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吐蕃玄怪录》之《5、故人》 -- 京华烟云AMIP

共:💬4 🌺7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吐蕃玄怪录》之《5、故人》

【吐蕃玄怪录】——无敌战神的英雄末路,盛世大唐的西藏传奇

《引子》(点击阅读)

《1、使者》(点击阅读)

《2、刺客》(点击阅读)

《3、战争》(点击阅读)

《4、决斗》(点击阅读)

《5、故人》

待封不用仁贵策,将辎重徐进,未至乌海,遇吐蕃二十馀万,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仁贵退屯大非川,吐蕃相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就击之,唐兵大败,死伤略尽。

——《资治通鉴》

凄风冷雨的大非川草原上,两个勇猛无比的男人正在进行生死对决,他们一个是唐军主将、第一勇士薛仁贵,另一个是吐蕃先锋、第一力士噶尔赞颇。

这场决斗已经进行了两个时辰,仍旧不分胜负。但此时,已下马步战的两人却站在那里如同雕像,因为就在一阵刺耳的金属刮蹭声过后,赞颇的铁枪头无巧不巧地卡在了薛仁贵大戟主刃和小枝间的空隙里,两人用力之下更是越卡越紧。

决斗竟然变成了拔河。薛仁贵和赞颇都倾尽全力,试图首先抽出自己的兵器,但却毫无效果,只见铁枪与大戟绷得笔直,似乎已经焊成了一体,而它们主人之间的较力仍难分高下。此时无论谁先放弃,都等于给对手提供了最好的进攻机会。于是暗暗叫苦的两人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僵持下去,渐渐地,薛仁贵和赞颇的面孔都憋得通红无比。

就在此时,一只长矛突然出现,悄无声息地刺在了两人兵器的结合部。随着这轻轻一刺,只听“铛”的一声巨响,两只沉重的兵器竟然奇迹般的分开了,全力施为的薛仁贵和赞颇毫无准备,身体不约而同向后猛仰,踉跄退了数步方才勉强定住。

众人震惊之下纷纷看去,原来长矛的主人竟是吐蕃主帅钦陵!其实,他的力气远不如这两名力士,但这一出手却极其精巧,长矛恰到好处地刺入两人兵器间纠缠最紧的夹缝,锐利的枪尖一推之下,正好将卡在一起的关键连接处向两侧劈开,于是便如同钥匙般一击而解。

“不必再打下去了。”看着弟弟疑惑的目光,钦陵缓缓说道:“如果薛仁贵不是生了病,你恐怕无法和他战平。”随从的吐蕃众将仔细观察,果见薛仁贵面容肿胀、嘴唇青紫,那正是唐人认为的冷瘴病征。

不仅如此,除了阿史那道真的身体没有特别不舒服外,其余战死或被俘的唐军兵将都曾或多或少表现出冷瘴症状,他们进军到这里不久后就头晕目眩浑身无力,严重的甚至高烧不退手足抽搐,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所谓的“冷瘴”其实就是急性高原病,主要由高海拔和缺氧等因素导致,其具体表现就是今天常说的高原反应,当时人不明病因,误以为是吸入了有毒的寒气,故冠以此名。来自中原的唐军到了青海后,因不适应这里的环境身体健康普遍恶化,只有阿史那道真也许得益于高原突厥人独特的体质,才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既然没有输给赞颇,那你们可以走了!”钦陵叹了口气,将手一挥发出号令,包围圈上训练有素的吐蕃士兵立即闪出一条空隙,随着空隙两旁的人们不断让开,长长人墙夹着一条道路向远方延伸。

竟然就这样放过了?!赞颇和三名唐将都愣住了,半晌过后,薛仁贵率先缓过神来,他默默翻身上马,将血迹斑斑的大戟挂在鞍旁,然后朝钦陵拱了拱手,什么也没说,拍马沿着吐蕃军让出的人墙空隙向外走去。

紧随其后的是郭待封,他依旧面如死灰,骑过钦陵面前时拱手一揖,开口道了个“谢”字,随即也走了出去。望着他寂寥的背影,吐蕃众将心中暗想,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郭待封即使得了性命回到中原,只怕也会被唐皇论罪斩首吧。

最后过来的是金发将军阿史那道真,经过钦陵面前时,他停下来犹豫再三,终于忍不住问道:“可否问一下,你们这次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

钦陵微笑着伸出了四个手指。

“竟然有四十万人!怪不得!”道真惊得目瞪口呆,“这次我军出动了十万之众,已经是大唐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军,天下府兵(注1)总数的四分之一都抽调而来。可真没想到,你们竟有更大的手笔!”

