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商榷】台湾普通高中 历史期中考试题 2009年 -- 卢比扬卡

共:💬15 🌺3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贡献点证据: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大纲全部在此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2/115815/archives/2007/570111.shtml

相关国共的章节有:

第十六章民初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第十七章抗日战争与中共政权的建立

第十八章「台湾经验」的建立

第十九章台湾社会文化的变迁

第二十章未来展望⌒检讨过去,策励将来

这套考题,基本上就只包括第十七章一章的内容,如果学校会抽出半个学期光教这一章,那这一章也太重要了,呵呵。其次再看这本书的教学内容,明显跟那套题目背道而驰。

=========================

看第十七章,明显侧重点不一样的:

第十七章抗日战争与中共政权的建立

绪论

一、对日抗战是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战前:日本即不断进逼,导致中国无法在内部完成整合统一下,便匆促地被迫面对日本强势的攻击

2.战时:A.中共躲过被剿灭的命运,在抗日民族阵线的口号下,伺机扩张、迅速壮大

B.国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因此恢复了民族自尊心,重新与世界站在独立平等的地位

3.战后:A.中国深获同盟国的肯定,乃得与美、英、俄、法并列世界五强

B.抗战造成中国经济的严重破坏,成为战后社会衰乱的致命伤

二、从抗战后期到中共政权的建立,国共斗争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1.自中共建立后,国共间的斗争即未曾中断

A.无论是国民党在北伐初期的联俄容共政策,或是在抗战期间的联共抗日运动,中共始终没有放弃自我扩张

B.中共在苏联的大力支援下,具备了与国民政府对抗的实力

2.抗战结束后,国共斗争的问题重新浮现,国家立即陷入内战

A.中共掌握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加上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财政等问题的处理不当,使国共之间情势逆转

B.内战结束,中共占领了大陆,中央政府被迫迁台

三、中共政权的不安定性

1.成立初期,大抵是革命不断、运动不止,造成人民在政治与经济上的长期痛苦

2.自邓小平改变经济政策以来,大陆人民虽然在经济生活上有大幅的改善,但也同时带来更多的潜在社会问题

第一节抗日战争

一、日本的蓄意侵略

1.阻挠中国的北伐统一

A.民国17年5月3日的济南惨案,杀我交涉员蔡公时,以阻止国军北伐

B.革命军进逼北京,张作霖兵败出关时,将之炸死於皇姑屯,企图造成东北的混乱

C.结果:张学良归顺中央,日本计未得逞

2.民国20年的九一八事变

A.时机:国民政府忙於剿共战争,苏俄经建计画尚未完成,欧美列强也陷於经济金融恐慌,使日本有机可乘

B.经过:日军自毁渖阳附近柳条湖铁路一段,诬指为中国破坏,旋即攻陷渖阳

C.结果:a.中国采取不抵抗政策,并诉诸国际联盟促日撤兵,但日军不理,东北各地相继沦陷,苏俄也出售中东铁路以讨好日人

b.蒋中正下野,由林森继任为国民政府主席

c.21年拥清废帝溥仪为傀儡执政,於长春成立「满洲国」,以国联不承认而退出国联

d.攻占热河,进而南犯长城各口,直逼北平,不断在华北制造紧张情势,并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3.民国21年的一二八事变

A.经过:为迫使中国屈服并转移国际焦点,突行攻击上海

B.结果:在英、美、法、义四国的调停下,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4.对华北地区的侵略

A.攻占热河,进而南犯长城各口,直逼北平,故签订塘沽协定,以冀东为非武装区

B.不断在华北制造紧张情势,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C.24年扶植殷汝耕於通州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为第二个傀儡政府

二、八年抗战

1.背景:A.中日关系紧张,华北危机日益严重,国人抗日情绪高涨,因蒋中正「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故而有「西安事变」的发生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现出中国举国上下团结一致的精神,使日本更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抗战提前爆发

