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龙芯什么时候能配上中文计算机语言编译的源程序? -- 唵啊吽

共:💬151 🌺373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当初试图学C语言的时候

就是对各种符号命令伤透了脑筋,本人智商应该不低(TOP5%),逻辑水平也不赖(初高中奥数都获奖,且高中时就自编过BASIC小程序),英文也勉强过了4级,可看着一串串的命令转换,愣是没能入门。现在想来,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语言障碍,所有和英文相关的问题,在我脑子里都要多转一个圈,甚至有的英文语句,我是先翻译成中文,再用中文语境进行演绎,然后才大致明白其意思。英文缩写的情况也类似,例如SUM,我脑子里会先转换为求和,然后再思考下一步,而不常用的命令,转换的时间明显就长了,于是看程序解读的时候,脑子里往往塞了一堆无用信息,中间随便一个纰漏,思路断了,就得回溯重看,异常吃力。

软件在0和1的层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没优势的,因为你无法脱出细节,可是我们当然知道细节一丝不苟不代表整体就能脱颖而出,甚至细节越完美,整体越糟糕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西方人的思维逻辑,就是要穷极可能性,把一切都机械化,程式化,可是现实却告诉我们,机械和程式是有适用范围的,IT如果一门心思在0和1的世界里一路走到黑,永远也别想模拟真实世界。故而一个程式可能有效可能无效,但大致有效,这可能是个思路。而程式搭配,这应该是另一条路径,强化应用程序配合,突出兼容性,逐步淘汰不配合兼容的程序。好比我们不需要知道每个细胞是什么用的,我们只要知道把某些细胞扔到一起,它们就会给我们想要的东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