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看毛澤東和兩岸三地 -- aiguille

共:💬137 🌺2031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方舟子轴的好.哈哈.

老方再怎么...也把HH这XX的伪皮给剥了几层....

红水西三的博文也值得一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4c0f401012md4.html

水落和石出——《三重门》到底是谁写的?

(2012-01-25 14:11:31)

转载▼

标签:

杂谈

水落和石出——《三重门》到底是谁写的?

韩寒终于在大过年的时间里作出了光明的、磊落的回复了。韩寒的题目叫《光明和磊落》,我取个名字叫《水落和石出》。到底是“磊落”还是“水落”?各位看官自己判断。

我从来没有在写韩寒的文章里下过定论,甚至假设都很少,我只是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仓促下定论,是很不科学的。我只是拿韩家父子自己说过的话来质疑他们,因为他们说的话很多是自相矛盾的。说实话,除了相关的几个人,想真正拿出《三重门》代笔证据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况且也未必就是代笔的,所以我们只能质疑,至于大家看了文章有什么样的判断,那完全是读者自己的事了。

1:韩寒在《光明和磊落》一文里,前面和后面基本都是废话,中间有一段是回应质疑的,他是这样写的:

所以我深知这种污蔑对一个作家的声誉损失的一辈子的。既然很多质疑我的人主要焦点集中在我17岁时候我第一本小说《三重门》上,而理由恰恰是在他们的17岁写不出来,所以我的17岁也必须不行。好在我留下了当年《三重门》所有的手稿,定稿整整四百多,加上初稿和修改稿一共超过八百页,接近四十万字。

韩寒当然可能在17岁写就《三重门》。但韩寒即使提供了手稿原件也不能证明其就是《三重门》的作者。公众都知道《三重门》书都已经出了,不可能没有原稿。公众现在不是质疑韩寒有没有原稿,而是质疑《三重门》的原创。韩寒为了表示自己的证据确凿,附上几张显示原稿的照片。但我认为:即使原稿铺遍960万平方公里,垒得高于8848米,也不能说明问题。韩寒以这样的方法来回应,有点像当年小沈阳在春晚节目上穿的裤子,跑偏了。

2:韩寒还说: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至连体育课都逃了。

我们都知道韩寒是98年下半年进入松江二中的,99年3月28日获得新概念作文大奖。而韩父非常肯定地说,此前已经完成了《三重门》。就是按韩父说的截止到99年3月28日完成,最多也就半年时间,就是四舍五入也就一年,也没有像韩寒说的一年多啊!

以下是韩寒在《零下一度》的《足球啊足球》一文里的一段话:

上了高中后常在双休日踢球。1999年高一足球联赛,我们连小组都没有出线,我承认那次自己踢得很臭,因为和那时的队员在一起,我有些找不到感觉。

http://www.xiaoshuo.com/readbook/0011029061_1246_3.html

看了以上两段话,我不知道各位看官什么感觉?前一段说周一到周日都在写作,连体育课都逃了,表明写作很紧迫;下一段却说上了高中后常在双休日踢球。我不知道周一到周日包不包括双休日?一个连双休日都喜欢踢球的人,会不会连体育课都逃?

3:韩寒《三重门》里涉及那么多名人和典籍,而韩粉说:即使引用了,也未必都看过啊!这个话韩粉是害了韩寒,是向韩寒泼了隐形的粪,你们也根本不了解韩寒。让我们来看韩寒自己怎么说:

为了显示自己读书很多,我有一个小本子,记下了很多可以引用的地方,用在文章里和第一本小说《三重门》里,这也是当时为什么很多教授大为震惊,觉得我旁征博引,其实我只是有多少存款花多少钱而已。(摘自韩寒博文《正常文章一篇》)

如此看来,韩寒是看了《三重门》里引用的典籍。有多少存款花多少钱,我没理解错的话,就是我看了多少书引用多少典籍。

4:韩寒还说:当然都是一些少儿科普和童话寓言,我几乎每两个晚上都要看掉一本书。到了初中高中,我拼命的读各种书,这点我的同桌和老师都可以证明,到了高中更加病态,彻夜阅读《管锥编》《二十四史》《论法的精神》《悲剧的诞生》。(摘自韩寒《正常文章一篇》)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韩寒在《足球啊足球》一文里怎么说的:

我跟足球结缘是在初一时。初一的课程比较宽松,每天傍晚一下课就去踢球。那时我球技很差,往往沦为替补。我不甘心,于是每日苦练。由于我的技术飞快进步,在初二(14)班时我已经属于班里足球出众者。每逢放学早,我们就会携一只真皮足球去篮球场踢球,直到夕阳西下。