2.爆发:民国26年7月7日,日军在北京宛平县卢沟挢附近演习,藉口士兵失踪,袭击宛平城,遭我军团长吉星文奋起抵抗(吉星文金门炮战中被共匪打死,这就叫做埋下伏笔

3.严正声明:蒋委员长在庐山发表,表明中国「应战而不求战」的态度与维护领土完整及主权独立的苦心与决心

4.大战经过

A.26年:a.7月底,日军攻陷北平、天津等华北重镇

b.日军发动上海八一三战事,全面抗战开始

我留团长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相持三月之久,粉碎日本拟於三个月内征服中国的迷梦,并顺利迁都重庆人可以无耻到什么地步?一溃千里,首都被屠城,这叫做顺利迁都

使国际人士重估中国的抗战能力,长江下游的战略物资亦得以紧急后撤

c.12月进行南京大屠杀,外人目击者斥为现代史上最野蛮的暴行(一件事掰两半说,就欺负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B.27年:日军进犯徐州,国军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是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C.30年:a.[B]日俄成立中立协定,使日军进占越南,太平洋情势紧张(本书第一重点:共匪把事情都搞坏了;第二重点:俄毛什么的,最坏了

b.美国加强对华援助,日本阻止不成,乃於12月8日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乃於

c.我国於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成为同盟国之一员,至此欧亚两战场合流

D.31年:日本席卷南洋,蒋委员长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含越、泰、缅)最高统帅

a.牵制日军一百馀万,使美国得以从容备战,保持澳洲的基地

b.以精锐之师远征缅甸,解英军之围,阻止日军进攻印度与德军会师的企图

E.33年:日军往西南大后方袭击,战事危急,蒋委员长乃号召青年从军

F.34年:a.5月后,国军积极反攻,美军亦连胜於海上,日本本土遍遭轰炸

b.7月,中、美、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宣言,命日本无条件投降

c.8月6、9日分别以原子弹投於广岛、长崎,日本於14日宣布投降

d.9月,盟军在东京湾受降,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正式向中国何应钦将军签递降书,八年抗日战争获得最后的胜利

5.战略运用

A.中国的消耗战与持久战

a.原因:中国工业及兵备均远逊於日本,惟地广人众,利於持久抗战

b.目的:抗战前期为中国独立奋斗时期,故以空间争取时间,打破日军的速战速决

促使国际情势转变以制裁日本,因为日本侵略中国即是破坏九国公约及太平洋的安全

c.做法:27年通过《抗战建国纲领》,一面抗战,一面建设

退守平汉、粤汉两路以西,但在黄河流域及长江下游仍留有重兵,保持战略地带,变敌人的后方为前方

B.日本的速战速决与以华制华

a.初采速战速决战略

虽已据有平汉、粤汉铁路以东,自北平以迄广州的重要城市,但仅能控制点与线,不能构成面的占领

在知军事不能屈服中国后,全力封锁海上交通,滥炸重要城市,企图在经济、精神方面置中国於死地,如疲劳轰炸重庆

b.以华制华:南京失陷后,与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不成,故首相近卫於27年发表声明,转而积极采取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政策

