生赶快找来维修人员,在20分钟内帮我取出了那十谢克尔。后来发现,这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的问题了。在商务中心上网更要命。版面全部是希伯来文。想要进入我的gmail,得从右边输入,费了老劲儿了。可是查出来的邮件基本不算重要。每两分钟一谢克尔的代价委实有点儿高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