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翻译】《量子》----第一部·量子 -- 奔波儿

共:💬230 🌺2264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量子》----第四章·量子原子(10)

1897年,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1865~1943)发现在磁场中,一条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单独的谱线或者分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塞曼效应(Zeeman Effect)”。而一旦关闭磁场,分裂现象随之消失。接着在1913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内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1874~1957)发现当把原子放在电场中时,一条单独的谱线也会分裂成几条线。当斯塔克公布自己的结果以后,卢瑟福写信给玻尔说:“如果现在你能用自己的理论解释塞曼效应和电场效应(即斯塔克效应(Stack Effect)),我觉得你有必要就此写点什么。”

卢瑟福并不是第一个这样说的人。在玻尔发表了他的论文三部曲的第一篇文章以后,他就收到了索末菲的一封贺信。“你会用你的原子模型解释塞曼效应吗?”他问道,“我也想解决这个问题。”玻尔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但索末菲却做到了,他的方法非常巧妙,他先是选择椭圆轨道,当电子处于某个固定的能量状态,例如n=2时,增加电子所能占据的量子化轨道的数目。玻尔和索末菲所设想的轨道,无论是环形还是椭圆轨道,都是处于同一平面中的。但当索末菲试图解释塞曼效应的时候,他认识到自己忘记考虑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即轨道的方向性。在磁场中,电子所能选择的轨道相应而言可以有不同的方向。索末菲引入了他所命名的“磁(magnetic)”量子数m,从而能够解释这些轨道的方向性。对任一给定的主量子数n,m的取值范围是从-n到n。当n=2时,m的取值可以是-2,-1,0,1,2。

“我相信我从来没有读过比你的研究更加美妙的东西”,玻尔在1916年3月写信给索末菲。电子轨道的方向性,即“空间量子化(Space Quantisation)”在五年后的1921年被实验结果所证实。当存在外部磁场时,现在通过标定三个量子数,即n,k和m,电子就可以占据额外的能量状态,从而引起塞曼效应。

必要性是创新之母,正是为了解释实验中所发现的结果,索末菲不得不引入两个新的量子数,即k和m。由于索末菲的方法所带来的有益启发,其他学者也对斯塔克效应做出了解释,即当存在电场时,不同能级之间的间距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这种现象。尽管玻尔--索末菲原子模型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法复制谱线的相对强度,但已经取得的这些成功还是使玻尔声望日隆,并使他在哥本哈根有了自己的研究所。正如索末菲后来所赞誉的那样,玻尔通过自己的工作成果,以及他给予他人的那些灵感,正一步步成为“原子物理的引路人”。

这一赞誉之辞让玻尔非常高兴,他一直以来就想做卢瑟福那样的人,有效地领导着自己的实验室,并打造出一种无所不在的创新精神。从自己的导师身上,玻尔学到的东西并不仅仅限于物理学,他目睹了卢瑟福是如何督导一群年轻的物理学家,使他们尽其所能。1917年,玻尔开始原版照搬他有幸在曼彻斯特所学到的东西。他向哥本哈根的管理当局提议在大学里建立一所理论物理研究所,这个提案获得了批准,朋友们筹集了为购买土地和进行施工所必需的经费。第二年,也就是一战刚刚结束之后,施工就开始了,地点离市中不远,紧邻一处美丽的公园。

工作刚刚展开之时,一封来信却让玻尔惴惴不安。信是卢瑟福寄来的,他在曼彻斯特大学为玻尔提供了一个理论物理学的终身教授的职位。“我觉得我们俩人可以试一试,一起推动物理学走向繁荣”,卢瑟福在信中说。这是多么诱人的一个提议,但玻尔却不能离开丹麦,因为他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也许如果他听从卢瑟福的建议,卢瑟福就不会在1919年离开曼彻斯特去剑桥接替汤姆森,担当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一职。

哥本哈根大学的理论物理实验室(Universitetets Institut for Teoretisk Fysik),即后来广为人知的玻尔研究所(Bohr Institute)于1921年3月3日正式建立。这时,玻尔已经把自己那个添丁进口的小家迁到了新居,这是一套带有七个房间的公寓,位于二楼。在经历了纷飞的战火以及战后的艰难岁月,这个研究所正如玻尔所设想的那样,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港湾。就像磁石一样,它迅速地吸引着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们中的那些最有才华的人士一般却置身其外。

(第四章完)

第五章·当爱因斯坦遇见了玻尔(1)

通宝推:西行的风,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