“对富庶的大唐来说,这也许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战争,无论胜负都不会有太大影响。”钦陵肃然说道,“但对贫瘠的我们来说,这却是决定国运的生死一战,我只有全力以赴赌上所有的兵力,要么胜利要么死亡,别无他途!”

“那么,战争开始时你们不断撤退,其实也是个陷阱了?”道真继续问道。

“当然。”钦陵答道,“我们牺牲了那么多人,抛弃了上万头牛羊,就是要让你们轻敌冒进。而为了保护越来越庞大的俘获,你们又不得不分兵,那样的话我们就能各个击破。可我真没想到,你们几个将军竟然自己争来斗去,真是天助我也!”

阿史那将军明白了,他长叹一声,随即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道真竟然解下自己的配刀,将刀柄向钦陵递了过去:“有勇有谋的武士,这个送给你!”

那是一把装饰华丽无比的唐刀,象牙刀柄上镶金丝嵌玉石,刀身笔直连柄将近四尺,鲨鱼皮制的刀鞘外面分几段用金丝编出复杂的装饰图案,上面还点缀着各种宝石,显然极为贵重,尤其刀鞘中央用大颗红宝石拼成了一个燃烧的火焰形状——莽布支后来从自己的波斯人师父处得知,那标志正是突厥人膜拜的祆教圣火象征。

“这是伟大的天可汗太宗生前赐给我父亲的,父亲又传给了我,可我却宁愿使弯刀。宝刀只配英雄,身为败军之将,我现在已经配不上它了,还是留给你做个纪念吧!”

“父亲当年曾和令尊大人把酒言欢,但如今我们两个故人之子却要杀得你死我活,这真是造化弄人!”见钦陵不解,道真随即苦笑着解释道,“我的父亲是阿史那社尔。”

原来是他的儿子!钦陵不禁睁大了眼睛。经过细作这些年的打探,吐蕃早已将唐朝的底细摸了个遍,这位阿史那社尔本是正牌的突厥王子,他父亲就是东突厥处罗大可汗。后来东突厥被唐军灭亡,社尔远走西域,最后不得已归附了大唐,李世民对这位突厥降将欣赏有加,很快他就成为皇帝的最信任的心腹爱将并长期统领禁卫亲军,太宗甚至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了他。

但阿史那社尔并不是只靠亲近皇帝得宠的佞幸之徒,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极其出色,先后参加过征讨高昌、辽东、龟兹的战争,取得过多场辉煌的胜利,其身先士卒勇猛无畏的作风更是让唐军上下都相当感佩,当时连郭孝恪这样的名将也只能做他的副手。

在自己的副将郭孝恪战死于龟兹后,率唐军恢复龟兹为郭报仇的正是这位阿史那社尔将军,在某种意义上说阿史那家对郭家有相当大的恩情,因此郭待封尽管频频与主将薛仁贵作对,但对与自己同样身为副将的阿史那道真却礼敬有加。

其实,尽管阿史那社尔确实战功赫赫,但吐蕃人之所以知道他的名字,却是因为另外一件事——太宗死后,大唐的新皇帝李治在父亲的陵墓前列置了十四位蕃王君长的石像为父亲守灵,突厥的阿史那社尔王子和吐蕃先王松赞干布都包括其中。

无论如何,能与松赞干布大王并列的人自然会让吐蕃人感到好奇。另外据说太宗架崩后,这位突厥将军悲痛难已,竟请求以身殉葬,但被继任唐帝婉言谢绝。

当年阿史那社尔率唐军远征龟兹的时候,应唐太宗的要求,松赞干布大王派出了吐蕃大军出昆仑山向北进攻以做策应。唐蕃两军最后于龟兹会师,而吐蕃军的统帅正是钦陵的父亲禄东赞,因此钦陵与道真两人的父亲确算是有一面之缘的故人。

“既然如此,在下却之不恭,多谢了!”年轻的吐蕃统帅笑了笑,接过华美的唐刀交给身旁幼小的儿子莽布支,随后他学着唐人的模样也拱手一揖,做了个请的手势。

见钦陵竟然会用半生不熟的汉语道谢,道真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只见一片金发迎风招展,转眼间已扬鞭绝尘而去,远远还飘来他高亢的声音:

“薛老将军没有明说,但我替他保证——为谢不杀之情,我们几个人在有生之年,绝不会再带兵与你们作战!”

