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引子(添加目录) -- adrupal
其实中国1958年就拿到了米格-19的全套技术资料、样机、部分散装件和成品附件,但直到1964年第一批堪用的仿制品——“歼六”才交给空军。长达6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么长的时间,相当于苏联一个型号的整个生命周期。
1958年,苏联的米格-19的生产接近尾声,米格-21已经上了生产线。按照中苏之间的协议,米格-19的技术资料转交给了中国。
与前几代产品相比,米格-19是具有特殊性的,它是苏联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美国的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是F-100超级佩刀。二者几乎同时在1954年服役。
米格-19在苏联的服役时间很短,它很快就被马赫数高达2.0的米格-21取代。但它的中国仿制品“歼六”,直到2010年才退出空军编制序列,服役期长达50年,这将是一个很难被打破的世界纪录。
1958年土共拿到米格-19图纸的时候,正赶上“大跃进”,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嘛,人们都有高超的思想觉悟,都很自觉,“质量检验”这种人监督人的制度,那是脱了裤子放屁,是极大的浪费,取消!热处理保温时间要14个小时,太长!改成8小时!图纸都是俄国方言,翻译太慢,不翻了!自己随便编!夹具要35000套,太多!自己弄5000套凑合一下不就行了!
总之,一通胡搞,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1959年就鉴定验收了。1960年,西了呼噜生产了100多架,结果都不合格,空军一架也不要,说用你们那玩意儿,我们出了好多次重大事故,还死了人,发动机问题尤其严重,经常空中起火。贺龙把112厂和生产发动机的410厂的几个负责人找去,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如果他们不是延安过去的老人儿,估计就要被拉出去打靶了。
这一骂,都老实了,再加上大跃进失败,仓促上马的一大堆新设计,东风102、东风107什么的统统下马,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去研究吃透米格-19的技术资料。这一研究才发现,毛子的原始技术资料问题也不少,跑去找老毛子问:“这个问题你们怎么解决的?”毛子说“米格-19停产了,现在生产米格-21,问题解决了。”中国人听了,郁闷得不行。对于毛子来说,米格-19就是个过渡机型,他们自己也知道毛病不少,在设计米格21的时候做了很多改进。但是,土共那时候和毛子正吵架呢,米格-21的技术资料根本要不来。其实就算是要来了也白搭,土共那时候明摆着就是基础太差,对于飞机的设计制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稍微一点儿小小的改动都做不了。
没办法,只能回来自己慢慢研究试验,这一折腾就到了1964年,第一批合格的歼六才交付部队。
其实研究吃透一种机型,对于土共来说,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吃了不少苦头,但绝对是件好事儿。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要是不摔上几跤,甚至弄的鼻青脸肿,根本就学不会走路。在后来的歼七(仿米格21)仿制过程中,遇到的麻烦也不少,决不亚于歼六。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成长的烦恼”是个必经的过程。飞机制造是对整个工业生产系统能力的大检验,考验的是包括冶金、化工、仪器制造等等在内的各个行业。
比如说材料,工科院校的学生大多学过《工程材料学》,最简单的铁碳合金,要想清晰地了解这种材料的性能,就要对碳含量、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冷却时间等多个变量进行各种组合的试验研究,才能对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各种性能有清楚的了解。想想看,得做多少次实验才能画出课本上那几条曲线啊。何况飞机包括发动机在内,使用的材料种类奇多,工艺复杂。这么多种材料,要想用的得心应手,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无数次实验,才能得到那些宝贵的性能曲线的。
土共吃透了歼六之后,一直生产了20多年,改了20多种型号,直到1986年才停产,总共生产了5000多架,其中出口到国外近800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似乎又一度在张掖那边 桥上 字0 2012-06-12 06:39:17
🙂现在的空军装备研究院是什么情况? 2 abanboo 字79 2012-06-09 09:24:00
🙂空军也有自己的科研机构 4 adrupal 字161 2012-06-09 09:30:01
🙂【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大师兄沈飞(5)
🙂B52 1 我是一只小小号 字63 2012-06-10 16:29:06
🙂已经被b52打破了 2 流云天下 字158 2012-10-06 16:43:28
🙂估计还有c130和它有的一拼 1 A9411004 字0 2012-06-21 19:02:33
🙂【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大师兄沈飞(4) 160 adrupal 字2980 2012-06-06 05:36:48