先后成立北平「临时政府」及南京的「维新政府」两傀儡政权

27年发表声明,希望中国共同「建立东亚新秩序」,汪兆铭因此私自重庆出走,呼应近卫声明

29年汪兆铭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并与日本签订秘密协定,抗日阵营由是分裂

6.友邦的立场与援助

A.国际联盟:无力制裁侵略,仅能予中国精神上的支持

B.英国:a.曾贷款中国,但仅属杯水车薪

b.抗战前期封闭滇缅公路三个月,使中国对外交通断绝

C.法国:最怕日本,封闭滇越铁路,并准许日本使用越南机场攻击中国

D.俄国:a.援助中国最积极,目的在使中国牵制日本,减轻东顾之忧

b.30年与日本缔结中立友好条约后,旋即停止援华,无异是鼓励日本全力侵华

E.美国:a.初因中立法案的影响,不愿卷入战争,对我国的援助非常有限

b.由於日军积极南进,乃开始增加援华,如陈纳德组织飞虎队来华助战

c.叁战后,采行「先欧后亚」、全力对德的战略,远东战场实际仍由中国独力负责

d.继续提供贷款与军援,使中国财政转危为安,并成立第十四航空队,使制空权转入盟军之手,国军战力倍增

三、抗战时期的建设与成就

1.政治建设:A.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使抗战与建国并进

B.27年设立国民叁政会,号召各界从事抗战

a.为临时谘议机构,亦是战时最高民意机构

b.职权包括审议政府施政方针、听取施政报告及向政府提出建议等

c.促进了朝野意见的交流,对於国家的经济建设及民主政治的建立均有卓越贡献

2.精神建设

A.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实施,於国人心理及民族精神的培养影响至巨

B.塑造出「重庆精神」,成为战时中国的象徵

3.大后方建设

A.有计画的将机关、学校、工厂向后方迁移,使落后的西南与西北边陲,从此获得了开发的机会

B.各种工矿、农牧、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也因而与内地各省区渐趋平衡

4.国际地位的提高

A.32年

a.1月11日与各国订立平等互惠新约,解除百年桎梏,是为司法节的由来

b.与美、英、俄发表共同安全宣言,从此成为世界四强之一

c.叁加开罗会议

与会者: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

宣言:强调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须归还中国;朝鲜应使其独立

B.33年,中、美、英、俄宣布联合国组织案

C.34年联合国成立,中国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成为世界的领导国家之一

第二节国共势力的消长

一、抗战前的容共与剿共

1.中国共产党成立

A.背景:a.民国6年列宁领导的共产革命成功,当时五四时期的不少报刊肯定俄国革命的意义,并评介马克斯的学说,给予求变的知识分子以深刻的感受

b.俄国一面由加拉罕发表对华宣言,谋争取中国的好感,一面派遣第三国际的东方书记吴廷康(维丁斯基)来华,策动共产党的组织

B.成立:a.陈独秀等人在吴廷康的资助下,成立「马克斯主义研究会」

b.10年在上海举行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通过党纲

C.路线:实行无产阶级革命,接受第三国际领导

2.中国国民党的联俄容共

A.背景:a.中共成立之初,中国工人阶层势力薄弱,无法据以建立反军阀、反帝国主义的势力,共产国际乃决定促使中共与国民党组织联合战线

b.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屡遭挫折,亟须获得俄援并借重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来华俄国代表又屡次面限俄国援助的诚意

B.结果:联俄容共

a.12年发表孙越(越飞)联合宣言,是联俄容共的基本精神

b.允许共党分子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

c.在俄国顾问鲍罗廷及中共协助下,创办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及北伐大业,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的中坚力量

3.共党势力的扩张与国民党的清党

A.在孙中山逝世后,力谋争取革命的领导权

a.14年,推动联俄容共最力的廖仲凯被刺,在俄顾问鲍罗廷策划下,中共扶持汪兆铭,并排除异己

反共的胡汉民被派赴俄,林森、邹鲁等被迫离粤,汪遂得以把持广州中央,并高唱「革命者向左转」,共党势力一时大盛

林、邹等人乃联合党内反共人士,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开会,决议分共,并在上海另立党中央,是为西山会议派

b.向黄埔军校扩张势力

15年,蒋中正提出北伐主张,鲍罗廷等俄国顾问均不赞同,并积极运动倒蒋,指为新军阀

中山舰事件:中共拟劫持蒋直驶海叁崴,蒋断然处置,汪托病离粤赴欧

B.国民党的清党:民国16年

a.原因:北伐期间,共党假国民党名义,除建立武汉的左派政权外,又煽动农工暴动,制造南京事件与上海暴动,阻挠北伐进行

b.对象:军中及党部中的中共分子

c.影响:共党的发展大受打击

C.宁汉分裂:民国16年

a.原因: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共党迎接汪兆铭归国复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

b.外交地位:除俄国外,各国均承认南京政府

c.结果:蒋中正第一次下野

汪兆铭亦发现共党阴谋而继起清党,造成武汉分共,后宁、汉再度统一,仍都南京

4.中共叛乱与国民党的剿共安内

A.国民党的剿共:民国21~25年

a.原因:北伐统一后,中共在俄国指使下,改采暴动路线,发展武装力量

19年,其活动范围已扩及赣、湘、闽、鄂、皖等省,扩大叛乱

20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次组织「中央政府」

b.行动:蒋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以剿共来完成抗日的准备

使共军放弃江西基地,突围西窜,国军跟踪追击,深入黔、滇、川、康各省

24年残共窜往陕北延安,势力大衰,张学良的东北军及杨虎城的西北军,叁与围剿任务

c.意义:国军深入西南各省,加强中央对西南的统治与开发,为其后的对日抗战,奠定了稳固的大后方

d.停顿:25年的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

a.背景:日军正加紧在华北制造紧张局势,蒋中正发表「最后关头」演说,中共在共产国际指示下,采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统战政策

