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家看没方舟子和韩寒的笔战?老方想倒神啊 -- 南云北望

共:💬762 🌺4328 🌵2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争论到现在,双方的意思呢,不外乎是“韩寒你走两步”

从方韩之战看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2012-03-10 13:48:52)

作者是@北岸子。

外链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dd978201010xp1.html

争论到现在,双方的意思呢,不外乎是“韩寒你走两步”(韩寒不要误会,不需当场写七步诗,召开一次自己的作品座谈会就行)。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不能再耍酷装范之际,如果于佑任活着,应该赠韩寒一幅“名誉危急,钱途危急”,可是韩寒坚决不愿走上前台。于是才有网友汇集了他以前谈作品的采访视频(http://t.cn/zOtm4Q2),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相信谁心中都会有个结论。

质疑派的文章比较多,虽然以方舟子为帅,其实很多时候他只是充当了一个总结综合者,但他贡献最大的,除了自己多年积累的名气名誉,还有质疑的方法:那就是一二三四五,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以前很少见的发言方式。好多文人的公案,比如丁玲与沈从文,比如周杨与徐懋庸,文章写来写去,始终还是糊涂官司。这次,在全国网民面前,方舟子这个受过西方大学严格学术训练的理科生,演示了知识分子该如何与人争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讲道理,列证据,无一字无来历,无一例无出外(先不管站得住与否),不遮遮掩掩,无阴阳怪气,不含沙射影,无皮里阳秋,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你骂我秃子我不在意。就像崔卫平先生说的:遇上不讲道理的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还是讲道理。

这次已经有人给总结了,质疑派主要是以文本分析为主,加上抓住对方的一些露洞,找出其中矛盾,此方法曰“归谬”。归谬法虽然不能将推理达到严格的百分之分,但可以无限接近它。

  就是说,质疑派大概始终无法提供一个直接的代笔证据,却能提供越来越多的间接证据。

韩方呢,韩寒本人基本上采取驼鸟政策,只是冷不丁说一句“作家无法自证”、“作家这个行业有风险”。这话大概说得有点大了,有拉大旗披虎皮的意思,如果作家们出来赞同一下就帮了小韩的大忙了。但是,其他作家们有这个必要吗?比如贾平娃这个作家,谁能出来质疑他有代笔?他的文字简直是就一种身份识别,仿制都难。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学创作是最难质疑的职业,因为他的付出太多太大,别人冒名太难太难,这也就是为什么韩寒不敢应战出来谈作品的原因,把别人的一部长篇啃上三个月也未必能谈好,而且观察韩寒的文学素养,比一般网友都要差许多,这基本上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李敖年前因为儿子和韩寒有点争论,他对韩寒的“臭鸡蛋”之说言犹在耳;陈文茜又说韩寒“肤浅”、“说话像放屁”,有人说他们是为了给李敖的儿子推销书故意骂韩。这话虽然有点诛心,也有那么一点可能吧。不过,为了骂韩推销,完全可以骂韩寒的观点,为什么一定要表示出蔑视呢?现在回想起来,他们自由社会的知识分子更正常一些,因此拥有更多的常识判断力。

因为此事找了一下李敖的视频,结果还看到一段他和陈文茜的清谈节目,先不说谈话内容,只说他们在节目上的那种挥洒自如,把才华文人的风貌表现淋漓尽致。这样的知识分子更有常识,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再看一下我们这边突然冒出的154个现世的活宝,看看他们的公开信,他们的常识哪儿去了?很简单的常识,在一些大教授眼里平白无故消失不见。我们的确已经成为缺乏常识的民族,所以出一个十三年的文坛代笔奇怪吗?大家难道忘了雷锋日记是怎么一回事?那个代笔已经多少年?大家现在才想起来去推敲这日记是代笔,此代笔与彼代笔没有关系吗?种下瓜籽得不了豆,何况种下的是烂瓜皮。

当然,这次挺韩知识分子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和韩有点朋友关系,或者和方有点宿怨。但是你是知识分子啊,你不是隔壁桂兰他娘。真要按知识分子的资格要求自己,那就当“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一点,他们比清朝学人远远不如,而且连最基本的“瓜田李下”的常识都没有了,所以绝不能原谅他们。他们有:李海鹏、孙海英、亦明、徐友渔、葛剑雄、宁财神、易中天、陈村、梁文道……(大家可以继续添加)

通宝推:往往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