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读毛诗有得 -- 帅云霓

共:💬13 🌺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是文抄公,都是网上来的

1,入声短促急收藏。

在古人的文献里,说到入声,通常都是如此形容的。

2,在音韵学里,汉语发音,有两大类,阴声韵,阳声韵之分。阴声韵是指元音结尾,而阳生韵是指在元音之后,有其他辅音作为韵尾。在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及现代各方言)中,汉语元音大体上有四个,a,o,e, ê。前面三个参照普通话拼音,最后一个参照夜业叶的尾音。而元音之后的阳声韵尾在在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及现代各方言)中,有三个,分别是 m, n,ng。后面两个参照普通话拼音,前面一个在普通话及部分方言中已经消失。具体可以参照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诗,深,心,金,簪,在中古及现代一些官话及非官话方言中,都是读作 m 韵尾的,也就是发声后,把嘴巴比起来发闷声,闷闷的鼻音,和前鼻韵,后鼻韵相对应。

3,入声和汉语其他三声不同。平声上声去声都是和发声调值相关的,都是发音高低的变化。比如,阴平在普通话里是高音平调,而在南京话里边同样的阴平则是从高到低的高音降调。类似的高音降调在普通话里是去声,而在成都话里边同样的去声则是中低高转折调。

但是入声不是这样靠调值来区分的。入声是相对与前面 m, n,ng尾韵,发出元音后欲发尾音而临时短促回收,于是各个尾音分别被发音作 p, t, k 尾韵而来的 ---- 此为入声韵(如客家话)。当这个短促回收不那么明显的时候,p, t, k 尾韵脱落消失,留下的就是短促顿挫的喉塞音 ---- 此为入声音(如吴语,晋语)。而当短促入声的调职都在一个调的时候,就说,保留了入声调(如南京话,部分四川话)。而当连入声调都失去,且完全不存在短促顿挫发音的特征的时候,就是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所谓入派三声。

-----------------------------------------

跑题了。不过,结论倒是简单的,采用入声韵大概是不会导致嗓门提高,有“大声镗嗒”之效的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