b.原因:张学良与杨虎城受中共统战的影响,要求停止剿共,一致抗日

c.经过:蒋中正为稳定军心,亲临西安督导,竟遭张、杨劫持

中央紧急应变,讨抚兼施,后来和平解决

d.影响:鉴於日本侵略日亟,国内抗日舆情高昂,蒋委员长乃决定国共联合抗日的国策

举国精神趋於一致,使日本有所警觉,对日抗战提前爆发

二、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

1.初期的国共合作

A.中共发表「共赴国难宣言」,伪装输诚,并向政府提出保证

a.实行三民主义

b.停止暴动政策

c.取消苏维埃政府

d.改编红军为国军:陕北共军编为第八路军,后改称十八集团军;江南各地的共军编为新四军

B.国民政府亟须俄国军援,遂对中共多所优容

a.允其建立陕甘宁等边区自治政府,延揽毛泽东、周恩来等出任国民叁政员

b.准中共在重庆创办《新华日报》、发行书刊等

2.中共暗地破坏抗战,国共关系紧张

A.30年初,国军在皖南将新四军包围缴械,取消其番号,是为「新四军事件」

B.国共关系从此濒临破裂

a.国民政府采取围堵及监视;中共则宣传国民党不用国军抗日,反用以封锁共军

b.在中外人士同情下,中共势力迅速扩张,国共冲突愈演愈烈

C.33年美国特使赫尔利来华调解国共冲突,因蒋委员长拒绝中共组织联合政府的要求,中共也反对国民党遵循从训政到宪政的建国程序,国共和谈,遂告失败

三、战后的国共斗争与势力消长

1.民国34年的雅尔达密约

A.代表:美总统罗斯福、英首相邱吉尔、俄总理史达林

B.原因:美国为促成苏俄对日作战,以减少美军的牺牲,俄国乘机勒索要胁

C.内容:允许俄国在东北享有特殊利权,并承认外蒙独立

D.结果与影响

a.[B]苏俄劫掠东北

日本宣布投降前数日,苏俄对日宣战,旋即兵分三路进入中国,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被转供中共部队使用

中共因之坐大,国共斗争乃进入「打打谈谈」的阶段

b.中国被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大致承认雅尔达协定中的条款,这是八年抗战所带给中国的最大祸患

2.共军展开全面攻势,国共冲突日烈

A.国共会谈协商虽达成共识,彼此的歧见仍未化解

a.国共在重庆会谈,共商和平建国问题,虽获致原则性协议,但毛泽东仍下令共军展开全面攻势

b.依据重庆会谈协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有关改组政府及召开国民大会的决议,成为国共斗争的焦点

B.美国马歇尔的调处,成立停战协定

a.任务:成立联合政府

整编国共军队

b.结果:中共一方面藉打打谈谈扩张势力,一方面策动反美运动,使马歇尔迁怒政府

36年初,马歇尔的任务完全失败,黯然返美,并断绝一切对华援助

C.国共决裂与政府戡乱

a.原因:中共最后的目标是夺取统治权,故拒绝叁加制宪国民大会,集中全力武装夺权,并在各地制造学潮,困扰政府

b.行动:一面实施宪政,一面与中共进行军事对抗

35年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修订民国25年拟订的「五五宪草」

36年元旦正式公布宪法,12月25日开始实施,翌年依据宪法选出蒋中正为行宪后第一任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