惨烈的大非川之战就这样结束了。也许因为它是大唐开国以来在外战中第一次惨败,从而给唐人留下了极其强烈的印象,各种中原史书对这场战争都记载颇多。但令人奇怪的是,身为胜利一方,吐蕃编年史中的记载却相当简略:“马年,于吉玛阔(大非川)击毙众多唐人,是为一年。”(人们普遍猜测,这与吐蕃主帅钦陵后来的悲剧命运有关,导致吐蕃史官投鼠忌器,不敢着墨太多)。

……终于,一头雾水的赞颇策马走来,他愤愤地对兄长说:“唐人从来瞧不起我们。听说唐军出征前,他们皇帝封给薛仁贵的官号是竟然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大家都知道咱们的国都就叫逻娑,唐人皇帝摆明了是想灭亡我们啊!这一仗大获全胜,哥哥你却惟独放三名首领跑了,不得全功,真是越想越窝火!”

唐人所说的“逻娑”、“逻些”、“乐些”、“逻挲”以及“逻逤”等,其实指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当时吐蕃的都城,也就是现在西藏的拉萨。以往按照惯例,率领唐军出征的主将往往根据战场地或目标地被皇帝授予某某道行军总管的官名,若几个总管同时出征,总指挥则为大总管。但从这场大非川之战后,再也没有唐将获得过“逻娑道行军大总管”或类似的头衔,显然唐朝已经面对现实,对直捣吐蕃都城不报希望了。

“阿史那道真并非等闲之辈,只是他的弯刀更适合带领大队骑兵列队冲锋,与你的长兵器在马上单打独斗,就要吃亏不少。”寒风中,凝望着三名唐将渐渐远去的背影,钦陵似乎所问非所答地对赞颇说道:

“早听说薛仁贵乃大唐第一勇将,唐人有谚语‘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说的是他当年在天山只射出三箭,就箭无虚发吓得十万突厥人归降,今日亲眼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吐蕃统帅仍在赞叹着:“他今年已经五十六七了吧,而且有病在身,没想到却仍然如此勇悍。如果他再年轻二十岁,只怕兄弟你就无法和他打成平手了。”

“可他毕竟已经老了,如果再打下去,我未必就真输给他!”赞颇口中兀自嘟囔着,显然对兄长的结论不太服气。他越想越觉得不对,终于忍不住嚷了出来:“二哥,莫不是你故意要放他们走吧!”

钦陵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看了看不满的弟弟,随手从怀中掏出一片镶着金边、装饰精美的木牍递了过去,赞颇认得这正是吐蕃宫廷专用的信函,只有王室成员才允许使用。

赞颇狐疑不已地接过木牍,只见上面用朱墨规规整整写着一行乌金体(注2)小字:

“奉甲木萨谕,勿害唐将性命,礼送出境。”那字迹赞颇相当熟悉,正是当今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亲笔所书。

钦陵、赞颇以及所有官兵都知道,所谓“甲木萨”(注3),指的是已故松赞干布大王的汉人王妃,也就是现在的吐蕃太后文成公主。

——那个来自大唐的佛教女巫!

请继续期待下篇《6、谜底》,莽布支的堂兄噶尔法师将打开那个神秘的匣子……

注1:府兵制是唐朝初期实行的军事制度。唐军平时兵农结合,除边关一部分常驻军以外,军队由各地折冲府统一管理户籍和军事训练,战争时再由皇帝任命指挥官,凭皇帝圣旨再配合虎符、鱼符或令牌等调兵凭证,临时调集某部府兵出征。府兵共十六个卫,除了管理禁军的左右监门卫和皇帝的贴身侍卫左右千牛卫之外,其余十二个卫遥领天下六百多个折冲府。

注2:“乌金体”为藏文书法的一种,其特点为字形方正笔画清晰,大概相当于汉字中的楷书。

注3:藏语“甲木萨”中,“甲”意为“汉”,“木”意为“女”,“萨”意为“妻室”或称“氏”,合意为“汉人王后”。

通宝推:常识主义者,知之后哀,老醋花生,李根,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