初二全校联赛时,我们班几经大喜大悲,终于捧回冠军。那天我们全队一起灿烂地笑,对足球场作暂别。上了初三后,就很少真正地去踢一场球了。

前一段文字说自己嗜书如命,初中如此,高中更是变态地看书。这段话结合上面说自己上课也看课外书,传达给我们的意思就是:韩寒无论是课内课外,都在看书。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韩寒的《三重门》是在高一写的,《三重门》里那么多的典故韩寒自称是读了的,读的时间段只能在初一和初二的上半学期的时光。因为韩父说:1997年的整个三月份,放学以后,晚上做好作业,韩寒都着了魔似的开始写作,写的文稿基本上都是一次定型的。而97年3月份是韩寒的初二下半学期,已经着魔写作了。也就是说韩寒的那些书都是在初一和初二的上半学期读的。但韩寒在《足球啊足球》里是这样说的:初一课程宽松,每天傍晚一下课就去踢球了,后来到初二球技还突飞猛进呢!每逢放学早,我们就会携一只真皮足球去篮球场踢球,直到夕阳西下。

我的问题是:如果韩寒看了那些书,是用什么时间看的?韩寒不是说初中是拼命看书的吗?怎么又每天傍晚一下课就去踢球了呢?

5:韩寒在《正常文章一篇》里的描述:

《三重门》这么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2e061.html

而韩父在《儿子韩寒》第三篇‘丢三落四’最后第二段里是这样说的:

可再粗心的人,也有心细的地方。

  比如,他上高中后写长篇小说《三重门》,这期间要经过寝室、教室、家里,还要对同学、老师、家长有所回避,500格稿纸,400多页,竟然没弄丢一页。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594398/

韩寒说在课堂上写《三重门》,很多同学都知道,而韩父说要对同学、老师、家长有所回避。既然同学们都知道,那韩寒回避什么同学干什么呢?

还有,韩寒在《光明和磊落》里说:好在我留下了当年《三重门》所有的手稿,定稿整整四百多,加上初稿和修改稿一共超过八百页,接近四十万字。

而从韩父说的话去理解,应该是所有的稿件总共400多页,因为韩父曾经说过:他还写得一手很好的钢笔字,写的文章初稿就如别人改定誊清的稿件一样,基本上是一次"成型"的。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594398/

我想问的是:稿件到底是400多页还是800多页?韩寒到底是要修稿的还是一次定型的?

6:韩父在《儿子韩寒》里说:一部《三重门》,20多万字,也真是难为了一个高一学生。试想,就是认真地抄一遍也得多少时间?更何况要构思,要"偷偷摸摸"地写。

  我后来问他:"你是用什么时间写的?是不是熄灯后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写的?"他说:"不是。你试试,在被窝里连稿纸都摊不开,能写东西吗?我是在上课时写的。"我问:"你上什么课写的?"

  他说:"上什么课都写,只要灵感一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594398/

而韩寒在《足球啊足球》里是这样说的:

幸亏我的长跑成绩1500米跑进5分钟(上海人普遍跑得比较慢),作为体育特招生进了市重点高中——松江二中。

进了松江二中要住校,无父母管教,很幸福。我每天上课看书,下课看书,图书馆的书更是被我扫荡干净,只好央求老师为我开放资料库。中午边啃面包,边看“二十四史”。为避免我的文风和别人一样,我几乎不看别人的文艺类文章,没事捧一本字典或词典读。

http://www.xiaoshuo.com/readbook/0011029061_1243_2.html

我为什么不将以上两段话全部做成红色,而只是将两句话做成红色,是为了让读者做对比。上一段里说上课时写《三重门》,下一段却说我每天上课看书,下课看书。我想问的是:高一那段时光的上课时间,韩寒到底是在看书还是写书?如果是写书,为什么说在看书?如果是看书,那《三重门》是什么时候写的?

我不知道这个世上有几个韩寒?我不知道韩家父子文章里描述的到底是不是同一个韩寒?我不知道韩寒在初中、高中到底在干什么?我不知道韩寒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时间做那些事?我更不知道韩寒的一天是不是24小时?

另外:以下是韩寒在2003年9月出版的《通稿2003》里《教师的问题》一文里的描述: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故意将教师的地位拔高,终于拔到今天这个完全不正确的位置。并且称做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说穿了,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养家糊口的一个途径,和出租车司机,清洁工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全天下的教师一个月就拿两百块钱,那倒是可以考虑叫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

http://tieba.baidu.com/f?kz=261018653

我们再来看韩父在2000年12月出版的《儿子韩寒》里《先到老师那儿搞素质教育》一文里的描述:

老师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教师的工作被誉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老师和工人、农民、医生、干部等一样,都不过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已,也是拿工资吃饭,不存在“最”的问题。

http://book.sina.com.cn/new/nzt/vip/71539/55959.html

从以上两段文字看,无论从文字架构、语法以及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意思,我不知道有什么差别?

(以上红字全是韩家父子的原话,都来自韩家父子的书籍)

2012年1月25日

红水西三

新浪微博:红水西三 http://weibo.com/fh107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