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欧洲虚无主义的根源 -- fride
共:💬37 🌺148
这是来自中国的古风,也是西方的浮士德精神。
正像浮士德所言,“有两个灵魂在我胸中, 它们总想分道扬镳;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欲,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任凭魔鬼百般以恶诱恶,浮士德虽有暂时的踟躇,但绝不栖息止步。他的瑰伟之处在于那不竭的活力总是携着人性的善审判内心的恶,这种审判横亘人类的文明进程,也使浮士德的形象葆有难以言尽的魅力。由于与魔鬼的约定,浮士德不可以对事物有所满足,一旦他说出“停留一会吧”这样的话,他就会堕入地狱。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精神,浮士德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去追求爱、美、礼、实践,浮士德才因此在精神探求的范围内成长。于是人们将这样一种对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视为浮士德精神。
这种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同中国《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反映了人们不断要求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愿望。从形象学来说,他概括了西欧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300年来间的精神探索。也是德意志民族一直保持的民族气节。整个一部浮士德给我们的启示是歌德已经把艺术的浮士德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浮士德,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从小我到大我进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
浮士德精神也不是教条和真理,正如fride所言。怀疑应当是超越,而不是走向虚无。
二战以后,当德国民众再度回首历史时,却对这一精神产生了怀疑:这种永远不对自己满足的精神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是信念、是真理。答案是否定的。人们是担心对于浮士德精神会发展成为无所节制的贪欲的。于是,近年来对于浮士德精神的探索学术界出现一种辩证的思想,即将其探求的精神保留在合理的范围和程度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浮士德精神永存光辉,不断地照耀着人们的思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霍金就把时间奇点转化成虚拟时间的循环 三力思 字474 2012-01-06 14:21:08
🙂物理的模型嘛很多时候确实是有效的 1 fride 字440 2012-01-06 13:57:03
🙂这段话说得非常精彩,因此宝推, 21 南方有嘉木 字1396 2012-01-05 18:10:34
🙂追寻不息,践行不已
🙂还有一点 3 fride 字200 2012-01-05 18:49:29
🙂莞尔,我当然不怀疑你将你的论证予以完备的能力 2 南方有嘉木 字314 2012-01-05 21:53:23
🙂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7 fride 字333 2012-01-05 18:17:56
🙂小心,你的两个“告诉”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 南方有嘉木 字46 2012-01-05 2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