36年7月,明令动员戡乱

[/B]

c.战事由优势转为劣势

美援断绝,军心士气低落;苏俄对共军的援助源源不绝

中共控制农村兵源,进行「人海战术」,又大肆破坏交通,使国军各据点陷於孤立

政府面临战后的吏治不良,通货膨胀,社会不安,民心厌战

d.37年,国军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等地战场相继失利

e.38年,徐蚌会战重挫以后,国军撤守长江以南,戡乱局势愈危恶化

3.大陆的变色

A.蒋中正引退:民国38年

a.背景:苏俄与中共签定莫斯科协定,不断取得许多利权后,持续给予中共军事和外交的援助

美国的援助少而责难多,使国民政府的实力与声望每下愈况,不仅丧失了与中共军事对抗的力量,也丧失了与中共和谈的条件

李宗仁及政府内外,相信蒋总统下野即可重获美援、与中共和谈

c.结果:李宗仁代/理总统,与中共进行和谈,但中共反要求国民政府投降

共军大举渡江,长江、西北、华南各地失陷,李宗仁称病滞留香港,中枢无主

B.国民政府播迁

a.路线:南京→广州→重庆→成都→台北

b.大陆变色,政府最后只保有台澎金马作为反共基地,形成50年来国共对峙的局面

C.大陆撤守原因的检讨

a.抗战方结束,已难再提起士气,加以战略不当、蒋中正与桂系将领间的矛盾等,都是造成军事失利的因素

b.国民政府内部依旧派系林立,指挥困难;镇压反内战和平运动的青年学生、国军裁编政策不当,也是失去民心的原因之一

c.抗日所带来的经济崩溃与通货膨胀,更是造成局势对国府日趋不利的重要因素(抗日所带来。。。。。)

d.中共在占领区实施土地重新分配,获得众多农民的支持,加以苏联支援,使共军的素质大为提升苏联贡献的全是美制105mm榴弹炮

e.美国政策的失当,切断美援,给国军最大的打击,后虽提供少数的援助,但为时已晚

第三节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A.民国38年10月在北平(北京)正式成立,毛泽东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体制与政治运作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

为最高权力机构,掌管全国的立法、司法、监督及国家的人事决定权

「国家主席」仅是一种虚位元首,平常的政务由国务院总理负责

任何人事任命与法案的提出,皆由中国共产党事先规画,全国人大仅扮演橡皮图章的角色而已

b.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

中央军事委员会掌控全国的军队指挥权,故最高领导人还必须实质掌握住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

2.民国38~45年的政权演变

A.毛泽东以绝对的权力掌控政权,确立了最初的「新民主主义」建国方针

B.前3年:为「国民经济发展时期」,奠定社会主义的基础

a.实施「三套锣鼓一起响」政策,以巩固政权

与俄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宣布对俄「一面倒」,正式成为苏俄的附庸国,又於韩战中采取「抗美援朝」运动以确保国际地位

实施土地改革,废除土地私有制度

镇压反革命运动,清除国民政府的残馀势力

b.进行三反、五反、思想改造运动,以肃清反革命分子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对象是各级机关的中共干部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窃盗国家经济资财、反窃盗经济情报、反偷工减料,对象是私营工商界人士

思想改造运动:独尊马列主义,知识分子被迫「悔过」与「自我批评」

C.后4年:进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a.大体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b.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致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民国45~55年的政权演变

A.背景:虽已奠定社会主义的基础,但却面临了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新课题

B.政治上:鸣放运动

a.过程:大鸣大放→反右派斗争

b.用意:此乃「引蛇出洞」的诱饵

使政权加速「左」转,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跃进方式快速完成

C.经济上:三面红旗(民国47年)

a.内容: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人民公社化运动

b.目的:由毛泽东所领导,企图在15年内超英赶美

c.结果:失败

农业方面:不断出现虚报浮夸的高产记录

工业方面:全民「土法炼钢」,不但浪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而且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天灾人祸不断

人民公社方面:为了便於推动生产大跃进,产生了集中领导、集体劳动、集合生活的社会组织,但违反自然规律

ˉ建设指标越抬越高,浮夸风气越来越重,几乎导致农村的全面破产,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暴也隐然成形

d.重新调整经济路线

「三自一包」政策:以「大集体小自由」的方针,发还「自留地」,恢复「自由市场」、「自负盈亏企业」,并实施「包产到户」

成果:农工物质建设稳定发展

D.文化上:发展尖端科技

a.成果:53年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b.意义:从此跻入世界核子俱乐部之林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1.意义:A.「文革」的浩劫,是中共政权建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全国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与社会动乱的漩涡之中

B.既不是文化革命,也不是任何意义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