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写给胖卡弟弟 -- 虎王2006

共:💬933 🌺9093 🌵15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敦煌文书是有类似于这样的资料积累的

其实古人有的也喜欢掉书袋或者类似的记载每件事情的,客观上也算是符合现代的史学观了。典型的是战国时期的董狐的故事,和后来的起居注。可以看出来史家是喜欢事无巨细的记录很多东西的,有时候也会加以总结,当然,有时候他们更多是不加以评注。

关于纸张的保存问题,确实是很大的问题。加上古时候很多时候造纸技术是不过关的。更成为问题。古代的基层资料,在当时可能认为是无甚价值的,自然不会有多少人加以特殊保护,使之流传到今天。不用说当年,就是现代不也一样?我曾经在大学时期在某个烂柜子里看到过8*8时期学生的悔过书几份,这类东西恐怕也未必有人以为是史料。还曾经见过文革后期某老先生出差花销账目一本,不到一个月花了一万多块钱,当时给我惊愕的,因为当年的一万多实在太惊人,而且他账目极其详细,买了什么,送谁了,寄送样品,差旅费,等等,都有,当然自己花的也不少啊,然后我就发现了其实当年也不见得就比现在清廉多少。可惜当时没有偷出来加以保护,估计现在也没有了,过三十年说不定也算份文物。

敦煌文书里面有大量的户籍资料,和一些详细性的关于钱粮户籍和当时社会生活的记载,作为官府类似调查资料的一种参考文献?

http://www.doc88.com/p-495549656855.html

秦代的竹简也有类似的。什么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之类的。

http://tech.sina.com.cn/d/2007-12-07/17281900276.shtml

其实根据这些内容不难推测,关于整个社会体制调查的文献类资料很可能是汇总在地方官给皇帝的邸报或者是奏折里面,但是这部分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很少。而极少有公开发行或者传抄的。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无趣,另一部分原因是无用。

每个朝代一旦更替,一般焚烧宫室不可避免,这使得上一代的起居注和奏折能保留下来的极少。

西方出现系统调查那是后来的事情吧。举个例子,马可波罗游记,和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对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的认识,基本两个属于同一水平线。而前者显然晚的多,而且由于身份的局限性,后者理应比前者在题材上要局限一些。1600年以前的,甚至更早的,目前我还不太清楚西方有啥非常完善的调查资料出来。1600年以后,中国三百年里,连话都不敢随便说,阅微草堂笔记这样的都不敢随便写,更不要提社会调查。封建王朝很多年里是反对老百姓群集议事的,明清两代尤其如此,好像当时有法律,多少人以上聚众是有一定的控制的,当然法外的情况也很多。因此封建社会即使有社会调查也一定是官员做的。

然后,因为官和吏是不同的,官很可能不会数学,或者是并不深入群众,这个社会调查也用处不大,或者是错误百出:)或者官真的调查了,写了个奏折给皇帝,却被战火烧掉了;或者是官真调查了,但是写的太无聊了额,皇帝不看,哈哈。

古人更局限在个人兴趣爱好或者某一种实际生活需要上来做资料整理。那种全面社会调查报告式的资料积累,几乎看不见。

包括葡萄大在上几个帖子里面所说的观点,我很多是比较认同的。其实个人觉得古人只局限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上,或者是需求上来做,有一部分原因还是封建王朝对思想的控制和客观的价值观的引导,就是葡萄大你说的,什么都要往伦理道德上扯,往“实用主义”上扯。

中国历朝历代都要丈量地亩人口,要不怎么交丁税,摊丁入亩一直到雍正才解决。故此中国历代都是有人口的调查的,敦煌石室的文书也反映了这点。

但是比较奇怪的是,这种结论很少公布或者被外人所知。可能是我不太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比如后来韩非子那篇著名的写人口的“大父未死又有二十五孙”,基本上全是猜测性、模型性的推断而少有实证数字。后来的钱穆的关于中国人口的考证,依然是很多建立在推论的基础上而不是传递下来的史料的基础上。莫非当时人口地亩是带密级的资料?

其实,目前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科学的几个基本工具在中国没发展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重要的力量。比如某些人就认为中国古代只有技术而无科学,理由是没有成型的科学哲学的理念出现,仅凭朴素的哲学观念推动不起来科学的系统的发展。个人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统计学,假设检验(当然这两个在西方起步的也比较晚),比如再早一些的归纳演绎基本方法,比如更早的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工具。

因此现在中科院入学先学一门课,叫做“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然后,如果是博士的话要加学一门“科学社会主义”。

其实葡大你讲的一些,比如传统文化某些地方对社会发展是个牵制或者制约,我在上硕士一年级之前,甚至更早想过一点。还有其他的一些想法,我当时也想过。无他,受了这么多年的理科教育(虽然教育的不成功,出来还是数盲),结合早年自己的传统文化浸淫,两下对比,大体有点感觉。葡大的某位祖上不就也在这个问题上思考甚多吗?甚至为此牺牲自己利益而不辞,虽然他不是学理工科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